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剑波 张佰忠
肉牛高产养殖技术讲座(1)
品种及性别选择对提高肉牛产量的影响
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剑波 张佰忠
编者按肉牛养殖业是我国农村中最具潜在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尤其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能有效地利用大量饲草和农作物秸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誉为“希望产业”、“朝阳产业”、“黄金产业”。中央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包括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肉牛良种补贴、秸秆养牛项目等,肉牛产业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倾斜产业。湖南省从1998年开始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对本地黄牛进行品种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为了提高牛的产肉量,改善肉的品质,最大可能地挖掘肉牛的生产潜能,我刊特组织了几篇稿件,从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方面着手,分期进行阐述。
品种和性别的选择对提高肉牛的产量有较重要的影响,育种工作在畜牧业总产值中的贡献率在40%以上,一旦选择了饲养的品种,就决定了该养殖户或养殖企业的产品定位和可能的经济发展空间。
1.品种不同品种生产性能不同而且产肉性能差异也大,我国的地方品种都属于传统的役肉兼用品种。由于我国刚摆脱牛的役用用途,还处在从役用向肉用方向转型过程中,虽然具有较好的地方适应性和优良的肉质,但生产性能较低。牛的生长速度较慢,而且由于长期的役用选择,形成了牛后躯发育不足的尖尻或斜尻体型,屠宰率和净肉率均较低。从肉品生产能力看,牛的胴体重,世界平均为202公斤,美国牛胴体重平均为327公斤,平均产肉率为124公斤;而我国牛胴体重平均仅为134.3公斤,平均产肉率40.4公斤,不但显著低于美国,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些数据也体现出了我国牛品种的整体生产性能较低的现实。湖南省的湘西黄牛与湘南黄牛是典型的役用型品种,如果养殖本地黄牛会因为其产肉率低、出栏时间长,而造成养殖效益不高。因此,选择合适的杂交品种来养殖是提高肉牛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湖南省品改技术的推广,通过采用国外优良品种(西门、夏洛来牛、皮尔蒙特牛、安格斯牛)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使得湖南省的良种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各种杂交牛也越来越多。这些杂交品种都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各种杂交牛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仍有不同的特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早熟品种的饲养期较短,而晚熟品种需要较长的饲养期。其原因是因为早熟品种在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的同时,脂肪也在蓄积,因而肌肉的大理石纹也呈现得早;而晚熟品种的脂肪沉积是在骨骼和肌肉生长完成后才开始,所以屠宰的年龄一般也要推迟。早熟品种牛体型不高、体幅宽,肉用体型明显,肉中脂肪多,皮下脂肪厚,生长快,适于进行早期肥育、早屠宰。因此早熟性好的肉牛屠宰率高,肉质也好,可以较早地开始肥育(12~18月龄),如安格斯牛及其杂交牛。而晚熟品种体躯长,体型大,肌肉发达,骨骼粗壮,肉中脂肪较少,瘦肉多,更适于进行中晚期肥育(18~24月龄),如西门塔尔、德国黄、利木赞、夏洛来、皮尔蒙特等杂交牛。
在湖南省的地方品种中主要以湘西黄牛与湘南黄牛为主,由于个体较小,泌乳、产肉性能差等特点,在改良方面应主要考虑改良杂交后代的体型、泌乳及产肉性能,建议第一代杂交主要用乳肉兼用型品种进行改良,第二代、第三代则可用大型肉用品种进行杂交。下面介绍3种改良模式(见图1),供大家参考。
目前湖南省不少规模牛场都是采用上述模式来生产,如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饲养湘西黄牛繁殖母牛为主,目前存栏1200多头,为国家级湘西黄牛保种核心场,主要以第1种模式利用红安格斯牛为父本来对湘西黄牛进行改良,杂交后的效果良好。据报道,安本杂交一代育肥效果日增重较湘西黄牛提高28.57%,差异极显著;屠宰率比湘西黄牛高8.13%,净肉率比湘西黄牛高12%,差异均显著。
2.性别性别的选择对提高肉牛产量也有影响,一般出栏商品牛最好是选择未阉公牛,其生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已阉公牛与母牛。造成公母牛生长发育速度显著不同的原因,是由于雄激素促进公牛生长,而雌激素抑制母牛生长。公母牛在性成熟前由于性激素水平较低,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区别。而从性成熟开始后,公牛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肌肉增重速度也大于母牛,颈部、肩胛部肌肉群占全部肌肉的比例高于已阉公牛和母牛;第10肋以前的肌肉重量公牛可达55%,而已阉公牛只有45%;未阉公牛的屠宰率也较高。但脂肪的增重速度以已阉公牛最快,未阉公牛最慢。
(待续)
图1 3种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