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贾公台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包裹体研究

2014-04-30 19:38汪禄波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热液流体矿床

汪禄波等

摘 要:贾公台金矿床是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类型,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和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及激光拉曼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位于NW向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化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和花岗岩中,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Au品位较高(198×10=-6),有害组分少,且伴生Ag;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成矿温度为236 ℃~245 ℃(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 MPa,对应深度为556~572 km;经与浅成热液型金矿、造山型金矿主要特征进行对比,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质特征;浅成热液型矿床;花岗岩;下奥陶统;甘肃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志码:A

1 区域地质背景

党河南山位于秦祁昆造山系中—南祁连弧盆系南祁连岩浆弧[15],属南祁连多金属成矿亚带(图1)[16],南连北宗务隆山—夏河甘加裂谷,北临疏勒南山—拉脊山蛇绿混杂岩带,西接阿尔金断裂带。区内NW向清水沟垴—古穆博里达岭断裂为最重要的基底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与岩浆岩的分布,后期近EW向断裂截切该断裂带[17],二者交汇部位是该区主要的成矿有利部位。区内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西部扎子沟地区和东部贾公台地区(图1)。西部扎子沟地区主要包括清水沟和石块地等中小型金矿床。东部贾公台地区以贾公台金矿床和黑刺沟金矿床为代表[19]。

2 矿床地质特征

贾公台金矿床位于党河南山东部,清水沟垴—古穆博里达岭断裂和红庙沟—且尔干德—黑刺沟—达格德勒断裂交汇处,并严格受断裂控制。受区域断裂影响,矿区广泛发育一系列NE向、NW向、SN向次级断裂,其中NW向压扭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已圈定的34条金矿体均赋存其中。NE向和SN向次级断裂与成矿没有明显的破坏或成矿关系。区内赋矿地层为下奥陶统上岩组一套浅变质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由灰绿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细砾岩、细砂岩夹砂质板岩等组成(图2)。矿区中部出露斜长花岗岩体,呈岩株状侵位于下奥陶统上岩组中,面积约0.1 km2,占据了矿区的主体范围。斜长花岗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具半自形中—粗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几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普遍具绢云母化等。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中长石奥长石(体积分数为55%~65%)、石英(15%~20%)、黑云母(10%~15%);次要矿物为白云母、碳酸盐等。岩体的Rb-Sr同位素年龄为(355±91)Ma[18]。

2.1 矿脉特征

整个矿区共发现不同规模的矿脉34条,主要由构造破碎蚀变斜长花岗岩型、构造破碎蚀变砂岩型与含金多金属石英脉型组成。矿体地表控制长度为250~500 m,厚度为2.5~50 m,大多数矿体呈NW—SE向展布,倾向NE,倾角40°~50°,少部分矿体呈近EW向展布。空间上,矿脉的产出严格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相距不远且呈平行展布(图3)。矿化石英脉体一般宽20~40 cm,呈透镜状、石香肠状,在断裂带中断续分布,单脉与单脉之间距离短,整体矿化石英脉长100~150 m。矿体控制斜深一般200~400 m,向深部未圈闭,且深部有变厚变富的趋势。Au平均品位(质量分数,下同)约为198×10=-6,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除Ag外,其他含量均很低,综合回收利用较难,有害组分含量非常低,利于对Au的提取[1]。

4 讨 论

4.1 矿床成因类型

许多矿床学者基于对大量矿床的系统研究,从不同角度试图对金矿床或成矿系统进行分类划分[7,25-29],但由于矿床的形成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制约,产出形态也各有不同,致使矿床分类方案较多,各具优点与不足。以明确的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矿体和围岩的特征事实为基础,辅以对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从而进行矿床成因类型的厘定,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8-12,30-31]。

笔者依此思路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了比较分析。贾公台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似脉状并受构造控制产出,浆控高温型金矿床矿体呈囊状、透镜状、筒状及不规则形态产于侵入岩体内或接触带,这2种金矿床的矿体产出形式区别明显;该矿床发育的多类子晶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缺乏,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成矿温度较低,与浆控高温型金矿床的流体特征不一致[7];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不属于浆控高温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浅成热液型金矿床产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或其附近的其他地体中,且产于古火山活动中心附近,贾公台金矿床未发现与成矿作用相关的陆相火山岩带,更未见火山机构;成矿石英中发育含CO2的流体包裹体,浅成低温型金矿床却缺乏该类流体包裹体的发育[7];典型低温蚀变组合在贾公台金矿床中未能发现;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也不属于火山岩容矿的浅成热液型矿床。热水沉积型金矿床与贾公台金矿床的典型特征相比,区别更为明显,在此不再赘述,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也应不属于这种类型。贾公台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复杂,部分与浅成热液型一致,部分与造山型金矿一致(表2);在产出构造背景、赋矿围岩、赋矿构造、矿石矿物组合、矿体地质等方面兼有浅成热液型和造山型金矿的特征[7,32-35],但成矿流体性质与浅成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性质更为一致,突出表现为含少量CO2、盐度较低、成矿温度为中温和压力较低的特征。因此,将贾公台金矿床归为浅成热液型矿床更为合理。

(1)贾公台金矿床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碎屑岩中,矿化受NW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产于蚀变斜长花岗岩和蚀变砂岩中,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2)成矿主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气液两相的水溶液包裹体。通过对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与拉曼光谱测试,推测其成矿温度为236 ℃~245 ℃(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 MPa,对应深度为5.56~5.72 km,并初步约束成矿流体性质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

(3)对比研究表明,贾公台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兼有浅成热液型与造山型金矿的特征,但成矿流体性质与浅成热液型更为一致,因此,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摘 要:贾公台金矿床是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类型,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和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及激光拉曼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位于NW向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化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和花岗岩中,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Au品位较高(198×10=-6),有害组分少,且伴生Ag;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成矿温度为236 ℃~245 ℃(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 MPa,对应深度为556~572 km;经与浅成热液型金矿、造山型金矿主要特征进行对比,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质特征;浅成热液型矿床;花岗岩;下奥陶统;甘肃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志码:A

1 区域地质背景

党河南山位于秦祁昆造山系中—南祁连弧盆系南祁连岩浆弧[15],属南祁连多金属成矿亚带(图1)[16],南连北宗务隆山—夏河甘加裂谷,北临疏勒南山—拉脊山蛇绿混杂岩带,西接阿尔金断裂带。区内NW向清水沟垴—古穆博里达岭断裂为最重要的基底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与岩浆岩的分布,后期近EW向断裂截切该断裂带[17],二者交汇部位是该区主要的成矿有利部位。区内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西部扎子沟地区和东部贾公台地区(图1)。西部扎子沟地区主要包括清水沟和石块地等中小型金矿床。东部贾公台地区以贾公台金矿床和黑刺沟金矿床为代表[19]。

2 矿床地质特征

贾公台金矿床位于党河南山东部,清水沟垴—古穆博里达岭断裂和红庙沟—且尔干德—黑刺沟—达格德勒断裂交汇处,并严格受断裂控制。受区域断裂影响,矿区广泛发育一系列NE向、NW向、SN向次级断裂,其中NW向压扭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已圈定的34条金矿体均赋存其中。NE向和SN向次级断裂与成矿没有明显的破坏或成矿关系。区内赋矿地层为下奥陶统上岩组一套浅变质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由灰绿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细砾岩、细砂岩夹砂质板岩等组成(图2)。矿区中部出露斜长花岗岩体,呈岩株状侵位于下奥陶统上岩组中,面积约0.1 km2,占据了矿区的主体范围。斜长花岗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具半自形中—粗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几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普遍具绢云母化等。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中长石奥长石(体积分数为55%~65%)、石英(15%~20%)、黑云母(10%~15%);次要矿物为白云母、碳酸盐等。岩体的Rb-Sr同位素年龄为(355±91)Ma[18]。

2.1 矿脉特征

整个矿区共发现不同规模的矿脉34条,主要由构造破碎蚀变斜长花岗岩型、构造破碎蚀变砂岩型与含金多金属石英脉型组成。矿体地表控制长度为250~500 m,厚度为2.5~50 m,大多数矿体呈NW—SE向展布,倾向NE,倾角40°~50°,少部分矿体呈近EW向展布。空间上,矿脉的产出严格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相距不远且呈平行展布(图3)。矿化石英脉体一般宽20~40 cm,呈透镜状、石香肠状,在断裂带中断续分布,单脉与单脉之间距离短,整体矿化石英脉长100~150 m。矿体控制斜深一般200~400 m,向深部未圈闭,且深部有变厚变富的趋势。Au平均品位(质量分数,下同)约为198×10=-6,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除Ag外,其他含量均很低,综合回收利用较难,有害组分含量非常低,利于对Au的提取[1]。

4 讨 论

4.1 矿床成因类型

许多矿床学者基于对大量矿床的系统研究,从不同角度试图对金矿床或成矿系统进行分类划分[7,25-29],但由于矿床的形成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制约,产出形态也各有不同,致使矿床分类方案较多,各具优点与不足。以明确的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矿体和围岩的特征事实为基础,辅以对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从而进行矿床成因类型的厘定,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8-12,30-31]。

笔者依此思路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了比较分析。贾公台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似脉状并受构造控制产出,浆控高温型金矿床矿体呈囊状、透镜状、筒状及不规则形态产于侵入岩体内或接触带,这2种金矿床的矿体产出形式区别明显;该矿床发育的多类子晶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缺乏,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成矿温度较低,与浆控高温型金矿床的流体特征不一致[7];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不属于浆控高温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浅成热液型金矿床产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或其附近的其他地体中,且产于古火山活动中心附近,贾公台金矿床未发现与成矿作用相关的陆相火山岩带,更未见火山机构;成矿石英中发育含CO2的流体包裹体,浅成低温型金矿床却缺乏该类流体包裹体的发育[7];典型低温蚀变组合在贾公台金矿床中未能发现;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也不属于火山岩容矿的浅成热液型矿床。热水沉积型金矿床与贾公台金矿床的典型特征相比,区别更为明显,在此不再赘述,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也应不属于这种类型。贾公台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复杂,部分与浅成热液型一致,部分与造山型金矿一致(表2);在产出构造背景、赋矿围岩、赋矿构造、矿石矿物组合、矿体地质等方面兼有浅成热液型和造山型金矿的特征[7,32-35],但成矿流体性质与浅成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性质更为一致,突出表现为含少量CO2、盐度较低、成矿温度为中温和压力较低的特征。因此,将贾公台金矿床归为浅成热液型矿床更为合理。

(1)贾公台金矿床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碎屑岩中,矿化受NW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产于蚀变斜长花岗岩和蚀变砂岩中,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2)成矿主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气液两相的水溶液包裹体。通过对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与拉曼光谱测试,推测其成矿温度为236 ℃~245 ℃(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 MPa,对应深度为5.56~5.72 km,并初步约束成矿流体性质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

(3)对比研究表明,贾公台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兼有浅成热液型与造山型金矿的特征,但成矿流体性质与浅成热液型更为一致,因此,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摘 要:贾公台金矿床是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类型,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和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及激光拉曼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位于NW向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化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和花岗岩中,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Au品位较高(198×10=-6),有害组分少,且伴生Ag;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成矿温度为236 ℃~245 ℃(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 MPa,对应深度为556~572 km;经与浅成热液型金矿、造山型金矿主要特征进行对比,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质特征;浅成热液型矿床;花岗岩;下奥陶统;甘肃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志码:A

1 区域地质背景

党河南山位于秦祁昆造山系中—南祁连弧盆系南祁连岩浆弧[15],属南祁连多金属成矿亚带(图1)[16],南连北宗务隆山—夏河甘加裂谷,北临疏勒南山—拉脊山蛇绿混杂岩带,西接阿尔金断裂带。区内NW向清水沟垴—古穆博里达岭断裂为最重要的基底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与岩浆岩的分布,后期近EW向断裂截切该断裂带[17],二者交汇部位是该区主要的成矿有利部位。区内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西部扎子沟地区和东部贾公台地区(图1)。西部扎子沟地区主要包括清水沟和石块地等中小型金矿床。东部贾公台地区以贾公台金矿床和黑刺沟金矿床为代表[19]。

2 矿床地质特征

贾公台金矿床位于党河南山东部,清水沟垴—古穆博里达岭断裂和红庙沟—且尔干德—黑刺沟—达格德勒断裂交汇处,并严格受断裂控制。受区域断裂影响,矿区广泛发育一系列NE向、NW向、SN向次级断裂,其中NW向压扭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已圈定的34条金矿体均赋存其中。NE向和SN向次级断裂与成矿没有明显的破坏或成矿关系。区内赋矿地层为下奥陶统上岩组一套浅变质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由灰绿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细砾岩、细砂岩夹砂质板岩等组成(图2)。矿区中部出露斜长花岗岩体,呈岩株状侵位于下奥陶统上岩组中,面积约0.1 km2,占据了矿区的主体范围。斜长花岗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具半自形中—粗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几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普遍具绢云母化等。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中长石奥长石(体积分数为55%~65%)、石英(15%~20%)、黑云母(10%~15%);次要矿物为白云母、碳酸盐等。岩体的Rb-Sr同位素年龄为(355±91)Ma[18]。

2.1 矿脉特征

整个矿区共发现不同规模的矿脉34条,主要由构造破碎蚀变斜长花岗岩型、构造破碎蚀变砂岩型与含金多金属石英脉型组成。矿体地表控制长度为250~500 m,厚度为2.5~50 m,大多数矿体呈NW—SE向展布,倾向NE,倾角40°~50°,少部分矿体呈近EW向展布。空间上,矿脉的产出严格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相距不远且呈平行展布(图3)。矿化石英脉体一般宽20~40 cm,呈透镜状、石香肠状,在断裂带中断续分布,单脉与单脉之间距离短,整体矿化石英脉长100~150 m。矿体控制斜深一般200~400 m,向深部未圈闭,且深部有变厚变富的趋势。Au平均品位(质量分数,下同)约为198×10=-6,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除Ag外,其他含量均很低,综合回收利用较难,有害组分含量非常低,利于对Au的提取[1]。

4 讨 论

4.1 矿床成因类型

许多矿床学者基于对大量矿床的系统研究,从不同角度试图对金矿床或成矿系统进行分类划分[7,25-29],但由于矿床的形成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制约,产出形态也各有不同,致使矿床分类方案较多,各具优点与不足。以明确的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矿体和围岩的特征事实为基础,辅以对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从而进行矿床成因类型的厘定,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8-12,30-31]。

笔者依此思路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了比较分析。贾公台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似脉状并受构造控制产出,浆控高温型金矿床矿体呈囊状、透镜状、筒状及不规则形态产于侵入岩体内或接触带,这2种金矿床的矿体产出形式区别明显;该矿床发育的多类子晶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缺乏,成矿流体盐度较低,成矿温度较低,与浆控高温型金矿床的流体特征不一致[7];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不属于浆控高温矿床。火山岩容矿的浅成热液型金矿床产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或其附近的其他地体中,且产于古火山活动中心附近,贾公台金矿床未发现与成矿作用相关的陆相火山岩带,更未见火山机构;成矿石英中发育含CO2的流体包裹体,浅成低温型金矿床却缺乏该类流体包裹体的发育[7];典型低温蚀变组合在贾公台金矿床中未能发现;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也不属于火山岩容矿的浅成热液型矿床。热水沉积型金矿床与贾公台金矿床的典型特征相比,区别更为明显,在此不再赘述,因此,贾公台金矿床也应不属于这种类型。贾公台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复杂,部分与浅成热液型一致,部分与造山型金矿一致(表2);在产出构造背景、赋矿围岩、赋矿构造、矿石矿物组合、矿体地质等方面兼有浅成热液型和造山型金矿的特征[7,32-35],但成矿流体性质与浅成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性质更为一致,突出表现为含少量CO2、盐度较低、成矿温度为中温和压力较低的特征。因此,将贾公台金矿床归为浅成热液型矿床更为合理。

(1)贾公台金矿床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碎屑岩中,矿化受NW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产于蚀变斜长花岗岩和蚀变砂岩中,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2)成矿主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气液两相的水溶液包裹体。通过对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进行测温与拉曼光谱测试,推测其成矿温度为236 ℃~245 ℃(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 MPa,对应深度为5.56~5.72 km,并初步约束成矿流体性质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

(3)对比研究表明,贾公台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兼有浅成热液型与造山型金矿的特征,但成矿流体性质与浅成热液型更为一致,因此,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猜你喜欢
热液流体矿床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喻璇流体画
猿与咖啡
内蒙古自治区黄花窝铺乡达赖沟一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云南省铜矿床类型分析及找矿问题探究
浅析获各琦1号矿床深边部找矿思路及工作方法
广西桃花金矿找矿标志及找矿靶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