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溥
今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从6.04附近,跌至约6.22,累计贬值约3%。不仅与去年全年的涨幅相当,且一改延续数年的升势,给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明显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则公告——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将或许有助于让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方向更为明朗化。
一般而言,市场价格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行。在价格波动或波动幅度受到抑制的时候,市场价格趋向均衡的方向会因时间周期拉长而被模糊,人们便不容易看到真实的方向,或者不容易感受到真正的均衡点在哪里。近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高估还是低估的争议不断,而扩大汇率波幅,将直接提升市场效率,有助于消弭不必要的争执,向我们更鲜明地揭示人民币汇率均衡点到底在哪里。
人民币汇率近期的暴跌,是否就说明现在的状况代表了未来方向?换言之,短期下跌意味着人民币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吗?答案不是如此简单。
汇率波动幅度扩大,是汇率改革的重要举措,此前每次调整都曾引发了短期的波动加剧。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一直在逐步扩大,1994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是0.3%,2007年扩大至0.5%,2012年扩大至1%。当前扩大至2%……汇率改革始终步步前行,每一次改革后,人民币汇率都会有短期波动加剧的表现。只不过,以前升多跌少,而今跌幅相对显著。这些都仅仅是短期现象。汇率改革之路仍长,不宜以一时的走势确定未来的方向。唯一能确定的是,人民币汇率幅度还将进一步放开,最终实现完全的自由浮动。
央行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立即出台此项政策,距离上次波幅扩大仅有近两年的时间(2012 年4 月14 日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交易区间由0.5%扩大至1%),汇率改革释放的是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经济重组的强烈信号。这一举措显示出货币当局贯彻决策意图的态度十分明确,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决心十分坚定,表明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正在加快,而预期中的改革红利是支撑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最重要因素。这是决定人民币汇率长期方向的最关键的基本面要素。
2014年的头两个月,中国实体经济活动数据的疲弱表现有目共睹,这大致可以解释为什么汇率波幅扩大后,人民币会大幅贬值。但在经历这一轮情绪化波动后,双向波动(既有贬值,也有升值)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将依赖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表现。
双向波动而非单向升值,符合货币政策制订的意图,有利于充分反映市场机制。央行在发文中明确宣布,交易区间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或贬值,可见货币当局对汇率水平本身“不持立场”。此前多年单幅升值导致大量套利“热钱”涌入中国,令货币政策进退两难。这轮贬值导致“热钱”退出的预期基本明朗后,央行获得了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政策操作空间。此后,由于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空间同时加大,押注人民币升值的赌注越来越大,有助于压制“热钱”继续涌入。
这当然会导致市场预期分歧加剧。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价格上升,有人因此对人民币汇率信心不足;有人则从国际比较出发,结合改革前景,认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景,看好人民币长期表现。谁对谁错,把这些看法留待时间证明,让市场机制去验证,是较好的选项。
人民币距离汇率自由波动的完全市场化仍有很远的路要走。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走势,仍是受到一定抑制的市场反映,但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的市场结果。本质上,汇率是国力的比对,更多源自经济基本面因素。由此,个人以为,2014年的双向波动或许不乏市场单边的短期表现,但年末回首,人民币汇率总体涨跌应不会很大。
毕竟,人民币去哪儿,取决于中国经济去哪儿。中国经济目标如果基本可靠,人民币又能跌到哪里去呢。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