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溥
4月10日,证监会公布将允许沪港两地投资者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这被投资者简化为“沪港通”的措施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尽管沪港互通还有6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但消息刚发布,两地市场就已应声而动,内地A股受较H股折价的“大蓝筹”带动,在国际资本市场暴跌的大势下逆势上涨。但是,却没有太多人关心沪港互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沪港通”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意义将是深远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打通沪港股市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性举措。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明确说明“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可见“沪港通”的要点是“互联互通”。这根本有别于七年前探索的“港股直通车”,也根本有别于三年前讨论的“QDII升级版”,强调的是内地和海外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没有刻意保护哪一方的市场。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可以促进改革”的战略思路。尽管还有额度限制,但鉴于5500亿元的规模已不算小,此次战略性的突破可视为内地市场将全面接轨国际市场的前奏,意味着对外开放跃上了新层次,迈上了新水平。
相对于公司治理质量,中国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过高,一直被投资界所诟病。也因为这个原因,中国股市一直不敢设立“国际板”,唯恐引发资本外逃。“沪港通”是一个替代性的方案,来之不易,走到今天这个境地,其实至少走过了三或四个渐进步骤:第一步是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的实施,通过QDII,由商业银行到基金公司,到今天90个基金公募QDII产品取得不错的成绩,证明了私人海外证券投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步是“港股直通车”,是探索性的政策,探索在某个区域内,实现内地适格资金去香港市场投资,尽管“港股直通车”后来颇多争议,但伴随争议产生了“QDII升级版”,即允许内地适格投资者去香港投资。有了讨论、有了实践,加之内地股市走过了五年大熊,决定指数的蓝筹股具有了一定比价竞争力,才有了今天的“沪港通”。
这一政策无疑将引发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结构调整,但普通投资者期盼的牛市行情并不会出现。实际上,目前沪港两个股票市场都缺钱。除非来自两个市场之外的外部增量资金大举涌入,否则沪港两个市场很难一起持续上涨。比较可能的前景是A股H股化,H股A股化,即内地资金跑到香港去炒作有比价优势的公司,而外部资金跑到内地来买估值更低的大蓝筹,各取所需。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也决定了两个市场在短期内都难有大牛市。
短期而言,“沪港通”更有利于香港股市。从市值规模和指数结构看,“沪股通”的3000亿元人民币额度对A股影响较小,而“港股通”的2500亿元人民币额度对港股影响较大,至于此额度以外的内地民间资金赴港买中小股票的量应远大于香港资金入境买内地大股票的资金量。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到香港买股票,会选三类公司:一是选比内地A股更便宜的同一公司股票,二是选比内地A股估值更低的同类型公司股票,三是选内地A股没有的公司股票。一二项通过时间差会迅速弥合差别,第三项将受到长期的资金追捧,它们可能会是博彩股、科网股。而香港投资者到内地买股票,多数只会选一类公司,较可能是在香港估值偏高的“大蓝筹”,尤其是消费类的“大蓝筹”。
资本如水,哪里有洼地就会往哪里流,直到洼地被填平。“沪港通”就像一个连通器,港股和A股的估值差异,会因为这个连通器而被逐步拉平,实现更健康的发展,这才是比短期牛市更值得期待的前景。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