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多语言能力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4-04-29 00:00:00普林斯·肯尼吕盈盈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6期

随着全球化、西方化和现代化成为世界重要议题,全球话语体系越来越关注多语言学习。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球村”,社会个体不再将彼此视作陌生人。出于沟通交流的需要,人们对多种语言的学习越来越重视。首先,我们需明确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多语制概念,从广义上理解为拥有两种以上语言的知识,这一概念可以应用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另一个是社会发展的概念,可以定义为积极改善个人水平或社会标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换句话说,社会发展是使个人或社会看起来比之前更好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多语制促进了国家层面乃至国际层面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5月26日至31日,弗拉湾大学的语言研究部举办了主题为“21世纪多语制的重要性”的语言研究周活动。这表明语言学习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已经得到了高度关注。

本文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21世纪多语言能力的需求及其影响进行阐述。语言能力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都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是与不同的人在不同层面、不同地方互动的关键因素。事实上,现在每天的人际互动中,我们都可能面对来自不同背景的人。

当谈到语言能力时,两位语言学家强调的一个事实令我们非常难忘,即个人在拥有说一种语言的能力前应该满足某些基准条件。诺姆·科米斯基(Noam Chomksy)和费迪南·索绪尔(Ferdinard de Saussure)一方面强调“能力和表现”,另一方面强调“语言和言语”。“能力”和“语言”的概念相对应,它是无形的,强调需要掌握各种语法规则以掌握某种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者如何吸收某一特定语言的语法规则非常重要。“表现”和“言语”的概念相对应,指在给定的语言中表达语法规则和结构的可见行为。只有当我们很好地掌握规则并输出语言时,才能确定我们是否具备说某种语言的能力。

以非洲的塞拉利昂为例,该国除了强调用于教学和交流的官方语——英语的教学外,还考虑在初中教学中使用其他语言。1993年,随着“6-3-3-4”为标志的新教育介绍到塞拉利昂,政府考虑在法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语言的教学。因此,该国开始教授四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语言,即门德语、提姆语、林巴语和克里奥尔语。推行民族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使用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大多数人会说但不会写。大学也将这四种主要的民族语言纳入到正规课程中。位于弗拉湾大学隶属于语言研究部的语言学单位全力参与到以发展民族语言读写为中心的活动中,旨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四种主要民族语言学习的推行,这四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也有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力。目前,塞拉利昂已翻译出克里奥尔语版的《圣经》,另外三种主要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也正在翻译中。

在此我还想提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大多数中学都要教授拉丁语、法语和德语。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塞拉利昂只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进行教授,并作为必修课供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在此之后,法语又变成了中学生的选修课。

1995年,塞拉利昂政府制定了一项政策,将法语纳入核心课程并贯穿于低年级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其目的在于培养塞拉利昂人成为国际化的双语学习者。另外,重视法语学习也是为了增强塞拉利昂人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精通法语将有助于塞拉利昂增强其在国内国际的社会文化交流效应和协同效应。

进入21世纪,塞拉利昂看到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塞拉利昂作出的巨大贡献。由此,政府鼓励市民学习中文,以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随后,塞拉利昂大学于2012年成立了孔子学院。目前,中文课程的学习在塞拉利昂大学中得到推广,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多语学习者,并促进塞拉利昂与中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孔子学院在塞拉利昂大学的建立,目前塞拉利昂大学的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说一些简单的中文。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曾向2014年在中国参加夏令营的20名大学生颁发奖学金,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一组学生参加2013-2014关于研究生学习的学术会议。塞拉利昂大力发展汉语教育,以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效力,因为受益人不但能学习语言,而且在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互动中可以进一步形成协调效应,促进双方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说中文的塞拉利昂学生将有机会进入一些中国的机构工作,并且工作地点不限于塞拉利昂。显而易见,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来说,这都体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方面,语言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应对经济挑战,而且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许多塞拉利昂人非常关注中国或迪拜的商业和组织。塞拉利昂更喜欢与中国或迪拜进行商业贸易,因为这些国家不但商品种类丰富,而且相比于其他西方国家来说,商品价格更为低廉。为了提高商业贸易的成效,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当商人可以熟练使用中文或英语时,商业贸易的无缝对接更容易实现。基于以上考虑,很多塞拉利昂商人正在努力了解基本的中文知识,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与中国商人深入交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显然,语言能力不仅在中国和塞拉利昂的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还为双方建立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不同语言在互联网上的互动程度也能显示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以媒体为例,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利用脸书、推特等媒介进行频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交往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能说另一国家的语言,这极大地增强了全球范围内的沟通交流,促进了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人指出,中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一样, 与非洲国家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这些深受中国影响的国家必须在语言乃至文化方面与中国互动,以保持持久的交流、合作和伙伴关系。

尽管法语在塞拉利昂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在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仍有重要意义。在西非讲法语的人比讲英语的人多,这个事实不容忽视。塞拉利昂重视法语,不仅为了生存,即增强工作竞争力,也为了增强与几内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说法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协同效应和文化协同效应,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婚姻问题,在此我可以证明,多语言学习使不同社会语言背景的人们结婚的可能性提高。以前,塞拉利昂人只和同族人通婚。然而,在过去20多年,这一趋势有所转变。如今,塞拉利昂的族群成员不仅和国内其他族群通婚,还和国外其他族群通婚。有趣的是,塞拉利昂在新时代的婚姻制度中,各民族间以尊重和互爱为主旋律,不再持以前的民族优劣论。人们在说另一种语言时也接受了这种语言背后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这极大地促进了塞拉利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治方面,重申语言能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很有必要。以西非为例,一些类似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马诺河联盟(Mano River Union)组织的建立对内战时期的塞拉利昂、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利比亚等国家恢复和平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归功于维和机构军方成员与平民成员都来自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马诺河联盟组织的不同国家。维和机构中的大多数人能说多种语言,并且都在不同国家派驻或访问,以上种种努力使维护和平的目的逐渐实现。如今,这些伙伴国家会定期就一些问题开会,以进一步强化了彼此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让我再次强调,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语言能力的主要贡献在于促进我们所在的“地球村”内部的良性互动。当我们阅读和理解其他语言的文学作品不再困难时,一个语言无国界的社会就会出现。那就意味着,即使我们从一国到另一国旅游,也不会有语言障碍。

让我再次感谢主办方给予我方大学参与这次语言大会的机会,期待与你们共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编辑 王俊烽 李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