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表达的多样性促进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水平提升

2014-04-29 00:00:00伊琳娜·博科娃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6期

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刘延东女士阁下,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阁下,尊敬的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先生阁下,尊敬的江苏省人大副主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先生阁下,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先生阁下,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默罕默德·萨迈赫·艾马尔先生阁下,各位部长,女士们、先生们:

我要感谢中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江苏省政府发起了这次会议。

我要特别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刘延东女士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诸多核心议题的亲自关注和领导,例如去年杭州大会有关文化发展的议题,又如2012年在上海举办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会议上有关教育的议题。

同时我要说,我对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的积极参与感到非常高兴。可以说整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来了,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机构的三位负责人都参加了本次会议,这是体现我们这个组织的承诺与协作的强有力象征。

我对2012年访问苏州后又一次来访感到由衷的高兴。

苏州园林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它体现了千年的传统,承载着普世的价值。

俗话说:苏州园林甲天下。

这座“东方威尼斯”也展现了当今活力中国的现代化和多样性。

2014年3月27日,我有幸欢迎习近平主席阁下参观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他当时说到了多元化的重要性: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

本周二,习主席又进一步强调说,和谐社会的建立只能基于国家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基于他所说的“命运共同体”。

语言的重要性也是一样。

每一种语言都是平等的,相互关联的。

每种语言都是人们相互理解、进行写作和表达现实世界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力量。

语言映射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成就我们对世界的表达。

它们表达我们共同的价值观,使思想成形,并且联系过去与未来。

它们是人类权利和尊严的基础,是交流和分享、增强社会凝聚力、协同行动的渠道。

通过语言,我们认识了世界,并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用孩子们最自然易懂的语言来教育他们是非常重要的。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学校里使用母语是扫盲的最有效的办法。

语言教育是实现“有教无类”这个目标的关键。

而这与保护濒危语言是分不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心将提倡语言多样性作为文化多样化的基础。

这个观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公约的核心,即保护和促进文化表达的多样性,这种精神也指导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起的“文化和睦国际十年(2013-2022)”计划。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Vigdís多语国际中心未来的目标。

所有这一切都从学校的课桌上开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语言教育,尤其是通过母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进行的多语教育——因为这是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持久和平必不可少的策略。

多语制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了解与合作的机会——多语的空间环境使得人类的多元文化财富得以共享。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了“多语教育”这一术语,指在教育中至少使用三种语言,即母语、区域性或国家通用语和一门国际语言。

2003年,我们发表了《多语世界中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多语制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拉美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推进一项跨文化双语教育的实践,以使土著语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在亚太地区,我们支持把基于母语的双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进行整合的政策。

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了8种濒危语言的研究,即满语、畲语、拉伽语、土家语、西裕固语、阿侬语、赫哲语、尔苏语,以帮助他们在教育中使用这些语言。

说到阿拉伯世界,我感到特别骄傲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发起了“世界阿拉伯语日”,以此感谢和庆祝阿拉伯语——一个主要宗教和文明的语言——对全人类共同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多语制是一种包容和社会凝聚的力量——也是构成全球公民的基础。

提倡全球公民身份是联合国秘书长发起的“教育优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为此“保驾护航”——中国是这一优先计划的领军国家,我非常感谢你们的引领作用。

纳尔逊·曼德拉曾说过:“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流,你的话会入其脑。如果你用他的语言和他交流,你的话将入其心。”

世界日趋多元化,语言能力在文化间相互理解、进行跨文化活动、学会共处方面至关重要。

我认为,多语制在精心设计更具包含性的人类发展,反映每个社会需求方面必不可少。

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刀切”的解决模式。

为可持续发展、保证各国平等、反映多元性,2015年之后新的发展议程需要更具普世性。

这是一个有关人权的问题。

这是一个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最终,这是个持久和平、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问题。

世界上约有6000种语言,每种语言都包含有自己的知识财富。

语言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另一个侧面,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起草了一个“语言多样性指标”,作为“生物多样性指标合作契约”的一部分,共同受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监管。

让我举例子说明。

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交界的热带雨林是玛央那土著人的家园——这是继亚马逊之后美洲第二大热带雨林地区,玛央那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第一本用玛央那文编写的书,以记录和分享玛央那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独一无二的知识。

可以想象,我们能从全球各个地区学到的东西何其之多!

我们必须开发出更多这样的线上和线下的工具、指标和统计表。

仅仅投资科技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当地事务、当地语言加大投入力度。这样,科技上的差距才不会加深语言文化上的差距。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的一个发展目标。

2010年,我和负责协调互联网域名系统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签署了一份协议,在协议中规定任何字母的互联网域名都可以设立。

从那以后,我们的开放训练平台就有了土著语的培训材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濒危语言地图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新技能、新能力,培育新一代多语外交官、多语政治家、多语公民。

我认为,本次大会是一个携手向这一目标迈进的机会,有助于为教师们制定各种有效的教学政策、开发各种正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至关重要,因为语言不仅表达世界——语言还可以塑造世界。

这也印证了大教育家孔子的智慧: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语言是思想和行动的桥梁——是我称之为新人文主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对人类尊严、基本权利和多元文化的尊重。

我相信,人类发展需要新视野。因此,加强语言能力提升和语言教育是关键。

本着这样的精神,我要再次感谢中国政府,并祝愿大会卓有成效。

(文章系作者2014年6月5日在世界语言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标题系本刊所加)

编辑 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