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上or不上?
江苏南京一家长来信咨询:女儿快升小学了,周围许多家长都在议论报幼小衔接班的事情。我也曾问过身边的朋友,有的建议上,有的建议自己在家辅导就行。对此,我也很困惑。请问,幼小衔接班需要上吗?
答:我曾对100名幼儿园大班的家长进行“让不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的调查,结果发现:42%的家长表示一定会报班,28%的家长无所谓,30%的家长认为没必要。我又对任教的一年级两个班96名家长进行同样的问卷,74名家长给孩子上了幼小衔接班;15名家长正为自己的孩子没报衔接班而后悔;7名家长认为,孩子的习惯好,父母的教育跟得上就行。
认为有利的家长观点:孩子能较快适应小学生活;父母不必为孩子学习而费神;孩子学习有自信,越学会越好等。认为有弊的家长观点:孩子重复学习,浪费时间;上课容易不专心;担心幼小衔接班的老师教得不规范等。
其实,幼小衔接的问题,关键并不只是幼小课程衔接的问题,还包括孩子上小学前的心理、行为和习惯的适应及准备等问题。但大多数幼小衔接班往往就是提前开设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一旦造成“握笔姿势不正确、拼音教学不规范”等问题,确实会给小学入学教育带来不便。所以,如果是单纯教拼音、教数字的幼小衔接班,我建议就不必上了。
当孩子即将进入一年级,父母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是生活自理及调整作息。在家里,摆放碗筷、整理床铺等简单的家务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完成,教会孩子如何照顾好自己。为了适应小学规范、紧张的学习生活,一定要提前调整好作息时间,特别是在开学前两周,可以按上课时间,有规律地起床、吃饭和睡觉,包括上厕所,为适应40分钟的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家长不妨训练孩子“只听一遍”的习惯,让孩子做到令行禁止;还可以慢慢地教孩子整理书包,记住父母布置的学习任务等。
三是需要有一定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例如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能记住父母电话和家庭住址。学习一点汉语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及思维应用题也是有必要的。
遇到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
河南焦作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错在对方。老师让对方孩子跟儿子道歉,可是对方家长不仅不愿意让自己孩子道歉,还不肯承认错误。孩子们以后还要在一起学习生活,我不想激化矛盾,心里却有些不舒服。遇到这种不讲理的家长,该如何处理?
答: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折射出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没有成长好的家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老牛护犊般的爱”表现得特别明显,此时,在父母眼里,孩子总是最棒的,别人也是碰不得的,就像“黄鼠狼说自己的孩子香香,刺猬说自己的孩子光光”一样。但这样的爱缺乏理智,缺少大气,难以让道德的阳光射进孩子的心灵,孩子容易缺乏秩序感、责任感,而秩序生成的时机一旦错过,补救就会十分艰难和漫长。
面对家长不讲理的情况,我们可能暂时找不到与之沟通交流的良方。但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也没有一个家长是不愿意向善、向上的。在与这样的家长沟通时,我们不妨站在对方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爱子心情,这样的交谈一定会顺利得多。
另外,你可以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两个孩子发生的矛盾只是暂时的,也许过不了多久,两人又会和好如初,此时双方家长再坐下来交流,也许会更顺畅。
同时,可以和老师多沟通,让老师多鼓励受了委屈的孩子,肯定他的宽容。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原谅。不管是在学校还是以后进入社会,心态平和、宽宏大量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最后,还想告诉每一位父母:孩子最终是要放飞的,父母和孩子的行为一定要做到“不责怪别人,不妨碍别人,不伤害别人”。父母的眼界有多高,孩子的教育就有多好。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容易被外部环境毁掉的;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也会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