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档案:
张伯苓(1876年-1951年),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南开之父”张伯苓之四子张锡祜,生于1913年,是张伯苓最钟爱的孩子。抗战全面爆发后,张伯苓取得蒋介石支持,在重庆购地兴建了南渝中学,准备再造一个南开。张伯苓校务之余,总看着天上的飞机出神。有学生不解,问其何故。他自豪地说:“我的儿子张锡祜,是空军飞行员,也许他正驾驶着飞机在天上训练,或者去前线打击日本鬼子呢。”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起,张锡祜奉命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当时气象测报不良,他又急于参战,冒险飞行,终因天气恶劣,在中途临川失事殉国,时年26岁。张伯苓收到了锡祜飞机失事为国捐躯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对陪伴左右的另一子张锡祚说:“我早就把他许给国家了,遗憾的是他还没有给国家立功呢。”
张伯苓虽然疼爱张锡祜,但是并不溺爱。张锡祜在南开中学就读期间,并没有因为是校长的儿子享受到丝毫优待。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老师告到张伯苓处,张伯苓狠狠地把张锡祜批评了一番,并且根据南开中学惯例,贴出校告广而告之。校告上说:“如果告示上所列人等,下次再犯,定会开除,以儆效尤。”张锡祜又气又恼,跑回家向母亲诉苦,说张伯苓一点儿也不给他留面子。母亲深知张伯苓的脾气,也知他是为了儿子好,只得好言抚慰。
张锡祜趁机撒娇跟母亲要钱买球鞋,这本来是正当的要求,因为他是体育尖子,马上要参加学校的足球比赛。结果母亲没有答应他,说家里没有钱。张锡祜气愤地说:“谁说家里没有钱?爸爸钱多得很,就是不拿出来用。”刚好张伯苓回家来,听了张锡祜的抱怨,也很无奈,因为那些钱都是学校的公款,全部要入账的。而张伯苓作为校长,其薪水比一般的教授还低,长期拿着最初在严王塾馆做家庭教师时的100块薪水。学校董事会多次要给他增加薪水,都被张伯苓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深知南开中学的办学经费来之不易。张锡祜听了母亲的解释,理解了父亲的苦衷。足球场上,张锡祜穿着一双布鞋左冲右突,最后把布鞋踢烂了,光着脚丫在球场上奔跑,观者无不动容。张伯苓亲自来到球场边当啦啦队,给张锡祜助威,与儿子分享踢球的快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寇步步紧逼,妄想将中国吞并。国势危殆,张锡祜在父亲的支持下,毅然弃学离家,投军报国,考入中央航校。
张伯苓在得知张锡祜为国捐躯后写道:“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