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我们一家三口正共进晚餐。我发现上一年级的儿子有些闷闷不乐。
我便问他:“怎么了,儿子?”
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我:“同学们都叫我小田。”
“为什么啊?”
“因为王老师这样叫我。上课让我回答问题时叫我小田,下课见了我还叫我小田,同学们都学会了。老师叫我小田可以,因为她是老师,比我大,同学们叫我就不行了,他们在捉弄我。我非常不愿意他们这样叫我。”儿子向我诉苦道。
听到儿子说的这点不是事儿的事,感觉没什么,可是看到儿子伤心的表情,我内心又有些不是滋味。
他妈妈对我说:“要不你跟王老师说一下,让她在班内强调一下,别让孩子们叫了,你看儿子这么不高兴。”
我说:“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去找王老师不太好吧,再说了,当父母的也不能任何事情都替孩子摆平啊,得让他自己去解决。”
我问儿子:“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件事?”
他苦恼地说:“不知道。”
儿子生性胆小,从不会因同学间的矛盾跟别人吵架或者打架,只是自己闷在心里。
他妈妈反应倒快:“他们叫你,你就叫他们。”
我斩钉截铁地否定了她的建议:“不行!不能这样教孩子,这不是让他跟同学闹矛盾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对儿子说:“你自己不想接受的事情,千万不要让别人接受。比如说,你不想让别人叫你小田,那么你就不要去叫别人小什么,懂吗?”
“我懂。”
我安慰儿子说:“小田是老师对你的昵称,老师这样叫你是因为喜欢你,同学们这样叫你也是出于对你的喜欢呀。”
“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同学们这样叫我。”儿子的情绪有点不能自控。
“你跟同学们说了你不喜欢了吗?”
“说了,可他们还是叫。”
面对这种情况,要么让孩子变得强势,别人才不敢叫他;要么让孩子改变自己,欣然接受他人的做法。我所教的班里有个女生,就是一位很强势的学生,别人都不敢去惹她。她曾告诉我,她家长教她:如果别人骂你一句,你就骂他两句;别人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如此强势的女生,不曾吃一点亏,可是并不受同学们的欢迎。我不希望儿子变成这样的学生。
要改变他人是很困难的,改变自己倒是容易些。改变了自己,也就改变了他人。如何教育儿子呢?我选择了后者。
我告诉儿子:“既然你告诉了同学们你不喜欢,他们还叫你,这么说你无法改变他们,那就先改变一下自己吧。”
紧接着,我给儿子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统治着一个十分富足的国家。一天,他去远郊游玩,返回宫殿时,国王感到自己的脚疼痛万分。因为这毕竟是他第一次步行出远门,而且所行之路崎岖不平,沙石遍布。于是国王下令将全国的道路统统铺上皮革。国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建议道:‘国王陛下,您没有必要花那么无谓的冤枉钱啊,您只需割下一小块牛皮,包着您尊贵的龙足,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了嘛。’国王接纳了建议,为自己制作了一双牛皮鞋。儿子,我们要改变世界,改变他人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要改变自己则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你稍微改变一下就可以改变一切。”
经过一番对话之后,儿子心里敞亮了许多。
两天之后,儿子正看《小宋当家》,我坐在他旁边开玩笑地问:“‘小田事件’怎么样了?”
他眼睛盯着电视,心无旁骛地说:“同学们,还是叫,我就不作声……哈哈……小宋真可爱……”
我说:“其实在姓前面加上一个‘小’字也没什么不好嘛,你看小宋的家人、同学都叫他小宋,人家……”
还没等我说完,他就说:“嘿嘿……我早就喜欢他们叫我‘小田’了,刚才是骗你的……以后我要在班内上演《小田当家》……”
看到儿子能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我内心释然了许多。
当孩子和同学间发生矛盾后,当家长的首先要安慰孩子、开导孩子,教给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思路,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去给孩子解决。这样才会促使孩子自我成长。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