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与“爱 ”

2014-04-29 00:00:00郭静娟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4年4期

我又一次孜孜不倦地往儿子碗里夹着菜:排骨,得多吃,正长个呢;蔬菜,在学校吃得少,绝对不能不吃;鱼,有益于智力,多来点儿……真希望儿子能有一张“旋风嘴”,吃菜犹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是,他呢,不急不慢,细嚼慢咽,还时不时地浏览浏览手机,听个小曲,发个微信。当我又一次往他碗里夹菜时,儿子瞄了我一眼,似笑非笑地说:“老妈,给你听句歌词吧。”吃饭时听歌是他的习惯,有时候还会和我一起点评鉴赏。手机里传来的旋律有些熟悉,儿子让我留神听高潮部分,原来是张杰的代表作——“这就是爱”。

“高音很好听。”我说。“妈妈,再听一遍!”“这就是爱啊,快多吃点儿。”“再听听!”我一连听了三遍,也没明白儿子的真正用意,顺手又往他碗里夹了一大筷蔬菜,他做出很无奈的样子,深深叹了一口气,“唉——”,又哼唱了一下,“这就是——唉!”语调的刻意变化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儿子是在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对我的夹菜行为表示抗议。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被他的幽默抗议打动。儿子也笑了,因为我这个笨笨的老妈终于开窍。笑声之中,我放下了筷子,儿子也加快了吃速。

其实,小时候的儿子没有这么洒脱。有点儿爱生气,爱耍小脾气,一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会不高兴,掉脸色,跟你拧巴半天。我很想告诉儿子,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超级难看,那就是动不动甩给别人脸色,而男孩子,一定得学会大度洒脱,面对小小不如意,得学会付之一笑。可是,一个孩子,怎么会理解这样深奥的处事之道呢?任性本出自天然,自由地表达心绪,也是孩子的权利。而洒脱,更是一种境界,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便可得到的。

我曾试过严厉的训斥法,批评、指责、灌输道理,这样做在短时间里确实有一定的威慑力,但原本是想让儿子变成一个快乐爱笑的孩子,而这种训斥反而又增加了诸多不愉快,彼此的心都很累。茫然无措之中,很偶然的,我读到英国大思想家罗素对于教育的一段话语,他忧心忡忡地指出,“严格的纪律,对老师惟命是听,知识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自求启发”式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所谓双重性格,是指“对在上的人服从、怯懦,对在下的人擅作威福,蛮不讲理”。这话语,颇耐人寻味。

这也让我想起相关的两件事。那是暑假的一天,已经到了快做午饭的时间了,儿子突然想起他的橙汁已经喝完,便以不喝橙汁会缺少维生素为由,强行要求上街溜达一圈,冰箱里虽有其他几种饮料,但丝毫吸引不了他的眼球,见我拒绝得很坚决,他使出了小孩通用的招术——耍赖哭闹,我不得已一巴掌狠狠打在他屁股上,然后像拎小鸡一样把他关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只听他一边大声哭一边很气愤地指责我:“你这个女人,就是喜欢偷懒!你这个小东西,就是不听话!”如此耳熟而亲切,只不过他把我爱说的“小孩”换成了“女人”。怪不得有人说,孩子其实是父母的影子!

而朋友说起的另一件事,则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朋友家的孩子,上幼儿园不久,性格突然发生了大变化,说话爱用命令的语气,“不许……”和“快点……”常挂在口头,有时还会说“再不听话就把你的嘴巴缝起来”等凶悍的话语,让朋友很惊讶,后来才明白,是跟幼儿园老师学会的。这正证明了罗素的话不无道理,而教育家蒙特梭利则说得更为透彻些,“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复杂的可怜虫”,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家庭教育应该也是如此吧。

这不得不让我琢磨,有没有更为委婉巧妙的方式,能不能把一切教育化于无形呢?

一个周末,我问儿子:“午饭想吃什么?”他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有点闷闷不乐,冷淡地说:“没兴趣吃午饭。”我有点生气,但忍住了,话头一转:“不想吃午饭,难道是想吃六饭吗?”儿子一愣,乐了,说:“妈妈,那就吃六饭,快做红烧排骨吧。”

我心中一动,何不索性每天设定一个趣味时间呢?生活的趣味,不正来自于乐天创意的眼光和心态吗?每天一乐,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或许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

这个趣味时间,后来基本上设定在了饭桌上,貌似无意,实则有心。我常常漫不经心地和先生、儿子交流发生在身边的一则则办公室趣事、看到的一些短小笑话,我们一起在笑声中感受快乐;我也常常留意儿子无意中说出的精彩话语,而且总是被这些话语打动。你看,书页的留白,被儿子说成是“书的星期天”,地上的一方油渍,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五彩,被儿子说成是“彩虹掉到地上来了”……我还给他订阅了《幽默大师》《幽默与笑话》等杂志,我们常常一起看得不亦乐乎。我的开怀大笑让儿子忽略了我妈妈的身份,似乎找到了一个投机的小伙伴;一起外出散步或游玩时,我的口头禅是“儿子,讲个笑话来听吧,让妈妈开心开心”,我的笑声让儿子很有成就感。

于这些笑声中,有些东西悄悄地变化着。儿子虽然依旧有着自己的个性,喜欢发发脾气,但情绪较容易转化了,还有很多时候能用幽默来化解不满了,而这种幽默,常常让我们发出会心的微笑,也为寻常的日子平添了趣味。

这样的幽默游戏,自然而随意。前两天,我想一边做菜一边顺便给他口头辅导作文,他忙于读网络小说,无心于此,便说:“妈妈,你一边做菜一边讲;我呢,一边浏览小说一边听,这样比较公平。”我不甘心,加了个条件:“外面的老师给学生辅导作文,可得有报酬,妈妈给你讲作文,你不仅应该认真听,而且也得付些报酬呢。”儿子有些惊讶:“那妈妈你想要什么样的报酬?”我看看锅里的鱼丸,笑了:“报酬就是——中午你得多吃四个鱼丸!”

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有趣,如此美好。我们因此知道,并不是世界有趣,你才感到有趣;而是你有趣,世界才变得有趣。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