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座被泉水滋润的中国名城

2014-04-29 00:00:00陈强
友声 2014年4期

济南,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交通发达,是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中心枢纽。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会展、科教中心,北接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是连接华东和华北的门户,东西连接山东半岛和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全市现辖6个市辖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0万。

润物始知流泽远,

天下惟此泉水多

一滴水,穿过山,拱破石头变成泉。济南,这座从汩汩的泉水里冒出来的城市,有一个湿漉漉、水灵灵、澄澈明净的誉称:泉城。济南的泉水是我国岩溶泉的典型代表,在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老城,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被称为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趵突泉更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四大泉群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赋予济南的山水以鲜活的灵气和迷人的魅力,可谓得天独厚。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据史学家考证,早在公元前45世纪之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传说上古时期东夷族的首领舜,曾躬耕于济南历山(今千佛山)之下。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现史册上的名称为“泺”(《春秋左传》),系因济南诸泉汇为泺水,故名。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因地处古四渎(中国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称呼,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自明代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的省会,1929年7月设济南市至今。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诗人杜甫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聚于历下亭,在《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一诗中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写照。自古以来,济南人杰地灵,出了一大批文人志士。上可追溯到土木工匠祖师东周公输班,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朝经学博士伏生,兴唐名将秦琼,并称“济南二安”的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和中华词坛婉约派杰出代表李清照,明内阁大学士于慎行,清代藏书家、学者周永年,近到民族资本家、慈善家孟洛川,中共创始人邓恩铭、王尽美等。

泉水汩汩,

涌动蓬勃生机

过去一年,济南市加快转调创步伐,扩大有效需求,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统计公报显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230.2亿元,增长9.6%,全市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263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工业投资增长24.5%,在建亿元及以上投资项目851个,同比增加188个。

泉水汩汩喷涌,涌动蓬勃生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5.3%,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49.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指标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28.7、5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14.8、27.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2013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高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33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泉水汩汩喷涌,让“汇聚民力、遵从民意、集中民智、惠及民生”成为城市发展理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48元,比上年增长9.5%;科技事业迅速发展,2013年末创新型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48家、市级218家;美丽泉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公共设施投资8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6%,年末绿地覆盖率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3平方米。

泉水汩汩喷涌,令多少积聚在民间的齐鲁文化喷薄欲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一口黑虎泉水泡的大碗茶,听一曲山东吕剧,唱几句山东快书…… 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成功举办,以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为代表的“一院三馆”如期完成并投入使用,“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96场,观众66万余人次;组织市属艺术院团演出1846场;举办“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广场文化活动500余场;举办公益演出336场。

泉邀五湖宾,对话明湖畔

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的血脉,数千年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龙山文化,有着极强的溶解力。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是提升济南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文化竞争力的根本标识。近年来,济南已经与20个国家的21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与18个国家的24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关系,众多的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城市成为济南开展对外交往的桥梁和优质资源基础,为进一步重点突出泉城文化特色,加强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整体塑造,加强泉水保护和开发利用,使泉城特色更加鲜明,人文气息更加浓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济南积极筹备举办了2012年济南国际友好城市文化交流暨泉水文化对话活动,2013国际友城经贸恳谈会暨企业济南行活动。2014济南国际友城文化交流首届图书展等活动,2014年,济南市充分整合外事资源,发挥省会城市的核心辐射带动作用,联合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6城市,创新性成功举办了“2014外国人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主题对话论坛活动。活动邀请来自“6+1”都市圈所在城市的外国专家们走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触摸7座城市发展脉搏,聚焦生活在这片热土的老外,第一次用外国人的眼睛透视我们熟悉的土地为今后如何科学跨越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建言献策。打造了济南与友城间的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提高了济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推动济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创济南与友城“共识、共创、共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