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朝韩关系三题

2014-04-29 00:00:00张琏瑰
世界知识 2014年16期

年初以来,朝韩关系骤冷骤热,半岛局势诡谲多变。2014年元旦,金正恩在新年贺辞中宣称“同族之间相互诽谤和反目仇视是不可容忍的”,2月下旬实现南北离散亲属见面。但2月底,韩美军演,朝鲜在东海和西海密集进行导弹火箭炮射击,3月底甚至发生西海相互炮击事件,异常尖刻恶毒的漫骂攻击重新回到官办媒体上。对于这种“变脸”,人们多已习以为常,但只要认真考察一下朝韩言辞动作,不难发现,朝韩对峙的内容正随着朝鲜核计划的推进在悄然发生变化。

“拥核”后朝鲜正在调整统一政策

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那场战争,使朝韩双方付出巨大代价。战后双方皆认识到武力统一不现实,不可取。因此,50年代和60年代双方皆满怀信心地展开发展竞争,力求通过取得发展优势夺取统一主导权。在这一背景下,朝韩间实现了对话,并于1972年发表《七·四联合声明》,双方正式承诺将以“自主、和平、民族大团结”为三大原则推动国家和平统一,排除武力统一。

但资料证明,随着在发展竞争中渐处劣势,朝鲜开始寄希望于核武器,并为将来拥有的核武器确立了三大使命:捍卫体制;夺取统一主导权;掌握制约周边大国的战略手段。

2006年10月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后,有关大国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其核计划。而朝鲜则认为它在军事上已开始压倒韩国。2009年5月朝鲜再次“安全地”进行核试验后认为,其“拥核自保”这一目标基本实现,第二战略目标应被提上日程。这年7月27日,当时的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人民武力部部长金永春在纪念停战56周年中央报告大会上宣称,“朝鲜将以难以想象的威力给挑衅者以歼灭性打击,并一举实现统一”。这是战后朝鲜首次明确表示要武力统一。此后朝鲜媒体开始频繁使用一个新词“圣战统一”。如,2012年8月18日朝中社报道金正恩视察部队时有一段指示:“哪怕一点火花溅到朝鲜领土,也不要停留在西南战线的局部战争,而应将之延续到实现祖国统一的圣战。”

与此同时,关于国家统一,朝鲜从传统的“自主和平统一”制式表述中删除了“和平”二字。如,2013年7月3日朝鲜外务相朴义春在文莱出席东盟地区论坛时发表演说,谈及统一时使用的表述是“祖国自主统一和民族和平繁荣”,其含义是统一过程是非和平的,统一后谋求和平与繁荣。2014年金正恩发表元旦贺辞使用的也是“自主统一与和平繁荣”。后来朝鲜还为这两句话制作了宣传画。这表明,朝鲜在统一问题上将“自主和平统一”改为“自主统一与和平繁荣”是经过认真谋划之后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2013年2月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宣布其核武实现了小型化、轻型化,即宣布它已拥有可以使用的核武器。3月5日,朝鲜借美韩军演之机宣布《停战协定》作废,朝鲜半岛重回战争状态。随后朝鲜宣布废除此前同韩国签署的所有关于互不侵犯的协议及其他文件,接着朝鲜宣布首尔和华盛顿是其核打击目标,并进行了战争动员。3月10日朝鲜《劳动新闻》发表文章称,“朝鲜已经变成能制造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一个拥有核威慑力量的政治和军事大国”,“朝鲜军队和人们会为国家统一发起一场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的圣战”,宣布战争已不可避免。据分析,其用意是:1、以此宣示,它将以“拥核国”身份行世处事;2、以核打击吓阻美国对半岛事务的介入,以利“自主统一”;3、为武力统一进行试探与预演,看有关国家的反应。幸好中国及时发出警告:不许在家门口挑事,不许生战生乱;美国也派出战略轰炸机进行恫吓,进入5月朝鲜冷静下来。

2014年3月以来,朝鲜又有动作。金正恩频繁视察部队,指示做好战备,在东西两海举行空前密集的导弹、火箭射击训练,用无人机对韩国青瓦台等核心地区进行侦察等,实际上这些都是其“统一计划”的一部分。

软硬兼施朝鲜意在促韩“换伞”

金正恩在今年元旦贺辞中向韩表示空前热情之后,韩方曾顺势提议举行南北离散家属见面,朝方起初拒绝,后又主动提出就此谈判。1月16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向韩方提出一项“重大提议”:1、停止相互刺激和诽谤;2、全面停止针对对方的军事敌对行为;3、韩方改变“容忍外来势力的核武”而否定“保卫全体同胞的朝鲜核武”的态度。为落实这一重大提议,朝鲜做出“重大让步”:在韩美军演继续进行的情况下,朝鲜仍允许离散家属见面会按计划进行。朝鲜这种做法与过去强硬态度大相径庭,令许多人感到不解。

其实,这是朝鲜在其核计划取得“决定性成果”以后调整其核战略的重大步骤。

2013年2月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后宣布其核武器已实现小型化、轻型化,加上前一年12月朝鲜用弹道导弹技术把一颗“卫星”送上天,朝鲜自认为其“枪”和“子弹”问题均告解决,朝鲜已成为真正的“核国家”。这方面工作做足以后,它便展开旨在说服有关大国承认其“核国地位”的外交攻势。于是,2013年5月22日,金正恩特使崔龙海访华;6月16日,朝鲜国防委员会(注意不是其外务省)向美提议举行“朝美高级会谈”,美拒绝;7月3日,朝鲜核外交核心人物金桂冠访俄。但是,朝鲜的外交攻势未获进展,没有哪个大国放弃维护半岛无核化的政策。

于是,日本和韩国就成了朝鲜核外交的新重点。这样,我们便看到,去年5月朝鲜邀请安倍的特使饭岛勋访朝,日本议员猪木宽至先后两次前往平壤,2014年年初以来朝日局长级接触和谈判频繁,安倍访朝的大门也打开了。但各方认为朝鲜说服日本改变对朝核政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美国不会允许日本走得太远。

朝鲜对韩国的外交攻势亦在去年6月发动。当时朝鲜主动提议举行南北部长级会谈,但因团长级别争执未果。去年7月朝鲜主动提议就重启开城工业园区进行谈判,8月中旬终于达成协议。在这一背景下,先由金正恩发表元旦贺辞作为铺垫,然后朝鲜国防委员会正式提出“重大提议”,要求韩国抛弃美国的核保护伞(即外来势力核武),接受“保卫全体同胞”的朝鲜核保护。韩方对此反应有些“迟钝”。他们似乎把注意力放在了“重大建议”的前两项,即“停止相互诽谤”和“停止军演”,忽视了“重大建议”的核心。因此,朝方不得不于1月23日由国防委员会向韩方发出公开信对此前“重大提议”进行解释,强调朝鲜核武是“全民族宝贵的自卫武装”。

这次韩方似乎是听明白了。但是朴槿惠政府作出了“有原则”的回答。

1、韩国坚持韩美军演按计划如期举行,并且演习内容中有应对朝鲜核攻击的内容。这表明韩国仍视朝鲜核武器为最大威胁,仍视美国核保护伞为安全保障,无意弃“美伞”换“朝伞”。

2、韩国坚持把解除“5.24”制裁、恢复对朝援助等与朝鲜弃核进程挂钩。朴槿惠一再宣称朝鲜“一手抓核武器,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并举方针”绝无成功之可能。

3、朴槿惠在今年3月核安全峰会及出访德国期间,主张“世界无核化的实现首先要从韩半岛开始”,强调维护半岛无核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表明韩国仍是世界反核扩散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朴槿惠的“信任进程”成功难期

“朝鲜半岛信任进程”是朴槿惠2011年底准备参加翌年总统竞选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当时她解释说,缺乏信任削弱了南北间的和解尝试,因此,韩朝间应基于国际规范,履行韩朝相互承诺,将半岛由冲突区城变为信任地带(见朴槿惠2011年9月发表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文章《面向新的朝鲜半岛》)。

在此后竞选过程中她一再使用这一概念和提法。2012年底她竞选成功,2013年2月25日在就职演说中她表示执政后要推进半岛信任进程,南北间只有进行对话、履行承诺、遵守国际规范,才能加强信任。

朴槿惠为竞选提出这一具有吸引力的概念和口号,表明了她作为政治家的成熟和聪颖。因为,当时朝鲜业已进行两次核试验,半岛安全形势恶化;李明博坚持朝鲜必须弃核,并把对朝援助同朝鲜弃核进程挂钩,这同坚持走有核道路的朝鲜处于尖锐对立之中,南北关系紧张。韩国民众对半岛是否会发生新的战争忧心忡忡。在这一背景下朴槿惠抓住选民关切,及时提出“信任进程”的概念,其在政治上的获利是明显的。

“信任进程”作为一种外交口号或执政追求,是绝对正确、绝对高明的。但是,朴政府上台后她的一些智囊不满足于这一概念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极力把它变成一种系统理论,使之成为一种对朝政策。朴槿惠对朝工作班子的核心人物大都出身于大学教授,是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文人。朴政府上台半年后他们便于2013年9月出版一本小册子,开始对“韩半岛信任进程”这一概念进行系统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开发。

当一种概念仅停留在口号层面,从而保持其必要的模糊性时,它是一只具有神奇力量的凤凰,但当它一旦被开发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而被具体化时,它便可能成为一只被拔光羽毛的鸡。因为:

1、所谓“信任”,这通常是外交场合使用的词汇。在国际政治中虽然不能说绝对不存在,但它绝对不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过去,中国与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间互相信任?当今美国与韩国是盟友,它们之间相互信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利益。利益重合则合,利益相悖则分,这和信任关系不大。

2、朝鲜同韩国之间关系的本质是零和竞争。双方都主张统一,但双方都坚持以自己为主导实现统一,即坚持胜负统一,我吃掉你。因此,无论双方握手言和还是枪炮相向,实际上都是一种战术选择,是为“我吃掉你”这一大战略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相互信任实在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求。

3、退一步来说,即使是韩方愿意建立“信任”,韩方能决定的也只是自己一方,而无法决定对方能否信任自己。把一种政策建立在自己无法完全控制的因素上,其成效不敢预期。

4、朝鲜的既定政策是走有核道路,搞先军政治,以强大武力压倒韩国实现统一。面对这一局面,有关“信任进程”的呼号,不仅看上去显得苍白无力,实际情况也更似水中捞月。

因此,朴槿惠政府的“信任进程”只能是概念和口号,一旦将之变为政策,并设计出具体内容和任务,就等于为自己规定了注定无法达到的目标,结果必定是授人以柄,自取其败。(2014.8.4)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