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缅甸的变化

2014-04-29 00:00:00李晨阳
世界知识 2014年13期

2011年3月缅甸军人还政于民,以吴登盛总统为首的缅甸新政府至今执政已三年多了,缅甸到底有了怎样的改变?带着这个想法,我近期多次到缅甸进行学术考察,并产生了一些新的观感。

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外在变化最大的是仰光,其次是首都内比都。这几年中,仰光主要的街道基本上被整修了一遍,新铺了沥青,车道和人行步道都有明显改观,还新修了不少立交桥。内比都的市政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联邦议会大厦前的双向20车道的马路让人赞叹不已。不过,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第四大城市密支那的市容变化比较小,而我到过的几个乡村则几乎没有变化。内比都依然是人烟稀少,有人戏称“动物比人多”。而仰光、曼德勒的车辆急剧增长,堵车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仰光,堵车已成常态。以前仰光的司机都彬彬有礼,招手示意就会相互礼让,如今很多时候各种车辆挤作一团,争先恐后。

土地和宾馆价格疯涨。近几年往返缅甸较多的学者和商人都会有明显的感觉,即缅甸宾馆的房价几乎呈几何级数上涨。如仰光的商贸酒店、塞多娜、甘道基、查特瑜姆等四星、五星级宾馆的房价从数年前的40~50美元涨到了200美元以上,即便这样在旅游旺季仍一房难求。与之相对应的是缅甸的国际游客也从前几年的每年30万左右增加到了每年200万以上,今年可能超过300万。眼下正是缅甸的雨季,也是旅游淡季,但前几天我去内比都,发现酒店价格仍然很高,当地人解释是因为玉石公盘(缅甸翡翠毛料交易的一种拍卖方式,被认为是较独特和公正的。一般历时10天左右。缅甸对翡翠资源的管理严格,只有通过“公盘”才可交易出境,其他一律视为走私)即将来临的缘故,所以价格上涨。不过吃早餐的时候,我发现餐厅的宾客却是门可罗雀,甚至有天早上自助餐都没开,让客人自己点,根本不像是客满的样子。我忍不住向从事旅游业的朋友咨询,原来是店主故弄玄虚,在淡季也坚持高房价。此外,仰光土地的价格已经和东京等世界一线城市差不多了,仰光一个即将开盘的楼房,朋友告诉我每平方米的价格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而且不允许外国人购买。我非常怀疑仰光的民众能否买得起这么高价的住房,也许又是外国人出资用缅甸人的名义购买吧,就像现在缅甸部分企业实质上是外资企业一样。

自由似乎有些泛滥。缅甸新政府成立之后,最大的变化是全面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比如,取消了新闻审查,不再屏蔽国外的网站,允许外国媒体登陆缅甸,民众可以自由使用facebook、twitter等网络交际工具,QQ、微信也都不受限制。由于新颁布的法律允许示威游行,缅甸的示威游行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一些外资企业的员工动辄就罢工维权,要求增加收入。此外,缅甸的土地名义上是国有,但在实际中,只要谁占了,就不仅拥有使用权,还有了所有权,只要涉及拆迁,就可以索要大笔赔偿。我这次坐车从曼德勒经内比都到仰光,沿途发现路边的房子比过去多了不少,还出现了一些自发的休息站,有些房子直接就建在了隔离带里边。只是因为这条缅甸自己修建的最好的高速公路预留了将来扩建成双向八道的空间,这些房子才没有直接和车辆行驶的路面衔接。陪同的朋友告诉我,原来的仰光—曼德勒公路其实路况不错,不好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路两边全是民居,每天路上都是行人,车辆根本不能开快。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次我发现仰—曼高速公路至少有五个地方被当地民众挖开,不时有车辆和行人从这些缺口横穿高速路,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思维向世界看齐。近几年我在缅甸看到的一些现象让我更加感到人的观念、思维的改变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得的。我听到缅甸朋友说的最多的是外资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做好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评估,但很少有人说要保护外资,要让外资能赚钱。这和我们改革开放之初的心态完全不一样。我们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在缅甸其实是不被认可的。我也看到不少缅甸本土的员工刚到外资企业,培训尚未结束,就开始要求同工同酬。且不论缅甸的生活水准和中国、日本不可同日而语,就是缅籍员工的技能和外籍员工也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却完全看不到这点。当然,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我们现在的观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才养成的,而缅甸才开放三年多,我们对他们要宽容,也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