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文集(2012—2014)》编辑手记

2014-04-29 00:00:00柏英
世界知识 2014年13期

克里米亚冲突似乎正在将俄罗斯推进一个“漩涡”。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看普京出招。作为一位极富个性的国家领导人,普京的治国方略中有他本人个性和经历的烙印,也与他对俄罗斯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他对俄罗斯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的认知有着因果联系。刚刚出版的《普京文集(2012~2014)》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普京式领导风格的逻辑。

对于理解和预测普京总统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思路,下面这段话或许是有帮助的:

我有一次说,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的一个悲剧。人们就开始对此发表观点,认为我有霸权主义野心,说我想恢复俄罗斯帝国。这都是没有的事儿!

我指的首先是这件事情的人道主义方面。您刚才说得对:人们曾在一个国家内生活,在哪里生活曾经没有任何区别:无论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还是哈萨克斯坦。大家在哪里都一样,没有任何不同。以前确实如此。

而且,大家在一个大国范围内共同生活有很大的优势。这有很多优点,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是,人们一觉醒来,原来的国家就不存在了,从没有人问过人们的意愿。人们这才意识到,自己成了生活在国外的人。于是,就有了各种事件,包括民族间关系一类的事件。这些侨民处境很艰难,往往既无工作也无前途。

对于国际社会对待俄罗斯的态度,普京总统认为缺乏信任。他说:

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传递信息的角度,抑或从文化的角度,俄罗斯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与周围的世界隔绝。我们认为,俄罗斯的开放为其公民带来的是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来自他国的信任,这种信任日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怎样获取这一“稀缺资源”?普京的方案不是寻求谅解,而是自强自立:

我们仍将一如既往地从本国利益和本国目标出发,而不是听从于某一个人的决定。只有当我们的国家强大和稳定的时候,人们才会带着尊敬的心情看待它、重视它。俄罗斯一贯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并且以后仍将如此。此外,我相信,只有和俄罗斯站在一个队伍里,而不是把她“赶到一边”、弱化她的地缘价值,打击她的防御能力,才能保障这个世界的安全。

普京对于目前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判断,是以全面地、历史地、客观地考察俄罗斯历史为基础的。他在发言中引用著名学者的经典论述就是一个例证。在这部文集中,我们不仅可以读到普京总统所推崇的索尔仁尼琴关于地方自治的描述,还可以了解到瓦西里·克柳切夫斯基、伊万·伊林等重量级历史学家关于俄罗斯民族问题的观点。

不消灭、不压制、也不奴役其他民族,不扼杀其他民族、非斯拉夫族人的生命,把自由的空气和伟大的祖国给所有人。让所有人和睦共处,让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祈祷、按自己的方式劳动,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国家建设和文明建设。

——伊万·伊林

普京总统非常清晰地指出了俄罗斯作为国家的独特性。

俄罗斯尽管表面上看与欧洲很相像,但实际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的民族问题和移民问题同苏联(实际上是历史上形成于18世纪的大俄罗斯)解体直接相关。解体导致国家政权、社会和经济等组织的必然退化以及后苏联时期的地域分割。

……

从历史渊源来看,俄罗斯不是单一民族国家,不是美国那样的基本由移民组成的“大熔炉”。俄罗斯作为多民族国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整个俄罗斯的历史就是对广大国土进行开发的历史,这是许多民族的共同事业。我们随便举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乌克兰族人生活在从喀尔巴阡山脉到堪察加半岛的区域,鞑靼族、犹太族、白俄罗斯族也是如此。

除了敏感的政治话题,文集中收录的43篇文章内容广泛而具体,既涉及政治、经济、国防等重大国家政策,也涉及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体育等民生领域。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问题是俄罗斯和中国当下共同面对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借鉴和参照。尤其是普京总统关于移民、关于在俄工作者的要求、关于打击离岸经济等的讲话,为相关人士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