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4年,伴随着外界对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能力和效果再次提出质疑,美国利用纪念“与台湾关系法”35周年之机,突然开始强调台湾在“亚太战略再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3月和4月,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和副助理国务卿梅建华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强化与台湾民众的长久友谊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关键要素。在“与台湾关系法”指导下的美台持久关系是美国的一项独特资产,也是美国在该地区发挥影响力的倍增器。4月10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马启思亦表示,美台伙伴关系对整个区域的繁荣、和平都非常重要,并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台湾也开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主张。4月2日,台湾当局“国防部副部长”夏立言在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美国虽然对把台湾纳入“亚太再平衡战略”有顾虑,但台湾还是愿意分担一部分责任;在该战略的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人道救援和减灾等方面,台湾都可以做得更多。
在美台执政当局一唱一和的调子下,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呢?
稳定可控的两岸关系的维护者
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一直被视为两个战火的“易燃点”。不管如何解读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动机和意图,有一点是有共识的,就是美国不希望亚太地区爆发冲突。因此台湾的首要角色就是要处理好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不要重演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期间两岸的紧张关系。学界对于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虽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但一般认为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甚至是美国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在经历了李登辉和陈水扁搞“法理台独”之后,美国更是强烈期待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因此,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扮演的角色,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稳定可控的两岸关系。
马英九上台之后,主张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与大陆展开机制化协商谈判,全面实现两岸经济和社会关系的正常化,使两岸关系逐步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盘点六年多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两岸签署的20余项协议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和文教领域,这对于强化两岸执政当局互信、增进两岸民众的了解、避免两岸再次陷入紧张状态,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但同时,由于两岸谈判并未触及敏感的政治和军事安全议题,也是就说两岸之间分歧的根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仍存在美国插手和利用台湾问题的空间,台湾并未从美国制衡中国的雷达上消失。在此种状态下,“和而不斗,合而不统”的两岸关系毫无疑问是完全符合美国利益的。
因此,美国对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一直给予肯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高度赞扬。在奥巴马总统访华和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发表的两份《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均表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美国高层涉华官员在提及两岸关系发展时,更是一致表示肯定和支持。出于对马英九两岸政策的肯定,美国还积极配合马英九创造政绩,为其在“大选”中获胜和从岛内政争中脱困提供支持。2012年“大选”前,美国不仅密集派出高官访台彰显对马英九的信任,宣布台湾民众期盼已久的赴美“免签证”待遇,而且默许“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公开替马英九助选。2014年3月岛内爆发“反服贸”学运之后,美国政界和学界人士多次发表看法,反对学生的无理诉求和粗暴行为,并警告民进党不要趁火打劫,美国的态度为结束长达近一个月的学运发挥了关键作用。
台美实质关系的提升者
发展美台实质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将美台关系打造成“准国家间关系”,乃至于军事安全伙伴关系。1979年台美“断交”后,美国只同中国台湾地区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非官方关系”。然而,美国出于制衡中国大陆发展的战略考虑,加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台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远远超过大陆与美国之间,因此台美一直谋求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官方层级。目前,美国国会每年都会有人提案,要求恢复美台正式“外交关系”。
在此背景下,美国试图全方位提升美台关系。2012年10月,美国正式宣布台湾成为美国的第37个享受“免签证”待遇的成员,也是惟一一个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地区。2014年4月,美国环保署长麦卡锡访台,成为十余年来首位访台的部长级官员。目前,美国正在台湾修建第一座永久性驻台场所,预计2015年初正式入驻。而且,由于长久的军事安全关系和现实的战略需求,台美希望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安全伙伴乃至于同盟关系。美国继续向台湾方面出售武器,且呈现质量齐升的趋势,2008年以来军售金额达到180多亿美元,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美国还为台湾方面培训了大批的军事战斗人员,售台的F-16战斗机、阿帕奇直升机、P-3C反潜机等飞行员都是在美国受训。据前任台湾“驻美代表”金溥聪透露,2014年执行的台美军事合作训练达到35项。台湾每年举行的“汉光”军事演习,都会有美国军事人员参与。美国为台军打造的联合指挥管理系统,预留了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合作的接口。此外,台美之间的情报合作也十分绵密,台湾将与美国共享2013年投入使用的台湾乐山长程预警雷达情报。据称台军2011年抓获的最高层级间谍罗贤哲就是美国发现后通知台湾方面的。
二是以台美关系的提升平衡两岸关系的发展。美国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要知悉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乃至于每一个细节。但美国非常清楚,并不可能全然掌控两岸关系,非常担心其发展超出“预期”。因此,美国主张在发展两岸关系的同时,提升美台实质关系。这样可以给台湾当局以战略诱饵和利益,使其能够保持对美国的战略依赖。台美在重大战略问题上保持足够沟通,不至于使美国自外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
更重要的是,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美国从“零和游戏”的思维出发,担心大陆对台湾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会对美国在台影响力形成排挤效应,因此必须采取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的方式加以平衡。2013年3月,美国与台湾当局恢复停摆近五年之久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框架协议”(TIFA)商谈,这里固然有台湾同意美国牛肉进口的原因,同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实施与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机制化和正常化,也是美国同意恢复TIFA商谈的重要因素。美国认为,随着两岸经济整合进一步深化,如果美台经贸关系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美国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自然会被大陆所超越。
海洋领土争端中的旁观者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主要着力点就是点燃东海和南海争端之火。这一策略对于激发中国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矛盾、使这些国家站在美国阵营之中,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台湾也是钓鱼岛和南海主权的声索者,而且在很大层面上与大陆的立场是一致的,因此对美国而言,这一策略的一大隐忧就是台湾站在美国的对立面,乃至于走上与大陆联合的道路。因此,对美国而言,台湾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相较于前面两个角色,台湾的这一角色最难扮演,因为无论是东海还是南海,对台湾而言,不仅涉及台湾渔民的切身利益和将来可能丰厚的石油收益,而且还涉及“主权”和“尊严”等严肃的政治议题,因此即使是最为“反中”的民进党,也不敢在这些议题上公然站在美国一边。但是,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近几年的事态发展证明,台湾的表现基本令美国满意。在东海议题上,虽然不断有日本警察扣押在钓鱼岛海域附近捕鱼的台湾渔民的事件发生,但是台湾却巧妙利用美国的担忧,利用美国向日本施压,促成了与日本签署“台日渔业协议”。在南海议题上,菲律宾公务船无理射杀台湾渔民之后,台湾方面做出了几项象征性的报复措施,后在美国的居中协调下,菲律宾进行了道歉赔偿并承诺调查,还开启了“台菲渔业协议”谈判之路。在短时间内看,台湾在这几次争端中扮演了旁观者的角色,反而成为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受益者”。
马英九当局一直期待成为东海和南海争端的一方,提出了以“东海和平倡议”解决钓鱼岛争端,并认为“东海和平倡议”的理念可以适用于南海,多次将这一政策主张向美国推销,而且今年来也有美国学者认为台湾应该成为亚洲海洋争端的一方,甚至呼吁台湾应该在“九段线”问题上有所作为,显示美国似乎开始有意让台湾在争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是美国到底期待台湾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台湾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精力参与到海洋领土争端中,这些问题仍值得持续观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目前扮演着三重角色:稳定可控的两岸关系发展的维护者,台美实质关系的提升者和亚洲海洋领土争端的旁观者。但同时,台湾又不是美国的首要棋子,其角色甚至出现某种“暗化”,即虽然美国和台湾都希望台湾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都不想让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也不想让台湾在亚太地区安全中扮演关键角色,而是希望将这颗“水雷”尽可能深地沉入水底。
台湾角色的“暗化”,给中国的对外战略和大陆的对台战略造成了复杂影响。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周边安全呈现不利的形势,惟独北面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东南方的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好转。因此,台湾扮演两岸关系发展维护者的角色,客观上减轻了中国应对周边安全局势的战略压力,为中国争取主动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在对美关系上,双方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暂时“可控”,有助于中美建立和增进互信,减少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使中美集中精力聚焦于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在对台战略上,台湾角色的某种“暗化”,可以增进两岸执政当局和民众的互信,推动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关系正常化,使两岸关系发展迈上和平发展轨道,为两岸最终统一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