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日以来,越南对中海油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西沙群岛海域开展正常的钻探活动不断进行干扰和破坏,强调钻井平台是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其实,钻井平台是在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域,距离我中建岛仅17海里,而距离越南海岸却有150海里之遥。越南近日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扬其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有所谓“历史法理依据”,威胁将对中国钻井平台“采取法律行动”。众所周知,西沙群岛历来属中国领土,是没有争议的,我们不妨从历史角度看一下西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清代水师在西沙群岛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清代西沙群岛海域属海南岛崖州协水师营管辖。据《崖州志》记载:“崖州协水师营分管洋面,东自万州东澳港起,西至昌化县四更沙止,共巡洋面一千里。南面直接暹罗、占城夷洋,西接儋州营洋界,东接海口营洋界。”他们巡洋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海南岛东部的万州东澳港起,绕海南岛沿海,到西部的昌化四更沙为止,历程一千里;另一条是直接向南巡洋,到越南中部的占城洋面,也就是到达中国西沙群岛海域。
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广东水师副将吴陞曾亲自率舰队巡洋至与昆仑岛洋面相接的七洲洋。吴陞巡视的七洲洋的位置,在与之同时代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的“四海总图”中有所记载,在琼州与昆仑岛之间,长沙和石塘之西,包括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域。在郭嵩焘的《使西纪程》中,对七洲洋的位置描述得更加具体:“……在赤道北一十三度,过瓦蕾拉山,安南(即今越南——编者注)东南境也,海名七洲洋。”由此可知,吴陞率舰队巡洋是从琼州府治附近出发,到达七洲洋洋面,即今西沙群岛海域。这是清政府当时已在西沙群岛一带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有力证据。
越南人黎贵惇在1776年任顺化协镇,所编的《抚边杂录》中写道:“黄沙渚正近海南廉州府,船人时遇北国渔舟,洋中相问,常见琼州文昌县正堂官。查顺化公文内称:乾隆十八年,安南广义府彰义县割镰队安平社军人十名,于七月往万里长沙采拾各物,八名登岸,寻觅各物,只存两名守船。狂风断捉,漂入青澜港,伊官查实,押送回籍。”从这段记载中可以了解两点:一是越南船只时常在洋中遇到中国渔船,相互问候,且经常看到琼州文昌县正堂官在洋中巡视。也就是说,中国渔船一直在西沙海域进行生产作业。二是安南安平社军人往万里长沙采拾沉船遗物时,遭风漂到海南岛青澜港,清朝官员获悉后,经过审讯核实,即将他们“押送回籍”。这充分显示清朝官员在西沙群岛海域内有效行使了主权和管辖权。
近代以来中国政府重申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的两次行动
1909年4月,两广总督张人骏在处理完日本商人西泽吉次非法侵占中国东沙群岛的事件后,考虑到中国南海疆域内的其他岛屿,如西沙群岛等,若不及早注意维护,难免又会发生类似东沙群岛被侵占的纠纷。于是,他决定派员前往西沙群岛复勘,并于宣统元年三月间,委命咨议局筹办处总办直隶热河道王秉恩、补用道李哲濬,会同筹办经营西沙岛事宜。
筹办西沙岛事务处(以下简称筹办处)自成立后,即开始筹备前往西沙岛应行办理事宜,定有“入手办法大纲十条”。其内容大致如下:
1、测绘各岛。详测各岛经纬线度、地势高低、广袤若干、面积大小等。2、勘定各岛。择其相宜,修造厂屋,并筑马路,安活铁轨,以资利运等等。3、采取分化研究。4、修筑盐场试晒。闻各岛潮汐涨落,每遇风日晴朗,成盐较易等。5、察验土性,以备种植。6、同往查勘员役、工匠各项人等,另列清摺。7、筹办目前应用各项器物,另列清册。8、同行人员,连同仆从、工匠等,共约一百余人,在路伙食,即由轮船供给等。9、酌带木泥工匠勘定厂屋地址等。10、现拟请派伏波、琛航、广金兵轮一同前去,并借海关小火轮,悬挂兵轮,以便岛内往来便捷。
派往复勘的人员,除水师提督李准、广东补用道李哲濬、署赤溪协副将吴敬荣、水师提标左营游击林国祥等人外,还有随带的测绘学生、化验师、工程师、医生、技术员以及工人计一百七十余人。他们于宣统元年四月初一日,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艘兵轮由粤省起航,四月二十二日回省。先后查勘了西沙群岛的十四个岛礁,并分别以兵轮的名称以及岛上的特征,将这些岛礁命名为“伏波岛”、“琛航岛”、“甘泉岛”、“珊瑚岛”等等。查勘人员每到一岛,则在岛上立碑为记,并命木匠以木架建木屋于岛上,以椰席盖之为壁,地皆铺椰席,竖高五丈余之白色桅杆于屋侧,挂清朝之黄龙旗,以示此地为中国领土。并将从大陆带去的山羊、水牛雌雄各数头放于岛上。同时还令海军测绘生绘地图,以便返回后呈送海陆军部及军机处存案。
西沙群岛查勘回来后,筹办处即草拟了开发西沙群岛的“办法八条”,同时还拟定了西沙群岛东西各岛的名称:东七岛——树岛、北岛、中岛、南岛、林岛、石岛、东岛;西八岛——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南极岛、琛航岛、广金岛、伏波岛、天文岛。一并呈报总督署。
李准一行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在国际上引起较大的反响,英国海军水道测量部1938年出版的《中国海指南》(China Sea Pilot)就写道:“西沙群岛有两个主要岛群,即宣德群岛(the Amphitrite Group)和永乐群岛(the Crescent Group),还有一些小岛及暗礁。1909年中国政府将其列入版图,并经常有船队前往巡视。”1932年9月29日,中华民国驻法国公使致巴黎外交部的照会中亦写道:“前清政府在1909年确实派出海军到西沙群岛考察,并向世界各国宣告其有效占领,即在永兴岛升起中国国旗,鸣礼炮21响。法国政府在当时并没有提出抗议。”根据国际法和习惯法,拥有远离大陆的岛屿的主要条件是最先的有效占领,换言之,是国民最先在那里定居,从而使其国家拥有这些领土。海南渔民自古以来就在西沙群岛定居,并建造房屋和渔船以供其需要,李准此行正是以国家行为向世界重申中国拥有西沙群岛的历史事实。
中国政府采取的另一次行动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的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以及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当时的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收复了台湾,随后正式收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1946年秋,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由海军司令部派兵舰前往,进驻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同时还有国防部、内政部、空军总司令部、后勤部等派代表前往视察,广东省政府也派员前往接受。接收人员分乘太平、永兴、中建、中业四舰前往,其中太平、永兴两舰赴南沙,中建、中业两舰赴西沙。1946年11月24日,由姚汝鈺率领的“永兴”、“中建”两舰抵达西沙群岛的主岛——永兴岛,在岛上竖起“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碑的正面刻“南海屏藩”四个大字,并鸣炮升旗,以示接收西沙群岛工作完成。12月12日,由林遵率领的“太平”、“中业”两舰亦抵达南沙群岛的主岛,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遂以“太平”为该岛命名,并在岛的东端立下“南沙群岛太平岛”的碑石,在碑旁举行接收和升旗仪式。随后接收人员又到了中业岛、西月岛和南威岛,分别在岛上立碑为证。在太平岛设立了南沙群岛管理处,隶属于广东省政府管辖。中国政府这次接收行动充分说明,二战胜利后,中国政府立即收复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
越南所谓的“黄沙”、“长沙”不是中国的西沙、南沙
越南外交部最早列举的是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越南儒生杜伯撰写的《纂集天南四至路图书》。该书“广义地区图”的一段注释写道:
“海中有长沙,名摆葛鐄,约长四百里,阔二十里,卓立海中。自大占海门至沙荣,每西南风,则诸国商船内行漂泊在此;东北风,外行亦漂泊在此,并皆饥死,货物各置其处。阮氏每年冬季月持船十八只来此取货,多得金银、钱币、铳弹等物。自大占门越海至此一日半,自沙淇门至此半日。”
“长沙”名“摆葛鐄”,越南文意即“黄沙”。越南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命名为“黄沙”。越南以此为依据,认为阮氏每年派船到“黄沙”取货,这个所谓的“黄沙”就是中国的西沙群岛。其实,这个卓立海中、名为“摆葛鐄”的长沙,其范围起自大占海门(今越南广南—岘港省的大海门),止于沙茶(今越南义平省的沙兄海门)。从大占门越海至长沙的距离是一日半航程,从沙淇门(今广义省平山县东南的一个海口)至长沙是半日航程。也就是说,这个长沙是沿着与越南中部海岸平行的方向分布,其沙头距越南海岸稍远一点(一日半航程,约30余公里),而沙中部却与越南海岸靠得相当近(半日航程,约10余公里)。这些事实说明,这个所谓的长沙就在越南中部占城附近的外罗海中,距离西沙群岛还有200多公里,它不可能是中国的西沙群岛。
越南外交部白皮书列举的第二条史料是黎贵惇在1776年编纂的《抚边杂录》,书中写道:“广义府平山县安永社居近海,海外之东北有岛屿焉……岛之中有黄沙渚,长约三十余里,平坦广大,水清澈底……”越南引用这段史料的目的,是先把“黄沙渚”说成是名为“摆葛鐄”的黄沙,然后将之与中国的西沙群岛混为一谈。但是,史料提到的安永社,系指永安、安海二坊。按《大南一统志》记载:“理山岛在平山县东海中,俗名岣崂哩,岛四面高中凹……永安、安海二坊民居焉。”这就是说,永安、安海就在越南中部的理山岛,所谓其东北的岛屿不外乎是理山岛附近的一些小岛。
越南外交部白皮书还抛出一张《大南一统全图》,声称该图所绘的黄沙、万里长沙就是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事实上,这块“长条地带”的画法并不是《大南一统全图》的专利,我们只要看看英国船长约翰·沙利在1613年写的《航海志》一书中的地图就可发现,两张地图都如出一辙。《航海志》地图上,在这块长条地带的上端标尖笔罗岛、中部标广东群岛、下端标羊屿。可见这块长条地带(即《大南一统全图》中的黄沙、万里长沙)包括了占婆岛、广东群岛和羊屿,也就是沿着与越南中部海岸平行的方向,分布在外罗海的一些小岛和沙洲。
约翰·沙利在《航海志》中讲述他在越南中部近海航行的情况时指出:在北纬16°至17°,“幸福岛东经”129°30′至130°42′之处(幸福岛在今非洲西北的加拿利群岛,位于现代西经18°左右,当时西方人以此作为子午线计算经度。上述经度折合今天格林威治东经约111°30′至112°42′)有“眼镜群岛”(Les Lunettes),即中国的西沙群岛。在“眼镜群岛”的西南方,“幸福岛东经”128°至129°(即今天格林威治东经110°至111°),北纬16°30′至12°之处,有旧帕拉塞尔,其形状像一只脚,脚的大拇指朝向西南。这个形状像一只脚的所谓“旧帕拉塞尔”,就是《大南一统全图》中绘在广义前面海域名为黄沙、万里长沙的长条地带,它所处的位置显然与中国的西沙群岛不同,中国西沙群岛位于北纬15°47′~17°08′、东经111°10′~112°55′,而此长条地带位于北纬12°~16°30′、东经110°~111°,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越南外交部白皮书谈的最多的是一名法国传教士塔伯尔1837年发表的题为《交趾支那地理考释》的论文。文中写道:“帕拉塞尔是由一群小岛、岩石和沙滩组成的迷宫,延伸到北纬11°和东经109°10′……嘉隆皇帝认为,增地虽小,但也扩大其领土。1816年,他庄严地在那里插上旗帜,并占有这些岩石,估计不会有任何人对之提出异议。”按标出的经纬度,帕拉塞尔指的是距离越南中部海岸不远的某些岛屿,可能是平顺地岛。这可从法国人沙依诺1820年发表的文章《交趾支那见闻录》中得到证实:“交趾支那,其国王现称皇帝……几个距海岸不远的岛屿组成的帕拉塞尔群岛。只是到了1816年,当今皇帝才占有这一群岛。”
西方史籍中记载的帕拉塞尔,其地点和范围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它们通常把这块沿着与越南中部海岸平行,分布在外罗海中,由一些小岛和沙洲组成的“长条地带”称为“帕拉塞尔”(Pracel)。到了1817年,经过英国船长罗斯等人对中国的海南岛和西沙群岛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之后,西方史籍才开始把“帕拉塞尔”的范围向北延伸,包括了中国的西沙群岛,而直至19世纪后半期以后,“帕拉塞尔”才被用来专指中国的西沙群岛。“帕拉塞尔”所指地点和范围在时间上的差异,使越南当局有机可乘,他们把19世纪20年代之前的旧“帕拉塞尔”与之后的“帕拉塞尔”混淆起来,以他们的黄沙、长沙来取代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越南外交部白皮书以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手法,将其黄沙、长沙说成是中国的西沙、南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歪曲史料记载的原意。如《纂集天南四至路图书》中“广义地区图”的注释,明确说明称为“摆葛鐄”的“长沙”是在大占海门至沙荣一带,距离大占门为一日半航程,距离沙淇门仅半日航程。这个“长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指分布在越南中部沿海的一些岛屿,但是越南某些学者却称“摆葛鐄”是越南文字实行拉丁化前的“字喃”,意即“黄沙”,而“黄沙”又是他们现在对中国西沙群岛的称呼,遂武断地把黄沙与西沙划上等号。二是混淆地图上的同名异地。如《大南一统全图》把绘在越南中部沿海的一块“长条地带”写上黄沙和万里长沙,越南某些学者则将这两个地名与现在称中国西沙、南沙群岛为“黄沙”、“长沙”联系起来,大肆渲染这张地图的“精心与准确”,仿佛抓到了一个“确凿证据”。殊不知这块长条地带无论从形状,或者是从所处的经纬度来看,都与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毫无相似之处。三是钻了同一地名所指的地点、范围可随时间变化的空子。如西方史籍中记载的“帕拉塞尔”,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通常指的是位于越南中部沿海的“长条地带”。到20年代以后,其范围才向北延伸,包括了中国的西沙群岛,而一直至19世纪后半期以后,才被用来专指中国的西沙群岛。越南某些学者就利用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大量引用西方史籍中有关19世纪20年代前“帕拉塞尔”的记载,企图将之与中国的西沙群岛混淆起来。
越南政府曾多次公开承认过西沙和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自1954至1975年,越南政府曾多次公开承认过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其中最突出的有三次:
(1)1956年6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雍文谦接见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临时代办李志民时表示:“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应当属于中国领土。”当时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黎禄进一步介绍了越南方面的材料,指出:“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属于中国了。”
(2)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领海声明,指出:“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它属于中国的岛屿。”同年9月14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文同照会中国总理周恩来,郑重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承认和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8年9月4日关于领海决定的声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尊重这项决定。”范文同的照会清楚地表明,越南政府承认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3)1965年5月9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美国总统约翰逊把整个越南和越南海岸以外宽约100海里的附近海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西沙群岛的一部分领海规定为美国武装力量的作战区域”,这是“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及其邻国安全的直接威胁”。在这里越南政府再次明确承认了西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作者为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