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应该这样喝

2014-04-29 00:00:00莎拉.克莱因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5期

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运转。人们需要水分来调节体温、保护关节和脏器、帮助消化功能顺利运行。大部分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随着季节交替和气候变换,人们应当时刻关注自己的补水情况。美国《赫芬顿邮报》针对一些常见的饮水误区进行了总结,希望帮助人们提高饮水认识,更加健康科学地补充水分。

误区一:脱水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但并不危险。

事实一:尽管大部分人只出现过轻度脱水的症状(如头疼、无精打采、排尿排汗减少等),但脱水发展得很严重时,需要就医。

根据美国梅奥诊所的报告,脱水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大脑肿胀、癫痫发作、肾衰竭,甚至死亡。幸运的是,成年人通过补充饮水可以将中轻度的脱水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在脱水的早期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护理,成年人就会感到极度口渴、眩晕和意识混乱,排尿量减少,进入到严重脱水的状态。儿童和老年人严重脱水后更应引起格外重视,特别是在出现腹泻、呕吐、发烧、吞咽困难、兴奋和意识迷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误区二:如果感到口渴,就已经处于脱水状态了。

事实二:有这种感觉还不算太晚。

事实上,口渴是人体告诉我们需要喝水的一种方式。当你感觉稍微有些口渴需要喝水时,你还不存在严重脱水的风险。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教授斯坦利·戈德法布说:“当人们感到口渴时,水分的不足对于人体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这时候,人体内的储水总量可能只减少了1%,仅仅需要补充一些液体就可以了。”

误区三: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喝8杯水。

事实三:这一常见的经验法则已经过时了。

那么人到底需要喝多少水呢?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专家建议,男性每天喝大约3升水,女性则为2.2升。也有些专家认为,只要不感到口渴,就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喝水。

要记住,这些推荐的饮用量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水,从其他食物来源(如果蔬)获得的水分也包括在内。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男性每天饮用3升的液体,女性饮用2.2升液体。如果体育锻炼后流了不少汗,饮用量要相应增加。咖啡、茶、果汁和含糖饮料也能向人体提供水分,但专家并不推荐它们作为补水的最佳来源 (尤其是含糖饮料)。来自食物的水分是可以作为补水来源的,普通人每天有20%的水摄入量来自食物,特别是含水量较高的果蔬,如西瓜和黄瓜。

误区四:尿液清澈是体内水分充足的确切迹象。

事实四:虽然总是关注尿液的颜色有些不雅,但它的确能实时反映出人体内的水分是否充足。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人类性能实验室的运动生理学教授劳伦斯· 阿姆斯特博士通过研究尿液颜色与体内水分充足程度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不仅是清澈的尿液说明人体内的水分充足,淡黄色的尿液也是正常的迹象。某些营养保健品和食物会短暂地改变尿液的颜色,所以大可不必担心。

误区五:多喝水对身体没影响。

事实五:喝水太多会极度危险,但比较罕见。

喝水太多会导致低钠血症,它是指人体中的钠含量被过分稀释,以至于细胞开始膨胀。其症状通常包括恶心、呕吐、头疼、疲劳和精神错乱,甚至会升级为抽搐和昏迷。

这并不意味着在你感到口渴时要忍住不去喝水,因为只有狂饮大量的水才会导致所谓的“水中毒”。这就是为什么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在中途补水的过程中最容易患上低钠血症的原因。

如果你为此担心,可以考虑一条通用法则:别把自己喝得水饱了就行。

误区六:体育锻炼者需要喝运动饮料。

事实六:如果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喝普通的饮用水就足够了。

只有进行强度比较大的锻炼超过一小时,才有可能发生电解质和糖原储备耗尽的情况。参加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可以通过喝混合比例正确(糖和钠)的饮料而获益,而现今的运动饮料含有过多的人工添加剂,因此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实际上,人们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喝运动饮料;或是吃些可以替代运动饮料功能的食物(如香蕉)。有些食物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和钠元素足以起到补充电解质和糖原的作用。

误区七:喝咖啡会让人脱水。

事实七:只有在喝咖啡过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脱水。

尽管咖啡因有脱水作用,但咖啡中含有的水会抵消这种影响,最终能让人体保持充足的水分。美国梅奥诊所的专家发现:每日对咖啡因的摄入量超过500毫克(大约5杯咖啡),才会让人存在脱水的风险。

(选自《海外文摘》 2013年第12期,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