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背后的大花园

2014-04-29 00:00:00陈培栋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5期

这一天,我们到法国巴黎郊区西南24公里处参观欧洲最大的皇宫──凡尔赛宫。从富丽堂皇的殿堂里走出来,眼前一亮,天宽地阔,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后花园展现在眼前,到处都是绿树、鲜花、水池、雕塑……一派望不到尽头的美景。

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凡尔赛宫后花园,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创造的。他喜欢规整几何式的园林布局,把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整整齐齐,摆布在中轴线的两旁。

这种西方造园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尔式”或“路易十四式”,在十八世纪风靡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德国、奥地利、荷兰、俄国、英国的皇家和私家园林大部分都是“勒诺特尔式”的,我国圆明园内西洋楼的欧式庭园亦属于此种风格。

凡尔赛宫占地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其园林面积就达100万平方米。一条3公里的中心大道从宫殿的脚下开始,在周围的花草树木和池坛雕像间缓缓向前延伸,形成了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它通过层层花坛,穿过片片林园,跟随大水渠进入远方的原野,消失在广阔的天空下。游人参观的过程,是从最复杂的皇宫建筑之中走到最自然优美的景色之中,回归到大自然。

在林荫大道两侧的树林里,隐蔽地排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观赏场所。树林里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林荫小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对景,可相互观赏的景致。——编者注),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视景园。

在中轴线的几个著名大水池,都是运用神话故事题材、结合政治思想为宣扬统治者而进行设计的。如阿波罗池,象征太阳神路易十四驾驭着马车奔驰,由4个人鱼和四只河怪拉着,阿波罗脱水而出,意味着旭日东升、美好前程的开端。

凡尔赛宫镜厅里的一面面大镜子,映照着花园里的景致。

我们踏着石阶,走过白色的沙砾,绕过水池、喷泉、花坛、雕像,最后到达1650米处的大水渠。据说,这条运河之水来自塞纳-马恩省河,河水直上远方云霄,宏伟壮丽。

我们从右边走进一些小径园林观看,别有洞天。道路两旁是高耸的绿墙,修剪得如同城墙一样。据说路易十四时期这些绿树被绑缚至一定高度,使其簇叶不得超过15米。茂密的绿墙方方正正,整齐有序,是园艺工人创造出的绿色建筑,正合国王的意愿。

后花园的美丽景致,随时都可以映入凡尔赛宫厅内,供国王和宾客观赏。位于宫廷中部的“镜厅”,是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设计建造的。厅内面向花园有17扇巨大的镜子门窗,白天通过镜子的反射,人们不出屋就可观赏到后花园的美景,如在画中;入夜,几百支点亮的蜡烛交相辉映,让人如入仙境。

(选自香港《大公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