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测题

2014-04-29 00:00:00朱金燕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5期

一、基础练兵场(27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jiǎo()健浩hàn()bīn()危zhé()伏

mèi()力hān()态点zhuì()璀càn()

2. 默写。(8分)

(1) ,相失万重云?,哀多如更闻。

(2) 游子乍闻征袖湿,。相呼相应湘江阔,。

(3) 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一诗中,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寄托诗人情怀的诗句是

,。

(4) 虎因喜,计之曰:“!”因跳踉大,,尽其肉,乃去。

3.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1)它们是十分 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警惕机警警觉机灵)

(2)别去打扰它吧!它是暑天暮色的 ,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装饰饰品点缀风景)

(3)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 ”。(竹林侠士竹林侠客竹林隐士竹林英雄)

4. 下列四个选项中,对各句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1)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2) 然而,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3) 第二天早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4)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A. (1)描写(2)议论(3)记叙(4)说明

B. (1)议论(2)说明(3)描写(4)议论

C. (1)描写(2)说明(3)记叙(4)说明

D. (1)议论(2)议论(3)描写(4)说明

5.请找出下文画线句子中的语病或错别字,并改正。(4分)

目前,地球上的绿色之肺——(1)森林正在日益委缩。(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3)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4)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6.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与动物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等。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此类成语,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三个。(3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3分)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两岸羚羊的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外,两岸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东岸的只剩下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二、阅读精品屋(33分)

(一)阅读诗歌《画眉鸟》,完成8~9题。(7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①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②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百啭:指鸟儿婉转好听的叫声。②始知:才知道,才明白。

(选自《欧阳修诗文选注》,欧阳修著,宋心昌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8.请用诗意的语言赏析诗歌的第一、二句。(3分)

9.本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课外古文《草书亦自不识》,完成10~13题。(11分)

草书亦自不识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③,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④:“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④诟(ɡòu):责骂。

(选自《冷斋夜话》,释惠洪撰,中华书局1985年)

10. 请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处)。(2分)

张 丞 相 好 草 书 而 不 工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好草书而不工() (2)索笔疾书()

(3)侄罔然而止() (4)胡不早问()

12. 翻译句子。(2分)

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

13. 你认为,这则故事中该受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三)阅读课外文章《动物欺骗术面面观》,完成14~17题。(15分)

动物欺骗术面面观

自然界的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就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实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绝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或尾巴还未长成原来的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还要高出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水螅来。

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都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绚丽“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而当秋分萧瑟的时节来到,则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酷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洲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体,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衔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而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落水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速度扑向水面,吞食了美味。

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绝不是简单的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选自《大开眼界的动物与战争》,周世军主编,蓝天出版社2010年,有删改)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3分)

15.动物“弄虚作假”的方式有哪些?(5分)

16.从全文看,文章为了说明动物“弄虚作假”的方式,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从局部看,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4分)

17. 文中最后一小节最后一句话中的“这点”指什么?(3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8. 请以“就是因为那个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捕捉细节,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