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节选)

2014-04-29 00:00:00楼庆西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4年5期

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塑具有不同的风格。

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北宋皇陵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往往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所以我们发现,清朝的狮子有的竟成了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选自《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楼庆西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有改动)

鉴赏空间

这是一篇有关建筑的文章。本文结构清晰,先总说中国建筑中的狮子雕塑,接着按照历史顺序介绍了不同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最后介绍了不同风格的狮子雕塑的形成原因。本文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介绍10幅大浮雕时一样,都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说明对象,并且灵活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内容平实,便于读者理解。

【读有所思】

结合全文,说说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