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趣风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产生大量因拆迁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一新群体处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一个过渡阶段,就业方式上也处于一个由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手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本文基于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1年“东方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研究小组对湖南省望城县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以及就业观念的调查数据,从就业需求量、就业质量与结构、就业观和就业的流向与收益、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等方面,对湖南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为研究湖南省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失地农民;从业现状;调查;望城县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三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继续向“深水区”推进,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已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前不久,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1]。据统计,在1987—2003年间,国家非农建设实际占用耕地272—295万公顷。从经验数据看,一般每征用0.067公顷耕地,就产生1.5个失地农民。据此推算,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应在5100—5525万之间。而依照我国今天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今后每年仍需征用农地16.7—20公顷,预计每年将新增失地农民375—450万人,据《中国改革》杂志预测,如果按现行征地制度和城市化发展速度,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将近现有农民数量的1/10[2]。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镇化事业的主体[3],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与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我国城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本文对湖南省望城县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以及就业观念进行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为研究湖南省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提供依据。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对望城县星城镇、黄金镇、雷锋镇、乔口镇的十三个村(社区)的共一百三十多名农民进行了走访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及失地农民的基本需求为主,另一种是在其基础上添加了社会保障制度和对政府制度的评价。
二.调查内容。
2.1.就业需求量.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失业者占总人数的40%,还未就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总的来说,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需求量很大,急需就业人数将近占总人数的50%。就业需求还包括已经就业的失地农民想换职业,想从事一个更好的行业的。那么通过非正规方式就业占总人数28%的这些人,他们的工作是流动的,不稳定,没有保障的。那么在本次调查中,就业需求量将近达80%之高。
2.2.就业质量与结构。
就业质量与结构可从收入和对工作的满意度两方面来分析。先来看看有关现收入的一些指标。
从上图可以看出,收入在500元及以下的占29%,501-1000元占17%,1001-2000占20%,2001-3000的占18%,3000以上占13%。以我们现在的城镇消费水平来看,1000-2000元的收入方能勉强过日子,试问占29%的500元及收入以下的失地农民怎么生活的?而且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500元及500元月收入以下的,大部分是些45岁以上的劳动妇女。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整个调查分析结果,失地农民再就业有关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量很大,将近占总人数的80%。2、就业结构是较单一的,主要从事低端的工作;这些工作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不稳定性,技术含量低,劳动时间长,说明我们的失地农民就业质量差。3、主要期望的就业方向:简单的技术类、简单的手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技能。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可行性的针对性建议。
1、促進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如何尽可能的增加就业,可行的策略有5条:一是建议在出让土地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征地单位签订提供一定数量或一定比例就业岗位的协议,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被征地单位的劳动力。二是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把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同加强城市的绿化、环保、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项事业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提供就业岗位与创造本地财富的新循环。
2、调整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失地农民生产性就业。对于失去物质性和生产性资产的农民而言,就业收入构成了大多数生存策略的核心内容。如前所述,失地农民的智力含量、质量水平或专业级别均难于适应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变化,需加大对失地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比如政府向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制定一些有利于保持工作的补贴等。二是广开就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在此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政府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就业安置办法,即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资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01.
[2] 《财经》杂志编辑部编:转型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何晏,杨玉华.到底是谁的城镇化[J].半月谈,201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