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则“蘑菇最好少吃一点”的博文引发消费者忧虑,博文称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特别强,不可以多吃。专家解释,蘑菇确实可以富集重金属,但目前市场上的蘑菇多是无土栽培,因此不会富集土壤重金属。
网传一位自称曾游学苏黎世大学医院病理所的医生接触到一位研究真菌的博士。据该博士透露,蘑菇不能多吃,每月最多可以吃200克,因为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特别强,几乎所有重金属,如铅、汞、镍都会富集在蘑菇中,但人体却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时间长了,这些重金属就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肾小管的坏死。
这名医生还称,看到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报道说,在乌克兰、德国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地区,专家开出的处方就是大力种植蘑菇,以富集被放射线污染地区的重金属和有害金属,使该地区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传言出现后,江苏省农科院的食用菌研究专家对农科院种植的各种菌类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的调查,结果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菌种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专家介绍,虽然目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工栽培的蘑菇根本就不种在土壤里,而是利用秸秆等种植蘑菇,因此蘑菇重金属超标的说法不适用于所有蘑菇。
蘑菇是我们对可食用大型真菌的俗称,包括蘑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很多品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蘑菇室主任邓德江表示,蘑菇确实有很强的吸附重金属的能力,野生蘑菇的金属含量肯定要高。不同城市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不同,因此不同城市的野生蘑菇的重金屬含量高低也会不同。邓德江说,这个说法针对的应该是野生蘑菇,在土壤里吸收营养的过程中也吸收了金属。而我们现在吃的蘑菇,大多是人工栽培的,不会积累重金属。
博文中还写道,“人体没有排出重金属机制”最终导致肾小管坏死,这一说法被不少专家驳斥,即使蘑菇或其他食用菌中含有微量重金属,这些重金属的形态与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中的重金属形态完全不同。食用菌中重金属是与金属硫蛋白结合的有机态,毒性和代谢排出机制与无机态的重金属元素完全不同。
在这个问题上,果壳网曾有解析:类似功能的金属硫蛋白在人体内也存在,如果体内重金属量增大会诱导产生更多的金属硫蛋白,提高解毒能力。此外,肝脏里的谷胱甘肽也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并进一步通过消化道排出,起到解毒作用。一般说来,除非一次大量或者长期持续超出剂量地摄入有毒重金属,否则人体自身代谢重金属的能力足够使我们免于它们的毒性危害。(据新闻晚报、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