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机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云计算机”——“紫云1000”日前问世。这是全球首台“云计算机”,单台“紫云1000”CPU处理器数量可扩充至65535个,存储空间可扩充至85PB,吞吐量可达1.2GB/秒,标志着我国云计算核心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下发射无人机
美军海军研究实验室12月5日宣布,美国海军已成功进行从水下潜艇上发射无人机的试验。在美国海军研究局和国防部快速响应技术办公室的资助下,该项目花费了不到六年的时间便得以完成。
高性能空气净化器
前不久,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陈剑波教授科研团队在多年潜心研究后,自主研发出一款高性能的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去除0.3微米以下微粒。据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检测,此款新型净化器对PM2.5去除率超过99%、甲醛的净化效率达到96%。经瑞士公证行SGS检测,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净化效率达到96.5%。
功能性肺细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将人体干细胞转化成了功能性的肺细胞和呼吸道细胞。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为实现肺部组织的自体移植打下基础,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肺部发育、构建肺部疾病建模、筛查药物并最终制造出可供移植的肺部器官。
104
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于12月19日发布,共有104人当选。其中,中科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至此,中科院院士总数达到75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07人。此次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为54岁,新当选的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为56.9岁。
-93.2℃
美国航天局12月9日称,卫星观测数据表明,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大陆东部一条无人涉足的冰脊附近,这里有数个位置的地表温度在冬夜可降至-92℃以下,最低记录是-93.2℃。
5颗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2月3日发表声明,天文学家利用NASA 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在5颗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水的迹象。这5颗系外行星分别是,WASP-17b、HD209458b、WASP-12b、WASP-109b与XO-1b,它们的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属于“热木星”型行星,即大小与木星相当,但温度极高、运行轨道距其绕行恒星非常近的气态巨行星。
14.5米
12月10日,世界最大直径单管双层公路隧道——扬州瘦西湖隧道顺利贯通。其中,主体隧道段长1.2公里,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采用单管双层方案,上下层各布置两条车道,直径为14.5米,项目总投资为20多亿元,预计建设工期32个月。这一隧道攻克了全断面硬塑粘土地层等世界性盾构施工难题,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王志刚
12月5日,全国政协召开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言献策。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部目前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核电站进内陆是大势所趋——李冠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李冠兴日前在第十届“三核”论坛上表示,我国核电站建设有安全保证,进内陆是大势所趋。“核电站项目可以稳一稳、缓一缓、看一看,考虑进驻内陆。”
大数据发展还处在“挖沙子”阶段——杨学山
“如果说信息资源是一座大山,那么开始认识并运用大数据的我们,最多只是挖到了一些沙子。”在12月12日举行的第十届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大数据目前还处于应用的低级阶段,必须认清大数据的本质,把握两个关键的技术方向,处理好三个关系。
耕地农业向草地农业转变势在必行——任继周
在大米、小麦等口粮需求量逐年下降的同时,我国对畜产品,如牛羊猪肉、禽肉和乳制品的需求量却在稳定增加。“在食物结构改变的压力下,耕地农业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新型的草地农业必将应运而生。”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环境容量不足要比资源枯竭更可怕——倪维斗
科技发展和人口增长都对能源产生更大的需求,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倪维斗前不久在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师生作报告时讲到,“能源在因利用而减少的同时,也处于不断被发现的过程中。比起能源有限的问题,我更担心地球环境容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