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东霞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一步重申了图书馆的责任和使命,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关键词] 信息环境; 图书馆; 持续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73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130- 02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现代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传统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1 公共图书馆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信息出版和交流,知识传播和利用都已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传统馆藏方式和传统服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体图书馆服务功能被压缩,社会认同感和资源利用率都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信息环境为人们打造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平台,用户不需要到传统图书馆借阅检索,用户信息需求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和无线移动设备即可获得满足。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不能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被边缘化也在情理之中。
1.1 信息技术发展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众多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在自家电脑前就可获取所需要检索和阅读的各种文献,即便是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也很少去图书馆。3G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为移动用户彻底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手机用户数量和使用手机上网用户数量飞速扩张,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可以迅速处理并获得更多形式信息,因此,去图书馆的读者少之又少,公共图书馆被冷落是不足为奇的。
1.2 经费投入不足
在现有体制下,公共图书馆经费来源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经费来源单一。另外,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对公共图书馆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起决定作用,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和基层图书馆财政经费严重不足,导致馆藏信息资源不足,信息资源更新慢,无力配置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现代化程度低,图书馆服务难以吸引更多读者,极大制约图书馆的发展。
1.3 传统服务方式不适应
当前,公共图书馆办馆思想保守,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创新的理念。服务内容以传统馆内阅览、图书外借、文献复制和咨询为主,缺少信息传递和附加值高的知识产品。服务空间以馆舍阵地为主,缺乏多功能、多层次的个性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读者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图书馆原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与读者新的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不适应,传统服务功能和服务空间被压缩,社会认同感和资源利用率都在下降,为此,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与本馆相适应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公共图书馆责任与使命
图书馆决策和运行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履行图书馆社会责任时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认清方向、准确定位、统筹兼顾是保障我国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公共图书馆责任与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责任。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化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冲击。部分观点认为实体图书馆有可能消亡,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无论网络文化如何渗透,图书馆的责任和使命不会改变。信息环境下,现代图书馆依然是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中心。
2.2 传递科技信息
公共图书馆既是历史文化中心,也是文化知识传播中心。图书馆凭借丰富典藏文献,为社会提供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传递科技信息,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是图书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责任与使命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演化的。在当今信息技术和国家一系列文化政策影响下,追求信息公平,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新的责任与使命。
2.3 开展社会教育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具有社会教育服务职能。现代图书馆为广大民众提供免费教育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环境下,公民的信息素质尤为重要,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时,还肩负着公众信息素质教育的职能。通过开展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立社会主流价值体系。
2.4 开发智力资源
图书馆凭借资源优势和知识整合优势,对无序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为所有公众提供知识服务,最大限度开发人类潜能。
2.5 休闲娱乐功能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和发展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文化空间的作用得到了延伸扩大,现在的图书馆已经具有了休闲娱乐的功能。图书馆立足于社会基本的文化环境,凭借丰实馆藏资源和先进设备,以服务为先,公益至上理念,为读者营造一个现代化娱乐消遣场所,使图书馆成为广大公众追求高雅、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公共图书馆并不只是读者阅读的地方,其责任和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使命将延伸为历史文献载体的数字化存贮,社会教育使命延伸为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专题讲座、文化论坛,传递信息与开发智力资源使命延伸为社会公众交流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3 公共图书馆持续发展策略
针对当前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生存困境和公众的需求,我国政府在保障图书馆长远发展和公民长远利益方面做了不懈努力。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意见》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信息环境下,面对图书馆发展中的困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保障资金来源
由于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财政对图书馆经费投入有限。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事业机构,其生存与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当前,很多图书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生存困难,无力购置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首先应该加强与政府联系,积极呼吁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努力寻求社会各级组织和民间资本的资助,通过多种渠道保障资金来源。
3.2 建立激励机制
任何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图书馆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信息环境对馆员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信息素质高,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强的人才,优化图书馆组织结构,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同时,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激发员工创新活动热情,发挥馆员最大潜能,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3.3 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环境下,为谋求自身发展,要求图书馆开发更多的优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1)图书馆应加强与高校图书馆的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区域间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业务交流,联合服务,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2)加强与社会各级组织和民间文化团体的联系,寻求与社会合作,共建文化资源,共建流动网点等,共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3)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通过举办各种主题论坛、大讲堂、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参与,通过视频音频共享服务,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3.4 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方式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环境的持续发展,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图书馆服务模式应结合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特点,不断创新,树立服务新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涵,完善服务手段。公共图书馆在坚持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建设,发展数字资源服务。积极推进图书馆移动数字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效益。
3.5 扩展服务功能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资源汇集的地方,具有提供和发展公共文化空间的职能。尽管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被压缩,但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核心部分,在社会文化服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成为公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所。图书馆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文化论坛、特色展示等活动,引导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养。随着社会进步,图书馆社会职能也有新的发展,即提供文化娱乐服务的职能。人们走进图书馆不只是单向阅读,获取信息,更多的是需要一个环境优雅的,彼此自由交流的公共场所。第三空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领域,图书馆除提供传统服务外,还要为人们营造一个高雅的、赏心悦目的休闲空间,通过提供文化休闲服务,让图书馆成为充满人文底蕴的,供广大民众自由使用的理想空间,这对于提升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扩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具有现实意义。
3.6 提供相关服务
针对不同时期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公众需求的变化,及时提供相关服务。(1)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提供相关服务。如:收集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专题文献,提供人力资源、人员就业等方面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功能,提高社会影响力。(2)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培训服务,宣传指导广大公众使用数字资源,培养公众信息意识,增强公众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开展专题讲座,培养读者图书馆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推动社会阅读。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综上所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应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研究本馆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与本馆特点和优势相适应的新理论、新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全面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文风. 未来图书馆载体形态前瞻[J]. 图书馆学刊,2013(6).
[2]李后卿.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 图书馆,2013(2).
[3] 刘燕. 论改进和提升图书馆服务必须追问的两个问题[J]. 图书馆,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