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首作品看谭小麟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2014-04-29 12:55:16丁瑞
北方音乐 2014年1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艺术歌曲

丁瑞

摘要:艺术歌曲一直以来受到音乐研究者和创作者的亲睐,而在此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音乐家更是数之不尽,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我国上世纪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谭小麟。本文通过谭小麟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两部声乐作品《自君之出矣》和《彭浪叽》分析其作品中的创作技法、风格、演唱形式等,以期能对谭小麟先生的声乐作品进行诠释。

关键词:谭小麟;艺术歌曲;声乐作品

一、作曲家简介

谭小麟,中国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1931年到上海国立音专学习,1939年赴美深造并跟随后来他的恩师兴德米特大师学习西方现代派的作曲技法。回国后谭小麟带回了当时西方最新最先进的创作思想和作曲技法理论,并担任上海国立音专的作曲教授兼理论作曲系主任,成为兴德米特《作曲技法》在当时的中国开始讲授的第一人。1948年8月,谭老师溘然离世,享年37岁。

他的艺术歌曲主要有:《自君之出矣》、《别离》、《彭浪叽》、《清平调》等。谭小麟先生不但把西洋的现代技法带人中国,而且把西方先进技法与中国传统手法相结合,创造出真正属于其本人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二、以作品《自君之出矣》和《彭浪叽》为例分析艺术特色

《自君之出矣》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一首绝句,他把这首绝句用作歌词。《彭浪叽》是根据宋代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朱希真的词创作而成的。两首作品中体现出的艺术特色:

(一)中国化的作曲题材

谭小麟先生作品大多以古诗词为词,他对古诗词的选择特别是对诗词的用意、意境、韵味以及是否适于歌唱和音乐情感的发挥等方面更是严之又严。因此,谭小麟声乐作品的歌词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自君之出矣》这首诗词描绘的是一位在家守望丈夫的女子在夜晚对着月亮思念夫君的哀怨缠绵的心情。由于这首歌是在谭小麟留美学习期间所创作的,其中包含着他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彭浪叽》巧妙地借原词中对中原无限伤感、惆怅之情来抒发自己身在他乡,仍不忘对战乱中的祖国的怀念和惆怅之情。

谭小麟学习并把西洋作曲技法的精华融入中国题材的作品,使中西艺术得以完美结合,更为中国音乐的锦旗上添了重要的一笔,我坚定地相信这同样也是谭小麟个人在音乐人生路上不懈的追求。

(二)中西技法的完美结合

认真的揣摩和研究谭小麟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已经能够娴熟的把西洋作曲技法融入到民族民间音乐并使两者巧妙结合,所有的作品在整体上都充满了浓郁且鲜明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从以下方面人手:

1.节奏节拍与“吟诵调”的关系

谭小麟的艺术歌曲大多数采用我国的古诗词为歌词,而我们中国古代的诗词诗歌都有着它们自己独特的“吟诵调”。即在简单的一句诗词中,它的声调的抑扬,语调的轻重,拖音的长短是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吟诵调”的一般特点有:(1)节奏平缓;(2)旋律行进的起伏比较小,一般都是以级进的方式来形成的小波浪式的线条而进行的;(3)旋律抒情古典;(4)诗词的音调语调与音乐感以及节奏节拍的配合都是即兴的。谭小麟崇尚完美的个性切合了诗乐统一与和谐的要求和特点。

下面以《自君之出矣》为例,它被吟诵出来的感觉应该是:“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月满/,夜夜/减/清/晖/”。节奏如下:

结合诗歌的朗诵韵律和谱曲写作可以看出,谭小麟作品中旋律的节奏和古诗词的韵律是紧密切合的,虽然仅仅四句词,但是韵味独特悠长,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且许多作品都是弱起,犹如少女轻轻地啜泣,更深的表现了作品中人物幽深的思念和忧虑的心情。他作品的节奏与古代“吟诵调”的特色可谓是珠联璧合,加上各种音符的交替使用,使人深深地体味到古诗词中一步三叹的深邃韵味。

2.风格独特的旋律创作

以《彭浪叽》为例,在创作手法上,作曲家在音乐的旋律上尽可能的保留本民族的特色风格。作品的第一句中,作曲家采用了

这样一种“似曾相识”的旋律,特别是do--la的进行的旋律蕴含着民族五声调式的鲜明特征,且完美结合了整首作品的旋律和调性。整首歌曲从头至尾都是以G为中心,尤其是旋律的高潮到结束,这种调性感的体验更加突出。

这段旋律可以看出音乐的旋律发展中并没有受制于歌词开始时主题核心音调的旋律,而是依据歌曲的艺术表现及歌词的需要,在作品的音高与节奏上做了相应的展开。

在和声风格上,谭小麟把兴德米特新的和声语言融入到他自己的作品中,使民族五声调式与现代和声语言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进一步体现出谭小麟先生在和声语言上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大胆的写作手法。

3.韵味独特的钢琴伴奏

《自君之出矣》,歌曲首句“自君之出矣”,其旋律的进行绵延圆润,起止音都落在sol上;第二句“不复理残机”是一个下行旋律,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思念绵延、惆怅、寂寞失落的复杂心情。前面这两句的钢琴伴奏淡雅如水,整个伴奏看虽然只有右手的单音进行,但其中流露的孤单、寂寞、悲伤,让人听到甚至想随着主人公轻轻啜泣。全曲的高潮“思君如月满”,钢琴猛然弹奏出的双音以及和弦,将这首曲子的感情和意境推至了高潮。后两句的重复则又只用单、双手交替弹奏单音,表现出深深思念之后窗外仍是月色一片却不见夫君归来的极度失望。

《彭浪叽》,歌曲的第一句“扁舟去作江南客”,左手是一个换了低音的和弦进行,右手则是围绕G音的典型节奏型的反复,这种复杂动荡的交替一直持续了四个小节。不断的反复给人一种起伏不定、心神不宁的感觉,犹如在茫茫大海中一叶小小的扁舟随风飘荡、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从第五小节开始右手是旋律进行,密集的音型重复进行自然的转到了左手并一直延续到整个上阕词完。下阕的钢琴伴奏与上阕不同的是,左右手弹奏的大多都是单音,而且右手还多次出现八分休止。在最后的高潮“愁损辞乡去国人”出来时,作曲家大胆的做了一个上行十二度的大跨越,与此同时钢琴伴奏以强而有力的保持音将其延续五拍;随之又做了一个高音区的三连音的进行,力度达到最强,最后再忽然跌至低音,此时的伴奏随着曲调渐慢渐弱,直至消失在平静的海面上。譚小麟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一般都是采用同一种音型,同一音型的使用既可以保持歌曲的完整性,又可以在情绪增强时逐步推进,不至于让人感觉突兀,以保持整体的风格清淡。

总结:

谭小麟先生作品中特有的韵味和独特风格就在于他能够准确地使中、西方两种音乐语言合而为一。正如兴德米特所说的那样,如果上天能够给谭小麟足够的机会和空间让他把他天才般的智慧和音乐天赋发展到极限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大土地的音乐会上必定会出现一名独特的魔鬼般的音乐界更新者。同时他也一定会成为中、西方两种不同音乐文化的之间的沟通者和传播者,从而使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得以进一步的交流和促进。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40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05:27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0:56:14
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科技视界(2016年6期)2016-07-12 13:44:17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4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