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云 解本铭 吴孟丽 金玉阳 孙艳坤 彭晶 周蕊
【摘要】“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绘制与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需要与这种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CAUC-ETRN-2013-21)。
【中图分类号】TB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2-02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创新的教育。机械制图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展开以全面素质培养为目标,以现代高新技术为依托的大学科、宽口径、重特色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校现行的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手段、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单一
机械制图教学只关注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略学生的需求及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没有多少益處。
2.课程设置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表一是我校机务本科专业部分工程设计课程[2],从表中可以看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讲授放在金属工艺学与实训之前,这样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难度很大,因为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学生仍停留在组合体投影的基础上,尤其是尺寸标注、技术要求部分,学生难以掌握,实际上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表一 我校机务本科专业部分工程设计课程
3.教学单位的严格划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国内高校多年来在课程体系方面主要按学科分类,其特点是各学科自成体系且研究较深入,较少兼顾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学改革主要是各门功课的自我完善。总而言之,各门课程互相独立,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二、机械制图课程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改革实践
培养具有创新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是新世纪机械工程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
1.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调整后课程设置情况见表二,即:充分利用了学生金工实习所掌握的工艺知识,突出机械制图的表达与读图的能力,增加了计算机绘图时间,提高了机械制图部分的教学质量,培养了现代工程设计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办学效率。
表二 教学计划调整后的部分工程设计课程
2.更新教学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机械制图课程体系中
机械制图创新课程体系是以构型设计为主线[3],由立体出发,遵循由三维到二维的认知规律,将现代三维设计分析和制造理念引入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设置自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对于以后能否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实践能力的培养[4]
任何人都不会低估实践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但对机械制图教学而言,面对的是刚刚进入大学,缺乏工程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呢?
1) 改革原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现在有不少学校安排两周时间的工程图学综合实践。
2) 开发新的实践教学方式。目前,不少学校让学生作一些简单的设计,例如榔头、模具等;有的要求用三维软件做一些有一定创意的图形设计。
5.教师是实施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关键
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是推进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表现为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准确把握和熟练掌握,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能够突出重点、把握难点、理论与工程实际相联系,重视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生学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樊红丽等.关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工程设计绘图课程.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工程图学学会,2000:18-21页
[2]徐绍军、赵先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机械专业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第3期:51-54页
[3]童秉枢、吴志军.关于设计教育与工程图学改革的思考.工程图学学报,2000,第4期:25-31页
[4]梁艳书.工程制图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第4期:31-32页
[5]张瑞、赵建国.工程制图教学与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第3期:107-109
作者简介:
侯晓云(1980.11.25-),性别:女,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图学的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