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国
摘要:仔猪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临床特征为排灰白色、腥臭味、浆湖状的粪便。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低取决于饲养管理好坏和治疗是否及时与治疗效果。该病发病很普遍,尤其在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再加上母猪饲养管理不良、饲料配合不当等都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原因。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造成仔猪大批死亡,可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养猪业的发展。现就我们兽医院近几年来临床接诊的病例进行总结来看,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关键词:仔猪:白痢病;特征;防治方法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已在农村养殖中广泛流行。如不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重者仔猪脱水死亡,轻者愈后发育不良成为僵猪,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将仔猪白痢的致病诱因及相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发病特征
大肠杆菌是所有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群,当仔猪由于各种诱因使之消化障碍时,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致病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仔猪发病。仔猪白痢一般发生于30日龄以内,多是10—20日龄仔猪,先是1~2头发病,后相继蔓延全窝。始发病时体温正常、爱运动,有食欲,精神好,不易被发现,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时,粪便成灰白直至纯白色(做称白痢),并有特异的腥臭味,表现为无精神、怕冷颤抖、厌食,腰背弓起,被毛松乱,喜欢钻入垫草内2条后腿和肛门周围沾满稀便等。一年中多以严冬、早春、初秋发病较多,尤其是气候突变发病显著升高。该病发生流行时发病率高达80%。但死亡率较低。多数愈后生长发育受阻变成僵猪。
2 致病诱因
2.1母猪方面
一是母猪过肥。临产前没能及时减料或突然更换母猪饲料。导致母猪营养过剩。分泌乳汁过浓,乳内脂肪和蛋白含量高。仔猪吃后不易消化引起下痢。二是母猪年老瘦弱或饲料营养过低,致使母猪分泌乳汁不足或过稀,造成仔猪出生前后营养不良,消化器官发育不全引起下痢。
2.2飼养管理方面
一是母猪饲料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使乳汁质量发生改变。仔猪补食饲料调配不当,高脂肪、高蛋白,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如:铁、铜、钴、锌、硒、锰)等引起消化不良性下痢。二是产仔舍环境卫生较差,圈舍地面不平存有污水。阴冷潮湿。垫草不足:仔猪补食料受到污染,母猪乳房不清洁或患乳房炎;供水不及时,仔猪误食尿液和粪便;母猪和仔猪圈舍狭小。运动量不足等都均是引起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2.3季节方面
仔猪白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以严冬、早春、初秋发病较多。若是遇到气候的剧烈变化,未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致使母猪、仔猪发生感冒,抵抗力下降,将会导致下痢。
3 防治技术
3.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预防
首先,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饲料品种一般不变动,如确需变动也要循序渐进,坚决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尽可能饲喂发酵饲料,保证哺乳母猪泌乳量平衡。其次,母猪产前产后给予足够的运动,并在产前逐渐减料,产后逐渐加料,多喂青饲料。补充维生素和矿物微量元素。最后,做好猪舍防寒、保暖、通风降温。严格圈舍消毒制度。提早给仔猪补饲,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必要时做好母猪怀孕、产仔时间的调配,尽可能避开在过冷过热的时间产仔。
3.2药剂治疗
3.2.1西药治疗方法。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交替内服。每头仔猪1—2次/d,2ml/次。用无针头的注射器灌入口中,连续2-3d即可。②土霉素拌料喂产后母猪。将母猪饲料按每千克添加土霉素50-100万单位混合均匀同喂产后10d左右哺乳母猪3-5d。③磺胺眯15g、次硝酸铋15g、胃蛋白酶10g、龙胆15g共研成细末加入炒熟的玉米粉中用水调匀,供12—16头仔猪食用,2%/d。
3.2.2中草药防治方法。①木炭100g、大蒜25g捣烂成沫均匀混合,用水拌成糊状。每头每次10g,2次/d,连服3d。②白头翁和龙胆粉末按2:1混合。每天每头仔猪喂1次,每次15g,连喂2—3d;或将药按每头仔猪15g计算,混于母猪当天日粮中,连喂2-3d。③马齿苋800g、地棉草500g、血见愁500g、车前草250g加水适量。用中火煎成浓缩膏状。冷却后加入适量淀粉制成4-5g小丸晒干备用。用法:将药丸用水调成糊状,每头仔猪每次1丸琏服2-3d。④山楂、神曲、枳壳、陈皮、回香、白头翁、龙胆各25g,熬水喂母猪3~4d。⑤鲜马齿苋500-1000g,在产前4d到产后10d,每天让母猪和仔猪自由采食或拌于饲料中喂食,防治效果可达96%。
4 小结
如仔猪已开始发病,应全窝用药,已病的可以治愈,未病的有预防的功效。抗菌药物治疗,使用抗菌物的种类很多,应做药敏试验后确定。通常几种抗菌药物交替使用效果较好。治疗时最好采用中草药和敏感西药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快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仔猪白痢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最大限度的提高养猪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