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4-04-29 05:28刘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课程

【摘要】心理健康课堂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如何最大效果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效果,必须对心理健康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34-0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既包括显性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也包括隐性课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是个系统工程,蕴含着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纵观近20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对心理健康工作由总体性规定到具体要求,内容全面细致,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具体指导,如2001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中强调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该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原则方法,队伍建设及管理;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教社政厅【2002】3号)明确了高等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导思想、主要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对该工作的领导、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要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特别提出大学生心理教育机制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建设、工作条件建设。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和大学生的价值观密切相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1]

(2)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实践性课程,有其特殊的教育形式。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注重课程的内容体验和掌握[2],要通过橱窗版画、讲座等形式,强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因此需要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进行结构化设计,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有助于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通过进一步阐释清晰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队伍、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基本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认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内容

(1)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性质研究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要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心理健康课不能简单地确定为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限于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定义和概念的讲解,而应将课程界定为实践技能课,关注他们具体的心理健康调适方法的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发挥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的结合。

(2)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目标研究

坚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效果的积极性和正面性,既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既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又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3]。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和自我救助。

(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研究

坚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阶段性和专题性,区分大一年级至大四年级的学生,根据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和引导,并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专题教育。高校在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教师要不断深化从教材理论体系到教学实践体系的科学转换[4],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充实和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性地穿插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4)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学时的有限性与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不成比例,在有限的学时既希望教授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如自我、情绪、人格、人际关系、爱情、性、挫折应对、又要帮助大学生分清心理障碍,掌握调适方法,比较难以做到,容易导致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各种表现一知半解,对自身的心理状态判断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评析法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起来。总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把心理学专业知识转化成学生的内在素质,受到多种因素交互影响,涉及到教师、学生、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需要多元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1.

[2]赵晓川.大學生心理健康课程调查分析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 6 ).

[3]徐娟,杨鑫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4]庄洪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作者简介:

刘伟(1978-),女,安徽宿州人,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课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