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之路

2014-04-29 00:44张玉祥
收藏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访问学者陈丹青陈老师

户外写生的鲜活性和感觉的即兴效应绝对不是画室画画可以替代的,他是画室画画感觉和信息的补充。

外出写生一直是画家体验生活、表达情感特殊的生活方式之一,因而它一定会留下特殊而难忘的记忆!

2010年至2011年春秋两次外出写生,累计有整整的两个月的时间,是我有幸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访问学者最大的收获和难忘的六十天!两次下乡写生的情景、体会与感受,仍旧鲜活在记忆里!尤其是2011年4月16日至5月14日在山西师家沟的写生,可以说是一生中最为难忘和最为幸福的时光……在杨飞云院长的带领下、朱春林老师和孙文刚老师先后率队,浩浩荡荡的四十余人“大部队”开赴临汾地区汾西县师家沟乡,加上陈丹青老师以及秦明老师先后的幸运加盟,使得此次写生达到一个空前的学术高度和师资规模!

此次山西写生,较之2010年秋天的峨庄写生,总体感觉在肖像写生和风景写生的感觉捕捉上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收获。更为重要的是状态和思想的收获。在每一幅画上逐步深入地体会和琢磨,最大收获莫过于其对画面的控制和取舍表达,尤其是和陈丹青老师与杨飞云院长一起前往师家沟写生,从他们对画面整体的控制,对形象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美的再发现,对人物形象的独特感悟,给我很多的启示和动力;通过和二位老师一起写生体验,一起吃饭聊天,一起饭后散步,近距离地接触,使我受益多多!杨老师和陈老师都是有个性魅力、有艺术气质和气场的当代中国的著名油画家、学者,能有幸和这样的大师级画家在一起画画,是我作为访问学者最为难忘的时光,也是我最有收获的一年。通过对不同形象特征的人物写生,激活了自己在写生过程中的专注情绪和精神状态,心无旁骛地沉浸在作画写生的氛围里,体验如何在一幅油画画面里进行“增”和“减”,尽量在自己的画面里尝试一种可以留下自己最想和最应该留下的,也是画面整体气氛里最值得留下的那一部分,当然还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它们凝固在画布上的表达方式。画画想要的是最符合自己感觉中最为对应自己内心需要的那一点点东西,哪怕是找到和留住一点点都难能可贵!这样,最惬意和幸福的事,莫过于画一幅自己满意的画了。

画画需要有思维的感悟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想想外出写生,回头看看自己的精神产品里的那一点点“果实”,在某一幅或是在几幅写生里依稀能有点自己可以肯定和留住眼光的东西,心里会充满着希望和慰藉。无论是老农、小孩还是田间小路、房舍村落,当画在画布上的它们很合适地,很舒服地成为自己赋予情感和恰当表达方式的元素时,画才会有生命力!我时常回想起风景画家霍贝玛的那幅有树的乡间小道,想起康斯太博尔的《干草车》里英国乡村的景色,尤其是柯罗的《孟特方丹的回忆》和他众多的风景大作,心中总是流淌着一种妙不可言、恬静自然和异样的优美!

非常有幸和杨老师在幽暗的农民房东农具房里画农民小伙,杨老师直觉的敏锐、色彩的独到、造型的概括和对画面与模特儿之间瞬间的对应安排,给我以启发和颇多的受益。通过此次下乡写生,使我有幸有机会和杨老师零距离地接触和交往,杨老师的平易和幽默宽厚,更是充满人格和人性的魅力,更觉和蔼可亲!杨老师对艺术的专注和投入、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令我由衷地钦佩和敬意!在此,非常感谢杨院长的总体策划和精心安排,感谢朱老师和孙老师的倾力付出。还有我景仰的陈丹青老师和秦明老师,在写生的过程中,多次得到他们的悉心指教,使我受益匪浅,他们也早已是我的良师和益友。陈老师的乡村食堂的两次讲座,是我听他讲座四次里最精彩最过瘾来劲的两次!朱春林老师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强烈的责任心,让我由衷钦佩!我曾与朱老师在老工艺美校共事一年多(后因教研室解散我先调走),他的善良和完美已是有口皆碑的了。还有和孙文刚老师一起画画和切磋交流的情景,他幽默而机智,谈笑间就把画画完了。脑海里和记忆中仍然还鲜活着!我有幸来到油画院这一方艺术的净土,更有幸接触和熟悉了一批有魅力的人!

期盼还能再次得到杨老师、陈老师的指教,如有机会、有条件能再能跟随杨老师、陈老师、春林和文刚一起外出写生的话,那将是我向往和期待的又一次美好的时光!

和一年前一样,我还将尽自己的所能继续在中国油画院研修,使自己更加充实!

2010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访问学者、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张玉祥

2011年7月1日

猜你喜欢
访问学者陈丹青陈老师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公派访问学者高校联盟在京成立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短期访问学者招聘
资讯
陈丹青 “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懂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