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车有“短”,短车有“长”

2014-04-29 00:44
纺织服装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省工细纱机用工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拐点逐渐迫近,招工难、用工贵的呼声在纺织行业不绝于耳。作为业内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成本的标杆式产品——集体落纱长车在市场上悄然兴起。经纬榆次、上海二纺机、贝斯特、东飞马佐里等公司先后推出了相关设备,集体落纱长车声势逐渐壮大。甚至有人放言,在几年之内细纱短车将退出历史舞台。但记者走访几家纺织企业后发现,使用者反映出的信息是长车也有“短处”,而短车的“长处”也不少。

对纺企而言,生产中最重要莫过于省工、质量及效益,设备的留头率、速度及可靠性、稳定性是重要指标。从采访企业获悉,目前,国产集体落纱长车万锭用工在50人左右,较短车省工约50%;留头率约96%,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则相对差些,因此对设备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口设备在这些指标上虽表现优异,但其价格却让人生畏。

从成本角度出发,更多企业觉得在传统细纱机上进行升级改造更为经济,智能落纱设备由于其投入少、对原有设备改造少、人力成本少,成为许多纺企省工提效的方式之一。据了解,与人工落纱相比,智能机器人的操作动作精准度稍差,对设备尤其是锭子的损害也应考虑在成本当中。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由人工落纱向集落的过渡设备。

如今纺织机械智能化、自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基本一致的观点是,集体落纱长车更符合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然而在当下纺织行业更新换代、竞争激烈的时期,设备与技术的升级改造投入不是一笔小数目,企业不得不考虑投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以及投资的回收期问题。因此,大手笔购买集体落纱长车,仍然只是少数棉纺大企的选择,而即便如此,不少老板难免心上拨一拨算盘,多少年能回收成本、何时能盈利?

其实,关于长车与短车孰优孰劣,并非数学应用题必须求解的问题,重要的是在细纱机领域里,各种设备各自发挥长处、不同规模的企业依照规模和资源优势互补。无论长车还是短车,集体落纱还是智能机器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即使在相同条件下,选购设备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基础、不同的产品档次与结构,注定了企业技改升级方式的不同取舍;而不同选择的背后,是各掌门人对自家企业的量体裁衣、精打细算,毕竟追根究底,大家的出发点基本相同:成本越低越好、收益越高越好。(胡美静)

猜你喜欢
省工细纱机用工
细纱机主电机节能改造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一种简易的农业节水灌溉水袋设计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技厅省工信委黑龙江省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不同装烟方式烘烤成本效益分析
细纱机锭子有限元分析及减振方法研究
施耐德电气电子凸轮(CAM)在环锭细纱机卷绕成形上的应用
省工棉2号最佳种植密度及最适施肥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