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焕星
口服补盐液是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常用药物,具有方便、经济、高效等特点。与静脉注射相比,口服补盐液在纠正脱水的速度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该药含有碱、钾等恢复机体能量所必须的物质,可消除腹泻的代谢性影响。自1983年以来,口服补盐液在我国畜禽腹泻病的治疗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疗效令人满意。本文介绍了口服补盐液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提高禽病防治水平提供参考。
1 口服补盐液的配方及使用方法
口服补盐液由3.5 g氯化钠、1.5 g氯化钾、2.5 g碳酸氢钠和20 g葡萄糖溶于1 L蒸馏水后调配而成。目前市场上有250 g和500 g包装的成品,为养殖户使用该药物提供了便利。给药时将口服补盐液放入饮水器或水槽中,让患禽少量多次饮用,3~4 h内饮完即可,连用2~3 d。注意控制饮用量和饮用时间,以防患禽中毒。如患禽无法自饮,可使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人工灌服,每次服用10~15 mL,连用5~7 d。
2 口服补盐液防治禽病的作用机理
肠道内钠与葡萄糖吸收,一方面是因为二者存在相互依赖性,另一方面也与葡萄糖的浓度有关。有研究证实,浓度介于1.0%~2.5%之间的葡萄糖可促使水和钠获得最大限度的吸收。如葡萄糖的浓度过低,则会对转运产生负面影响;而浓度过高时又会影响水分通过。钠与葡萄糖存在共同载体是二者能促进相互吸收的主要原因,如载体中无葡萄糖,钠的吸收会不充分;如载体中无钠,则葡萄糖难以被吸收。禽类有70%~80%的体重由水分组成,水、电解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时易造成脱水和酸碱失衡。患禽服用口服补盐液之后,其肠道黏膜能同时吸收葡萄糖、钾离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为机体补充必需的体液和电解质,及时恢复机体的循环容量,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进而达到纠正脱水的目的。同时,口服补盐液还能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神经调节、免疫过程等产生影响,有利于增强患禽的抵抗力,促使其早日康复。
3 具体应用
3.1 治疗雏禽脱水
雏禽(雏鸡、雏鸭、雏鹅等)刚出壳时会因在孵化室内滞留时间过长、高温、运输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或脱水,此时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水,雏禽可因严重脱水而死亡。给予口服补盐液可及时为雏禽补充水,若与硫酸安普霉素、头孢噻呋钠或氟苯尼考等抗生素类药物合用可防治雏禽葡萄球菌病、白痢、大肠杆菌病等疾病,降低雏禽的死亡率。
3.2 辅助治疗
患禽患有副伤寒、禽霍乱、大肠杆菌病或鸭传染性浆膜炎时,通常会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便。除积极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之外,还可连续饮用3~5 d的口服补盐液,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患禽的死亡率。鸡发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法氏囊时通常会排黄白色、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稀便,致使患鸡脱水严重,在给予干扰素、黄芪多糖等特异性蛋黄抗体、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将口服补盐液加入饮水中供患鸡饮用,可有效控制疫情发展,降低患鸡的死亡率。此外,当鹅发生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或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时也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禽爆发球虫病后,其肠道黏膜通常会遭到严重损坏,可出现严重腹泻、脱水、贫血和消瘦等症状。在给予广谱抗球虫病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可使用口服补盐液和维生素K3,饮用3~7 d后可提高患禽的存活率,促使其尽快恢复。
3.3 治疗中毒性疾病
禽类发生食盐、药物或农药中毒的病例较为常见,中毒后患禽的肝、肾及其他器官会受到严重损害。治疗此类疾病时首先应停用相关药物,然后及时给予口服补盐液提供对症治疗,这样不仅可补充体液、调节并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还能促使体内毒物排出,缓解和消除对肝肾等器官的损害。
3.4 减少应激反应
禽类在转群、防疫、长途运输过程中或处于高温等条件下时通常会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缺水、脱水或其他症状,可在转群或其他行为发生之前3~5 h或之后1~2 d内给予口服补盐液和维生素C等药物,这样可迅速缓解症状,增强患禽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编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