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杰 曾凉雄 李洁萍 庞璞 余正强 李玉梅 周军 郭力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名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是危害养兔业的一种烈性、毁灭性传染病。为了解、掌握当地规模养兔场的兔瘟免疫效果,为免疫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本动物预防控制中心于 2014年6月对遂宁市安居区18家规模养兔场随机抽取了180份兔血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疫抗体, 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 随机抽取的180份兔血清的兔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45.00%,部分规模化兔瘟疫苗免疫结果不够理想, 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兔瘟有效免疫率, 确保养兔业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血清样品
从6个乡镇的18家规模养兔场随机抽取了180份兔血清。
1.2 诊断试剂
兔瘟抗体监测ELISA试剂:购自深圳市芬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诊断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试验严格按照诊断试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 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被检测的180份血清中,81份血清的兔瘟抗体合格,99份血清的兔瘟抗体不合格,总合格比例为45.00%;各规模养兔场兔瘟抗体合格率为:10%的2家,30%的6家,40%的2家,50%的3家,80%的2家,60%、70%、90%各1家,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的4家。
3 讨论
3.1 现状及原因
3.1.1现状
从本次检测的结果来看, 在抽取的180份兔血清的兔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45.00%(81份合格),10个规模养兔场的兔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10.00%~90.00%不等。其中4个规模养兔场的兔瘟群体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6个规模养兔场的兔瘟群体免疫合格率低于70%。
3.1.2原因分析
影响规模养兔场兔瘟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通过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未及时进行加免。规模养兔场均对商品兔进行首免,但兔瘟疫苗首免保护时间为20 d,在75日龄后,抗体水平迅速下降,部分养殖场对即将上市的商品兔未及时进行二免,抗体效价很快低于正常值。
二是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部分养殖场对疫苗保存温度不够重视,容易造成疫苗失效;注射器消毒不彻底,对疫苗可能造成直接污染;注射过程中没有做到一兔一针头,造成疫病传播。
三是仔兔母源抗体的存在中和了疫苗免疫效果。经调查发现,不同养兔场的首免时间不一,部分养兔场在仔兔断奶前注射了兔瘟疫苗。疫苗抗原中和母源抗体,不仅不能产生保护力,而且大大削弱了原有保护力。而部分养殖场在30日龄以后才进行兔瘟疫苗注射,造成了兔瘟抗体空白期。
四是养殖场防疫卫生意识不强。部分乡镇兔场相距很近,养殖户主不注重防疫工作,且互相串门,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部分养殖户认为夏季不会发生兔瘟,免疫期限到了也不及时补免。
五是饲养管理和饲料质量。部分养殖场兔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粪便没有及时清理,又不注意及时消毒,兔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兔体免疫力下降。饲料变质发霉,如黄曲霉、褐曲霉等产生的毒素可抑制免疫应答。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免疫抗体生成速度和数量。
3.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兔瘟免疫密度
做好预防免疫接种是防止兔瘟这一威胁养兔业重大疫病发生的重要举措。为提高有效免疫密度,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仔兔20日龄后,母源抗体就接近临界值,因此建议首免时间20日龄为宜。由于首免保护时间短,建议在首免15 d后进行加强免疫,预防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剂量进行免疫,确保达到有效免疫率。
二是严格遵守预防注射操作规程。做好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 严防带菌(毒)感染。同时在预防工作中要做到每一头换一个针头, 避免交叉感染。兔瘟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温(2~8℃),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现配现用。
三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饲槽、饮水器、承粪板及时清理,保持兔舍清洁、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四是积极开展兔抗体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县级兽医实验室的作用, 逐步加大抗体监测力度, 根据抗体的分布、免疫保护率高低, 分析、了解防疫工作是否到位, 免疫效果是否确实,为兔瘟的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编辑: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