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画家张大力从意大利回到北京,一时间,在北京的高架桥下、棚户区和地铁里充满着一个个大头像。涂鸦作者有北京喷子小组、NINOP、SOOS等。而北京观音在百度上曾被说成是“北京最好的涂鸦团队”。据圈里的朋友介绍说,在北京,一直坚持玩涂鸦的人不超过100人,年龄段以从十八九岁到四十多岁为主,基本都有本职工作,工作内容也多与设计、美术相关。刘苑生曾辗转找到了一位北京涂鸦名家的地址,到那里的时候,发现地址是这位北京名家的单位,而这位名家正在公司里上班。
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向世界的开放,很多境外、国外的涂鸦人士也来到北京,留下了他们的作品。比如,刘苑生2007年4月29日在798内拍照时,遇香港青年陈劲辉在涂鸦,这是他在北京第一次接触到的正在涂鸦的人,发现他竟是香港同胞。
后来,刘苑生又通过圈里朋友的介绍,结识了很多专程来北京的外国涂鸦艺术家。他们和北京的本土涂鸦艺术家合作交流,并带来了不少经验和技法。比如来自法国的一位涂鸦艺术家曾对本土涂鸦者建议说,目前北京的涂鸦应该做中文涂鸦,因为中文涂鸦的意思好懂,更利于市民接受。
刘苑生也拍摄过这位法国涂鸦艺术家的作品,发觉这些涂鸦作品“具有亲民的力量”。比如有一幅令人印象极其深刻:在一条狭窄、阴暗的胡同里的一根下水管的上方,他巧妙地画上了一个坐在澡盆里洗澡的胖娃娃,让人感觉澡盆里的水正顺着下水管哗哗流着。这会让人觉得在简陋的环境里,这类涂鸦确实能美化生活,让人看了会发出会心一笑,暂时从压抑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为此,刘苑生建议,国内的涂鸦要多学习这种做法,既然是在街头涂鸦,就要融入环境。而且在内容上也要注重表达中国地方和民间特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