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屏背后的创新
“这儿的葱头才一块五一斤,比‘市均价便宜。”9月16日上午,在位于德外大街的金泰教场口便民菜店里,一位市民将一打洋葱过秤之后走到离蔬菜区不远处的一面LED屏幕旁,仔细对比价格。
在这面LED屏上,以500克为单位,显示着该菜店的10种蔬菜价格以及前一日相同品种的全市农贸市场均价,发布单位为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
“这些挂上了‘价格监测屏的菜店是‘价格监测定点单位,现在全市一共有10家这样的菜店。”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通过后台连接交互型传输设备,市价格监测中心每天会为价格监测定点单位提供10种蔬菜的农贸均价进行发布。与此同时,这些菜店录入相应品种的蔬菜价格数据,市价格监测中心会在后台自动抓取。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菜店的价格监测屏可以起到价格公示的作用,引导周边市场定价,后台还可以初步实现“实时采价”的功能,当蔬菜价格出现波动的时候,实时菜价将会为价格调控提供依托和抓手。
而在未来,通过布局“电子结算系统与挂屏相结合”的价格动态监测系统,“实时采价”的意义会更完整。
所谓“价格动态监测系统”,首先会覆盖100家监测定点单位,包括像金泰教场口便民菜店这样的“菜篮子”超市、新发地便民直营蔬菜市场和蔬菜直销店等“平价菜店”概念的零售终端。由此,在原先全市蔬菜批发、农贸和超市之外,市价格监测中心将监测范围覆盖到了新的终端业态。
每个监测定点单位将配备具有实时采价功能的“电子结算系统”。在菜店称量结算每一笔蔬菜消费的同时,通过特制的“电子秤”,蔬菜品种、成交价与重量都将实时反馈到后台,进行相关统计和计算。
除此之外,在100家监测定点单位中,将选取有代表性,具备一定规模的平价菜店悬挂LED价格监测屏,比如能够辐射更多小区居民人口、对周边其他蔬菜零售网点的价格能起到更大示范作用的菜店,以此扩大价格公示的影响力。
“‘电子结算系统实时采价将是一种全新的监测手段,能实现从传统人工采价到实时、实点采集方式的转变,提升准确率、时效性,减少人力。”不仅如此,市价格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电子结算系统还能克服LED屏的一些维护弊端,并由原先10种蔬菜成交价格,将监测范围扩大到店中每种蔬菜价格以及其成交量。增添了成交量这一数据,测算出的零售环节蔬菜加权平均价,将比目前的零售简单平均价格更具参考价值。而品种、成交价、成交量积累成的“大数据”,还能为价格指数研发和研究分析提供依托。
再有,所有监测定点菜店绘制而成的电子地图,将为“北京价格”的微信、微博、网站查价格服务,“晒”出菜店的成交量、成交价。未来,老百姓动动“指尖”就能做出更精明的选择。
一面LED屏、一台电子秤的背后,将是价格监测、调控、研究、发布方式的全新探索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