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气壮如虹

2014-04-29 00:44尔群
艺术品鉴 2014年10期
关键词:黄兴书法

尔群

每当我们回顾辛亥革命时不由地要想到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先烈和武昌首义的悲壮,这些壮举的最重要领导人黄兴先贤的伟岸形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由于种种原因,正如1919年5月26日在《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的罗家伦先生(1897-1969)所说:“四十五年不算很短的时间,可是至今还不曾见到一部有历史价值的黄克强先生传记。大家常觉得这是何等的遗憾,也是何等的惭愧。”罗家伦先生这番话是在1956年台湾出版的《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一书的序言中所说。正是这部书第一次系统地为读者展示了黄兴先生数十件墨迹,使我们领略到先生的诗文和书法,从而使我们对黄兴先生的认识从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扩展到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和杰出的书法家。

黄兴,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廑午,别字克强,号杞园、庆午、竞武。革命时期的化名有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臧等,汉族,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黄兴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倾倒了无数有志青年,在他们心目中,克强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赴义恐后的精神,百折不回的志节,豪迈恢宏的气度,斐然成章的文采”(罗家伦语)鼓舞和激励了千万志士仁人投身革命,以致与孙中山常被当时的人们用“孙黄”并称。1916年10月10日黄兴先生突患胃中血管破裂症,吐血数盂,长时间晕厥,终因医治无效于10月31日在上海徐家汇福开森路住宅逝世。信息传出,前来哀悼的人流把本来很宽敞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1917年4月15日,黄兴先生以国葬礼仪安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据族谱记载,黄兴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后裔,是为黄氏湖南经铿分支。黄兴的父亲黄炳昆,号筱村,是一位府学贡生。最初在乡间设馆授徒,后在省城开馆。因此,黄兴有机会就读长沙城南学院,后来进武昌两湖书院继续深造。黄兴五岁时,父亲即已开始授以《论语》、唐宋文辞,并教以书法和对句。八岁开始黄兴先后入本乡举人萧荣爵和翰林周笠樵私塾寄读,学习《诗经》、《春秋》、《楚辞》等,兼习时文、诗词。同时,对绘画和篆刻也有所涉猎。这些经历使黄兴积累了深厚的旧学功底与文学修养,在同学中非常突出,以致当时两湖书院的院长梁鼎棻先生曾经夸奖他“文似东坡,字攻北魏。”良好的国学修养为他日后求学日本,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并成为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为伴随他戎马生涯的书法创作提供了无尽的养料。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黄兴先生的书法大作。

黄兴先生《绝命书》照录如下:“泽如先生大鉴:事冗未获时同音问,罪甚,罪甚!本日亲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所有此次出入款项清册,虽细数亦有登记,当先寄呈公埠宣布,次荷属,次南北美洲各埠,无论成败,俾共晓然此次之款涓滴归公。弟等不才,预备或有未周,用途即因之不当,负咎殊深!所冀汉族有幸,一举获捷;否虽寸吾躯,亦不足以蔽罪,惟此心“公”、“明”,(此明字作光明释,非明察也。兴注。)足以对诸公耳。绝笔于此,不胜系恋!即颂筹安!弟黄兴顿首。辛亥年三月廿五日。”(下盖“铲除世界一切障碍物之使者”及“灭此朝食”二印)。

经考证此书系黄兴在1911年4月23日(辛亥年三月廿五日)自香港出发赴广州主持黄花岗起义时所发之绝命书,因受书人邓泽如对起义筹款特别赞助故作此书,以表达“公”、“明”赴义的精神。无论从政治历史上、文学上、书法上这都是一篇纵横捭阖、气壮如虹的伟大作品,值得我们瞻仰、鉴赏、研习、继承、发扬、光大,所以我们首先要向读者介绍这一作品。

这幅书作实在是慷慨悲歌之作,是黄兴抱定“身先士卒,努力杀贼”而必死的决心,出征前向挚友袒露心声。整个作品三十行,一百八十五字(含注释),大气磅礴、一气呵成。飘逸亦沉着,婀娜而刚健。字里行间既透露着颜鲁公的遒劲郁勃、端庄开张,又洋溢着黄山谷的锋芒险峻、韵度飞扬。疏与密、奇与正、大与小、厚重与轻灵的变化统一在这里几近完美。所钤两方印章也说明了先生的人生抱负和一举推翻满清王朝的决心!印品与书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在这里,我们应该对其中几个尤为精彩的细节进行重点的赏析:

其一,第二十五行的“公”、“明”两个字书家用近乎楷书的笔法书写,并在上端以娟秀的小字作了注,可见这些文字在书家心中之重,堪称这篇大作之中的点睛之笔。用“隽拔刚毅、恣肆雄强”来描述它也难以表达笔者对黄兴先贤的敬仰之一二。

其二,第二十七行的“耳”字。这个字凸显汉简笔意的拖笔,不经意间形成的飞白,更增添了这个字的韵味。书家是带着对祖国、对民族、对战友、对亲朋无限眷恋之情去决心赴死,这绵长的笔触浸透着真挚的情感。此外,通篇还有十余处拖笔,不但不让人感到呆板,还大有壮士仗剑出征的气概。

其三,这篇作品中还有多处“走之”和“捺”都写得很长,锋利如刀,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把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的豪壮诗句。这些笔划与“其二”中所讲的“拖笔”纵横呼应,犹如战士在疆场上与敌人短兵相接、左右搏杀、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情境在中国书法史上恐怕也绝无仅有。

七律《卅九初度感怀》作于1912年,时黄兴先生乘“楚同舰”沿长江返湘,这是他从1904年华兴会起义失败离开湖南后第一次回故里。此时他的心理是很复杂的,既有革命胜利后返乡的喜悦,又深深地、沉沉地荡漾着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苍茫独立无端感”正是他此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他的忧虑被以后的事实充分证实了—— 一年后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失败、孙黄在追究失败原因和建党组织原则上发生了分歧……在这种情况下,黄兴将此诗写给日本挚友萱野长知。从章法上看,这幅字比较松散,一字或两字一顿,不像他通常作品如行云流水般的连贯,从中可见他心情很沉重和压抑,而每一个字的沉着、稳健又表明他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有几个字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复杂心情。这几个字相对于其他字更大、更饱满、结体更特殊。“归”字代表他渴望找到正确方向;“惊”字寓意沉重的心情;“随”字用雄浑的楷书写出,表明他绝不随波逐流的决心;“感”字紧密而无懈可击的结构表达他期盼团结的心愿。

黄兴先生癸丑(1913年)九月所作《爽气秋高》横幅,至今仍珍藏在其后人手中。这幅作品在黄兴的书作中别具一格,虽然它是在黄兴右手负伤,割去两指之后所书,仍然保持着雄健磅礴的气势,散发着浓郁的颜体字的气息,彰显颜鲁公晚年的风格。这四个字的结构本来是比较平板,不容易出彩,但经过书家随意而又颇具匠心的处理,使它变得神气活现:“爽”字雍容大度、娴美开朗。“气”字上半部书写得比较空灵,首笔巧妙的飞白让整个字分外舒朗。“秋”字的结体是左边比较厚重,而右边火字的最后一笔比较收敛,书家把“撇”划下半部有意虚化,使整个字不致拘谨。书家把原本容易板滞的中间两字大胆地运用了飞白,使之玲珑剔透。而更加高妙的是末尾的“高”字,此字重心右倾,如山岳在侧,不仅顾及了“秋”、“高”两个字之间的平衡,而且使四个字天然地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登高远眺、玉树临风的美景,着实是一幅“意在笔先”又“笔出意外”的得意之作。

《儒侠者流》这幅作品堪称黄兴先生魏碑作品代表作。

白浪滔天(1871-1922)即宫崎滔天,本名宫崎寅藏,号腾空庵滔天。明治28年前改名号为白浪滔天,世以此号称。他毕生支持中国革命,是日本“大陆浪人”中少见的“异类”,是孙中山、黄兴的日本挚友,一生矢志不渝,心若赤子,为改变东亚的旧秩序倾尽心血。观其所为,不愧侠之大者。孙中山曾称赞其“宫崎寅藏者,今之侠客也……,放之虬髯,诚过有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浪滔天结识了孙中山。此后,他主要负责接待赴日的中国革命志士,许多中国革命热血青年慕名前来拜访,其中有黄兴、宋教仁、程家柽、陈天华等等,通过他结识了孙中山,之后他们又相继结识章炳麟、汪兆铭、胡汉民、刘师培、周树人等人。1905年,白浪滔天出席了中国同盟会成立会议,并加入了同盟会。此时,中国革命志士声势渐隆,不下五千人之众。1907年,白浪滔天曾成功居中调和了孙黄矛盾。他还曾直言孙中山黄兴之所以在合作数年后产生分歧,两人并不在于私心,而在于主义之争。黄兴曾将长子一欧托付与白浪滔天夫妇照料,可见黄兴与滔天一家感情、友谊之深。后来黄兴去世时,白浪滔天专程从日本赶赴湖南奔丧,扶棺送灵,并最后将一把日本古刀放入陵墓随葬。他的行为感动了当时两位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他们致信白浪滔天,称赞他“高谊贯于日月,精神恸乎鬼神”,而这两位学生就是萧三和毛泽东。

还应该特别提到的是白浪滔天的夫人槌子女士,她不仅如同己出一样地照顾了年幼的黄一欧,还长期无微不至地为中国革命志士们及其后代提供了衣食住行及一切可能的帮助,这种博大善良的胸怀深深感动了黄兴,他挥毫用高古的魏碑体写下了“儒侠者流”四个充满深情厚意的大字,称颂宫崎一家的古道侠肠,也为人间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书法佳篇。

端详这幅作品,给人的印象是结字谨严拙朴、平正公愫而不失温婉,笔画方整犀利、峻快劲拔又蕴含着润泽,融灵动、庄和、典雅于一炉,落落大方,于细微处一些点画极为精致俊秀。此作处处表露着许多名碑的端倪,表明书家曾经遍临诸碑并融会贯通,方能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

黄兴的《笃实》是1912年秋在长子一欧赴美留学之前为其书写的家训。

黄一欧,1905年跟随父亲流亡日本,14岁就经孙中山和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是同盟会初期年龄最小的会员。其后在日本学习军事,参加过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期间,参加了光复上海之役,组建江浙联军,并任沪军先锋队副司令。他率沪军会同其他民军攻打南京,战斗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由袁世凯组织政府,袁世凯授黄兴勋一位荣誉、陆军上将军衔和参谋总长职务,这些均被黄兴坚辞不受,仅愿意协助孙中山修建铁路。副总统黎元洪要授予黄一欧陆军少将军衔,也被黄一欧力辞。此时,黄兴嘱咐一欧:现在国家需要建设人才,应“好好读书”。所以,一欧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行前黄兴作家训“笃实”以赠,勉励他扎扎实实去读书做人。

《笃实》是一幅典型的行楷作品,“笃”、“实”二字笔画数量相近,结构不易出奇,但书家将“笃”字写得充满动感,将“实”字写得扎实厚重,使这一作品充满生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品的内涵——“笃”字的动感表现了要积极奋发地去行动、去实践;而“实”字的茁实则预示着丰硕的结果。这里还包含更深的一层含义:勉励后人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地行事做人,这是这幅作品的重要意义所在。

1916年黄兴先生病逝前数日应张群(字岳军)之请,为他书写了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吴均《与顾章书》十三篇中的一节:“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是为先生绝笔之作也。

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政府主席)、民国大书法家谭延闿先生曾对这个作品有过跋语:“克强先生自辛亥伤指之后,仅右手拇食两指挟管作书,故下笔空灵,异于前时,惜其不屑屑于此也。此书为殁前数日书,为当时绝笔,不可得矣。事往人亡,弥可珍贵,岳军先生其永宝之。十八年双十节。谭延闿记。”

此作墨色相宜、含英蓄翠,章法既严谨又活跃,结字婉丽、含蓄,寓无限深情于其中,锋芒所指不失劲厉,通篇转折自如,无一笔凝滞,寥寥数语,传递有绪。为先生起伏跌宕、俊美高雅的书法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黄兴先生英年早逝,这使我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天若假年,先生将会有更多精彩绝伦的墨宝传世!,

通观黄兴先生的书法,不但在字体、结构、章法上变化万千,而且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用途、情感也经常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在他众多信函中表现得尤其典型。现举几例与读者共享。

例一,先生写给日本明治维新元勋、曾几任外务大臣的井上馨先生(1836--1915)的信函(图七),所用的是端庄周正的行楷,通篇每个字一丝不苟,表现出先生对这位老改革家的敬重。

例二,《致夫人徐宗汉书》(图八1-3)系1912年7月26日所发,时值先生准备奔赴“二次革命”的讨袁战场。这封信中先生有这样的话:“我所应负之责任,因不能尽而遗于汝,汝能为我负之,使我能完全尽力于国家,即汝之责任,亦不仅为兴一人也,故敢以是相托。吾责至大、至危、至暂;汝责至细、至久、至艰;然则汝之责任终艰巨于吾乎!……。”这里既有慷慨赴义之豪气,又有对爱妻的无限感激、无限眷恋的柔情,所以作者用温婉的行书书写之。这封信可以与林觉民的《与妻书》相媲美。

例三,而对于精神相通、生死相托的挚友白浪滔天,先生信件《为典卖事致宫崎书》(图九1-3)中的书法风格则是自由奔放、潇洒无羁、天真无邪、信马由缰,甚至还可以看出些许顽皮的童真,使我们联想到一句先贤的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不一而足,先生的书法从《绝命书》的剑拔弩张、《家训》的笃实厚重、《为张群书条幅》的含英蓄翠,再到《致井上馨函》的端庄恭谨、《致夫人徐宗汉书》的温婉眷恋、《为典卖事致宫崎书》的随意潇洒,这些例子说明书家对驾驭书法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这一点为很多书家所不逮,而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正是书法艺术乃至所有艺术的最高境界。

对黄兴先生书法的研读,使我们对先生书法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可以看出先生从幼年起就受到了良好的、系统的书法训练,他从颜、柳、欧楷书入门,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笔划,又上追著名的魏碑,临摹过《多宝塔》、《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神策军碑》、《九成宫》、《化度寺碑》、《瘗鹤铭》、《石门铭》、《张猛龙碑》、《牛撅造像记》、《郑文公碑》等,先生的书法还受到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何绍基、翁同龢、刘墉等历代书家的影响,对真、行、隶、草、篆诸体都下过一番功夫,甚至研习过汉简。还应该指出黄兴自幼喜欢武术,曾拜当地有名拳师李永球学习巫家拳,他把巫家拳中特有的节奏和劲道潜移默化地引入了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风貌。先生还亲手把玩过米芾、何绍基、翁同龢、刘墉等书家的真迹,这些对形成先生书法风格影响尤其深刻。先生在行楷、行书和行草上造诣尤深,形成了自己既庄重又活跃的独特风格。曾长期收藏《黄兴致孙中山述革命计划书》的民国元老曾醒三先生在评述先生文字时曾有“……忠义之气,刚直之笔,有法者之言,千载不朽与世共存……,至书法苍秀劲杰,圆润挺拔尤其”的说法,这个评语是非常中肯的。

民国时代四大书法家谭延闿、于右任、吴敬恒、胡汉民都曾高度评价黄兴先生的书法艺术。诚如谭延闿先生所说:“克强先生雄杰迈伦,瞻视非常。而其书乃下笔不苟,首尾完具,如此又可知成大事者,自有其气度。”于右任先生这样评价先生的书法:“……而奇趣异致有为专家所不及者,盖由忠贞之气迸溢于字里行间,持此既是以胜人也。……文字之茂美,与夫忠诚体国之感召,千载而下尤为之兴起也。”胡汉民先生曾赞誉先生:“雄健不可一世,而处事接物,则虚衷缜密,转为流辈所弗逮。”这样的评价不但适用于先生的人格和修为,也同样适用于先生的书法。

随着黄兴先生的书法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视野,震惊和欣慰之余,使我们愈加感到对先生书法的认知和关注远远不够。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发掘和研究祖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这一珍贵遗产,以领略它的无穷魅力,更好地、全面地学习和继承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猜你喜欢
黄兴书法
书法篇
书法
游黄兴公园
黄兴: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
书法欣赏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书法
黄兴:为“亲人”奔跑的“小幺妹”
书法欣赏
书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