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萧北游:两位女书家作品的鉴藏

2014-04-29 00:44周安庆
艺术品鉴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书法

周安庆

整个中国传统书法史,几乎是男性一统的天下,女书家鲜见于史。自古以来,仅有蔡琰、卫铄、李清照、管道昇、马湘兰等少数女性艺术家尚为人们所知。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状况并无多少改观。不过,还是有几位女书家值得一提,譬如像长期生活在江苏的萧娴和黑龙江的游寿,人称“南萧北游”,在男书家林立的现当代书坛上焕发出风采多姿的艺术魅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书艺之路

萧娴(1902—1997),出生于贵州贵阳一个晚清秀才家庭。其字稚秋,号蜕阁。因为早年喜好抚琴,故而又别署“枕琴室主”。她的父亲萧铁珊为贵州名儒,曾任孙中山之子孙科的秘书。萧娴幼承庭训,学书临池不辍,摹习名家墨迹。13岁的萧娴便显露出个人的书艺才华,曾写出丈二匹榜书在广州展示,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5岁时响应宋庆龄号召捐出书法作品义卖,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好评。21岁随父迁徙上海后,拜晚清遗老康有为为师,同门师兄中还有梁启超、徐悲鸿、刘海粟等人。1932年,萧娴篆书《临碣石颂》集刊于《当代名人书林》,并因此崭露头角。1937年抗战爆发后,她与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得不以卖字、做工等方式谋生糊口,尝在四川成都与金陵名家王东培联名办展。

1949年以后,萧娴开始寓居南京,1964年受聘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1年起先后在南京、贵阳、济南等地举办书法展,广受各方赞誉。1984年调入江苏省美术馆工作,成为一级美术师,1997年1月在古都南京驾鹤西去。萧娴生前曾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名誉理事、江苏省书协顾问、南京市书协名誉主席等社会职务,尝有《庖丁论书》、《萧娴书法选》、《萧娴书法集》、《<石门颂>萧娴临本》等问世。南京江浦求雨山、贵阳翠微阁,分别设有“萧娴纪念馆”和“萧娴法书陈列馆”。

游寿(1906—1994),出生于福建霞浦一个清代文人世家,字介眉、戒微。其高祖曾为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曾祖与名臣林则徐有同窗之谊,父亲游学诚毕生从教,担任过福宁府中学堂监督。游寿少时便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1920年求学于福州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35年,游寿继入该校国学研究生班,在恩师胡小石的指导攻研学问。20世纪40年代,她尝在四川女子师范学院、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学等单位供职。

新中国成立后,游寿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山东师范学院工作,后来又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学院大学担任副教授和教授,数十年来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晚年担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书协理事、黑龙江省书协副主席、黑龙江省钱币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1994年2月在冰城哈尔滨仙逝。游寿博学多能,才识不凡,游艺于研,毕生撰有《拓跋魏文化史稿》、《论汉碑》、《随感录》、《书苑镂锦》等不少著述,身后有《游寿书法集》问世,同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二、书法特色

萧娴先生习书从篆隶入手,先是临习邓石如篆书,后以“三石一盘”(即篆书《散氏盘》、《石鼓文》,隶书《石门颂》、楷书《石门铭》)为宗,毕生主攻北碑。她于书取法前贤,兼取《史晨碑》、《张迁碑》、《华山碑》、《郑文公碑》诸碑之长,气韵格调高古,又受恩师康有为的书艺影响,终以行楷大字及晚年返璞归真之书风取胜。

萧娴书法作品笔墨雄浑酣畅、拙朴厚重,内敛外放,圆劲放逸,结体大都介于方圆之间,精气比较饱满,纵横驰骋于点画间,颇富伟丈夫之气魄。早先康有为见到她临写的《散氏盘铭》,欣然吟诗叹其奇才:“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于右任亦赞其书法“行楷精良,篆籀奇古……女书家中,实罕其匹”。萧娴亦善诗文,闲时常常抚琴吟诗,洒脱自然,尤喜创作楹联。如赠恩师康有为的对联为“大哉南海;撮尔须弥。”自署“枕琴室”对联为:“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萧娴还被誉为“近现代书坛女书家第一人”,与林散之、高二适、胡小石先生并称为书坛“金陵四家”。

游寿先生天资聪颖,研学勤奋,早年尝与冰心、林徽因、黄淑仪(笔名“庐隐”)并称为“闽东四才女”。其书艺初从楷书入手,摹习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等,循序渐进,勤奋笔耕。后来受到李瑞清、胡小石的书风影响,痴迷前贤碑学,远绍甲骨文、金文、钟鼎拓片,钩摹《甲骨文前后编》等;隶书尤其崇尚汉代的《礼器碑》等;楷书则学《张猛龙碑》、《张黑女碑》、《郑文公碑》和钟繇的《贺捷表》和《还示帖》等;于行书喜好宋代苏轼、黄山谷等名家的书法气格;其书又得何绍基的回腕执笔法影响,毕生尤擅篆、隶书体,亦精小楷。

游寿善于将篆、隶、真、行体融于一身,笔墨雄强老辣,力透纸背,运笔刚柔相济,枯湿兼具,线条富有节律美和力感美。结体长扁不一,平中见奇、拙中蕴巧,章法浑然天成,深得碑学之精髓影响。所作颇富“秦风汉骨”书韵,具有比较典型的学者型书法审美意趣。晚年之后的游寿,书风质朴敦厚,趋于静穆恬淡、天真浪漫,书卷气息浓郁,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艺术境界。人们从中亦可窥见其深厚扎实的书法渊源及功底。

就“南萧北游”的书法艺术而言,她们皆崇尚碑学书风,并且均奉之为圭臬,所作笔势雄强,大气磅礴,富有时代感和金石气味,一扫以往女性书法中常见的细柔、婉约、娟秀等意象,延续了清代以来碑学书风的不断发展,并以书韵诱人的巾帼风貌展现在世人眼前。当然客观理性地分析看待,萧娴、游寿的书法艺术尽管都能入古,但毕生似乎却未能完全跳出各自的师门,守成相对多于创造,与她们的恩师康有为、胡小石先生在现代书法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力相比,或许还是存有差距的。

三、市场行情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书法活动在中国各地蓬勃兴起,萧娴的书法艺术重新得到社会的认可,作品交易行情不断攀升。以其常作的对联为例:80年代后期交易价格约为700至800元人民币左右,90年代中期增至3000至4000元人民币左右,2000年增至5000元人民币左右,目前大约在五、六位数人民币的价格左右。萧娴的书法作品在苏、沪、鲁、皖、黔等地民间交易比较活跃,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进入国内各大拍卖行。

2013年1月4日“江苏聚德”艺拍会上,隶书镜心《王昌龄<出塞>》(83.5厘米×152.5厘米)以55.2万元人民币成交。在2014年8月3日“南京经典”春季拍卖会上,萧娴的四体书法立轴(130厘米×67厘米×4)又以105.8万元人民币成交,再度开创个人书法作品的交易新高。

游寿由于长期在院校等单位工作,主要从事历史学、古文字学和考古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她还是一位才气不凡的女诗人、教育家。由于书法创作主要是其工作之余的附带产物,而非谋生之道,因此在书坛享名较晚。暮年期间随着求书者趋众,游寿多以提笔满足且不取分文,这或许与她所秉持的清高、矜持及简淡等传统学者性情有着较大关系。游寿的书法真迹在市面上交易的暂且不多,进入当代字画拍卖市场的时间则更晚,目前在市场上的成交价也不算高,可能亦与市场推介力度缺乏不无关系。

2013年6月16日“北京传是”春季拍卖会上,行书立轴(137厘米×51厘米)以4.025万元人民币成交。在2014年5月25日“福建定佳”春季拍卖会上,游寿的行书立轴《杜牧<江南春>》(137厘米×34厘米)及篆书立轴(48厘米×33厘米)均以5万元人民币成交,再创个人书法交易行情新高。游寿的学术著述手稿亦偶有露面,在2013年12月12日“北京传是”秋季拍卖会上,其稿本《周诗及诗学提纲等》(1册)则以11.5万元人民币成交。

从“南萧北游”的艺术成就来看,萧娴书法功力不凡,擘窠大字富有豪情;而游寿除了在书艺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外,还是我国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著名学者。在传统文化学养和学术研究方面,游寿或许要高出萧娴一些;但在各自书法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力方面,游寿目前可能尚难以超越萧娴;加上萧娴书艺成名较早,在典藏界的认同度相对较高,故其作品的市场交易行情,大概要胜出游寿一筹。此外两人均有一些书法精品和泛泛应酬之作面世,市场交易行情高低不一。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鉴赏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