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冰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设计人才,高等教育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面临给予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培养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和高校改革分不开,这是我们所有的艺术高校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艺术设计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委背景和依托,以人类的需求为条件,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办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改革。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和观点,比如,培养方向的发展,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改教学体制。提出了新的重视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学习过程和市场实践的相结合以及艺术设计与其他专业的结合等。这些新的探索和尝试,都构成了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微博;艺术设计;发展;实践;创新;教育
艺术设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其区别是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可以概括为:拓宽基础、重在复合、培养能力、强调素质、教学实践、注重创新、全面育人。强调知识教育是基础,创新能力是目的,高素质是保证,突出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环节要素,为完成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建立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一、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内容
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教学应以学生为重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来改革我们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首先,调整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多元化。将原来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变成以讲座、多媒体和相互讨论等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上始终把课堂、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社会实践等贯通在一起,这样更便于学生全面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其次,在授课的群体上,应以专业教师为主,以国内外著名设计大师、专家教授、优秀的设计师等为补充。另外重要的一点,要把设计课程结合设计作业、设计课题,变成设计项目来研究学习,教师组建成工作室,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觉、自主、自愿研究学习,才能使教学和实践设计项目紧密结合。
最后,实践教学中的工作室、操作间、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教学环境设备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实践设施设备,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实施措施
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建立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1、作为教育者,明确办学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就是在为社会、为企业单位培养急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设计人才。多关注新的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增长点,如产品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动漫设计、设计、包装、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公共及居室环境美化等专业的发展变化。按照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结构上为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要精通一个专业,兼通两三个专业,构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专又博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方向之间既独立又交叉,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标准评估体系,保证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2、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淡化专业界限,实行专业交叉与整合。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对原有专业进行梳理,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如原有的广告设计专业经过调整,增强了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使课程模式介于广告设计与广告学专业之间;室内设计加大了环境类和建筑类的工科课程,使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广阔,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发现市场热点,实行专业的交叉,积极创建新专业,例如公共艺术设计就是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雕塑、壁画、标示设计为一体的新专业领域,发展前景较好,媒体设计专业以培养新世纪所需的新媒体设计人才为目标,融合多个专业特色,紧贴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3、教学实践上,将课堂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设计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重视实践能力,了解教学、网络课程和各知识点相互支撑的关系。从社会需要出发,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教材上引进国内一流美术学院设计专业教材,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先进性,使学生接受较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思维,优化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和结构内容,按照实用、必需的原则,探讨传统课程的科学性,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使之内容充实、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保持学科的先进性。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科技已进入了艺术设计的教学领域,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对所授的基础课、专业课都制作了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中发挥着更广泛的作用。
三、实践创新人才的课程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践教学的主旋律,特别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智力因素的同时兼顾非智力因素。二是改变与更新传统的验证性实践内容为设计性实践内容,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老师授课可结合课题项目及针对社会竞赛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加以引导,强调方案化和实战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基础实践、综合应用实践、研究创新实践等实践内容层次上得到培养。对此,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创新人才课程培养有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1、课程结构模块化。将相关课程组成模块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使课程整体形成合理的结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计划中注重理论基础、设计基础、专业基础三大模块之间的联系,并根据课程之间的关系分设子模块,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各门知识与技能,提高专业知识整体认知水平。
2、教学方式多样化。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一并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规范管理中。课堂教学方式分为:讲授式(讲授专业知识,方法,技能),讲解式(讲解案例及从策划与创意)、讲评式(有师生共同讲评课堂作业及创意草案)、讨论式(由教师组织讨论课程相关议题、课外教学方式则是由教师提供具体任务,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可大致分为:专题调研(根据具体项目调研、获得相关资料)查阅资料(根据作业要求,采取资料查阅方式)、素材采集(作业要求的创作素材的采集),创意与制作(独立的思考,在教学计划和大纲中适当为学生预留创作于制作的时间)专业实践(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部分计与学分),要求学生在课余实践中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
3、教学管理规范化。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体系,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教案更新、课件编制、教材编写、专业实践等环节建立相应的规范标准和评估体系,实行规范的教学管理。
4、案例教学视觉化,根据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工程中,充分利用发挥多媒体演示功能,尤其是优秀设计案例的讲解,采用图例演示的方式,鼓励教师把自己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案例制作成影像、课件、教学模型等视觉材料,以直观、直接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或演示。
5、专业实践经常化。有教师带领学生赴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和专业实习场所,让学生亲身参与专业社会实践项目的设计,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最有意的补充,在实践中提高设计技能,极大的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艺术交流平台化。艺术设计教育不能仅仅拘于课堂与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多重的审美特性,已使艺术教育的视角触及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艺术教育是以审美的宽泛性达到艺术的视觉深度,进而上升到一种文化和技能,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举办艺术访谈、讲座,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艺术采风、市场调查、企业实践等,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平台,使艺术教育始终处于一种交流的生态环境。设计是视觉审美的产物,也是视觉经验的提炼,通过以上活动可以获得审美经验、提炼审美知识、培养艺术创造的能力。当前各种前沿文化与艺术资讯的融合,传媒技术的普及运用,也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不同的语境。教师和学生通过传媒诸如电视、媒体、互联网、书看杂志等都可以达到对话和交流的目的,还可以借用公共空间,如商场展窗、休闲广场、广告栏等,使艺术教育在不同的语境中发生价值意义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中寻找设计思路与方式,真正感受到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给艺术带来的新形式,并达到艺术创新的教育目的。
纵观以上各点,可以看出,该培养模式在理论上反映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它将对提高艺术设计院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帮助作用。其主要观点:“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符合新形势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拓宽基础、重在复合;培养能力,注重创新;强调素质、全面育人”反映出该培养模式的要求。所形成的艺术设计课程模式、艺术设计教学过程要求、两个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等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有益的探索。
艺术设计培养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新的教学过程,没有创新,艺术设计就没有生命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上,还表现在对新思想、新技术创新发明的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行为,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性的培养,而创新性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要进入社会实践来体现其意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直接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 关于深入教育改革[S],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质1998.03.04.
[2] 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
[3] 潘鲁生.对于当前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 [J].艺术教育.2005(2).
[4] 檀润华.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5-58.
[5] 陈小林.设计教育中的设计与市场关系探议[J].装饰2005(6);35-36.
[6] 束霞平.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第21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