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燕
【摘 要】国产动画作为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播民族精神的优良载体,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及其受众群体的关注。青少年作为其最重要受众群体,正处于发展思维逻辑能力、追求独特自我意识、提升美学修养及责任感的重要阶段。研究“动画”这一被青少年乐于接受的传播媒介,对其现阶段的身心成长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国产动画;青少年;影响
一、国产动画的现状
目前动画在中国被看作是最热门的朝阳产业之一。据2013年4月在杭州发布的《2013中国动画产业年度发展辑要》显示,2012年我国全年生产动画片共22余万分钟,成为世界动画生产大国。
尽管国产动画在产量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对于动画的主要受众群体青少年而言,动画数量虽繁多,但合口味的寥寥无几。目前的青少年群体多为“85后”、“90后”,相对于父辈而言,他们更早地从多渠道接触了动漫,陪伴他们长大的更多的是日本动画及美国动画,如耳熟能详的《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董小苹等对北京、天津、上海及昆明的98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67.3%的学生在观看动画时会选择日本动画,选择中国大陆动画的仅占19%,喜欢中国港台、欧美动画的分别占7.5%、6.3%。青少年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原因仍是“可看”的国产动画不多,与日本和欧美相比,国产动画在质量上仍存在巨大差距,导致观看国产动画所产生的愉悦感远远低于自己的期待值。国产动画目前仍然存在受众群体定位儿童化、故事情节低幼、存在简单说教、未能表现人性反思,导致难以与青少年产生共鸣的问题。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尽管受到热捧,但在逐渐拥有独立思想的青少年眼中,其故事情节仍然只能博当时一笑,毫无精神层面的思索与探讨。这样的动画看一次两次可以起到娱乐放松的作用,时间长了便会失去吸引力,甚至令人反感。最近备受争议的《熊出没》,尽管获得了包括“金猴奖”金奖、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等国内外多项大奖,但依然日渐受到家长们的诟病。除了网友力批大量存在的暴力和脏话,《熊出没》中的角色定位存在的颠倒是非现象也让众多家长心生忧虑。这种现象对动画制造者与动画受众者将是恶性循环的开端,最终结果则极有可能导致受众群体对国产动画失去信心,然后转向国外动画,到时则是整个动画业的巨大损失。
二、动画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成因
青少年作为我国未来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不仅仅关乎个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认知外界到完善外界认知再逐渐转变为自我认知的过程,随着生理的变化,他们往往具有思维的敏锐性、独特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想要快速地融入周围环境,和同龄人打成一片,因而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另一方面,在合群的同时又希望仍然具有自己的个性。国产动画作为一种自身吸引力极强又易于获得的娱乐形式,不仅为青少年的沟通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通过自身对动画的理解并表达自身观点,又可以很好地塑造具有个性特征的形象。在青少年长期接触国产动画的过程中,国产动画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并未完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但区别于儿童而言,该阶段的青少年在智力上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反应能力快、观察事物敏锐、模仿性强、善于思考,情绪饱满、猎奇心理强、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与幻想。但由于现实生活中阅历不足,加之身体成熟与思想发展的不平衡,让其对很多事物缺乏准确的认知,并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与他人评价的影响。这样一来,作为被青少年主动接受的动画正好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奇的个性,他们很容易在影片剧情、人物塑造、音乐设置等方面完成自我投射,产生强烈共鸣。
因此动画中表现出来的是非观、善恶观、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论正确与否,都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及教育作用。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群体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和诱惑的特点,这也是在研究调查中为什么仍有部分家长对青少年观看动画存反对态度的原因。一方面,部分青少年不仅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均用于观看动画上,甚者还将动画带上了课堂。董小苹等调查发现,反对自己孩子喜爱动画的家长有20.1%,反对学生喜爱动画的老师占18.7%,且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容易遭到家长和老师的反对。究其原因,接近90%的家长和老师认为看动画这一兴趣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仅有不到2%的家长和老师是因为担心孩子会受到动画作品中暴力、血腥、色情等负面信息的影响。事实上,通过对青少年自身的采访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观看动画对自身学习影响很小。相比游戏而言,具备一定基本认知的青少年沉迷动画的可能性小得多。
中国作为一个具备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被国家视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动画制作者、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发自内心的交流互动,具有其他传播媒介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其受众群体的特殊性,更是让动画制作者具有肩负重任之感。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总是通过文化的方式向下一代及其他地区传播,灌输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如我国首部3D动画的《秦时明月》,以与时代接轨的表达方式,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事实糅合为一体的故事情节,用动画这一广受青少年喜爱的载体呈现给大家,不仅很好地促进了动画产业的经济发展,更对宣扬我国传统文化,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产生了巨大作用。
三、建议及措施
第一,尽量摆脱受众群体对国产动画定位儿童化的刻板印象。动画制作人在编制动画时,要结合时代特征、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特征,勿将动画创作停留在单纯的语言逗趣、滑稽人物形象的层面,而是要深挖具有逻辑推理或令人思考后能会心一笑或有所收获的故事情节。比如宫崎骏先生的《幽灵公主》就成功地让受众群体在享受故事情节、视听盛宴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现代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即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变异。他让青少年了解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并非世界中心的唯我独大的思想。
第二,在设计人物形象时,避免粗暴语言及行为。要注重人性教育,避免单一乏味的说教,从人性温暖出发讲故事,唤起受众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家长及老师对动画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的期待。
第三,动画情节的设置上,一定要与现实生活接轨。尽管动画在青少年心中一直是世外桃源、梦幻王国等美好世界的代名词,但如果完全脱离实际的在一部动画中出现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则会让青少年对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以及对人物、事物的判断失去理性的标准,毕竟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人与十恶不赦的坏人。一部好的动画,既应该具有生动活泼、大同社会的美好,也应该揭示生活中肯定会出现的困难与不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给青少年带来愉悦感的同时,促使他们更多的思考与努力。
此外,在关注国产动画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外来动画的“入侵”。既要理性看待外来动画占国内动画市场绝大比例的事实,也要充分吸收外来动画在故事情节、角色塑造、美术风格等方面的优点。并且在引进国外动画时,需有针对性的、分级别的引入,避免青少年接触如色情、暴力、扭曲真善美等不好的作品。在动画与受众群体的匹配问题上,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分级政策。只有当所有动画有了明确的分级标准,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适合他们的动画盛宴。
注释:
*本文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校级教学立项“动漫艺术选修课在非专业院校的教学与实践研究”(项目号:132618)的终期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红利.青少年动漫文化流行及其影响的思考》[J].兰州学刊,2009(5).
[2] 陈立思,李宗浩.日本动画与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75-79.
[3] 宁翔.动漫产业发展之新思考[J].电影评介,2009(15).
[4] 檀传宝.大众传媒的价值影响与青少年德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谭 燕,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