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记录

2014-04-29 00:44于文杰
中国摄影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手柄光圈对焦

于文杰

在适马的相机产品线中,S D是数码单反相机,DP则是便携相机。从2008年开始,适马DP系列便携机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包括:DP、DPS、DPX、DPM以及今天的DP Quattro。从初代DP到DPX都是基于1400万像素FX17-78-F13D传感器基础上进行小幅改善,主要修正包括对焦、存储、影像处理速度等方面。DP Merrill则搭配基于SD1的4600万像素Foveon X3传感器。而最新的DP Quattro则是DP系列第一次领先SD系列更新核心传感器,采用了最新的Foveon X3 Quattro图像传感器,这也是该系列产品命名的由来。目前无反光板系统越发成熟,适马一反“常”态的做法或多或少的流露出对全新DP Quattro系列寄予厚望。

笔者一直对50mm镜头情有独钟,从胶片到数码、从APS到中画幅都习惯性以标准镜头拍摄。习惯的距离、习惯的视角,这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是摄影人与影像之间的共鸣。这也就是我为什么选择了等效焦距为45mm的DP2 Quattro(下文简称:DP 2Q)。

画质灵魂

我们生活中的万千色彩都是基于RGB既红、绿、蓝三个原色组成,目前除了适马所使用的Foveon X3传感器以外的感光元件均采用传统Bayer结构(富士的X-Trans CMOS严格意义上讲也属于是Bayer结构的改进型,都属于马赛克式传感器)。

传统Bayer感光元件的红、绿和蓝色像素点采用平面分部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就是在单一面积内拥有对应数量的集成电路,每个像素点通过滤镜来感知不同光波强度。在Bayer结构RGB数量分布约为1:2:1。因此想获得一个颜色,需要三个像素的数据,通过混合计算得到近似颜色。

全新的适马DP 2Q搭载了最新的Foveon X3 Quattro图像传感器。不同于以往使用的Foveon X3传感器,全新的Foveon X3 Quattro传感器不再是1:1:1的RGB像素分布,而改为了红、绿、蓝=1:1:4结构,可见光根据波长拥有不同的穿透性,蓝紫色波长较短穿透能力较弱置于最顶层同时撷取光线及色彩;绿色较红色波长短,分别置于中层和底层只撷取色彩信息。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获得顶层高分辨率信息同时有效控制高密度电子器件产生的信噪比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噪点),同时完整采集RGB色彩信息,保证色彩还原更加真实。

外观造型

2014年日本CP+展会前夕,海外网站流出名为“SIGMA Quattro dp2”新机图片。从流出图片来看,新机造型非常激进,一扫传统形状结构,网络上对这个激进造型众说纷纭,总的概括毁誉参半。当你真正摸到这台相机的时候,就会打消一切顾虑。

从历代DP机型来说,DP 2Q是机身厚度最小的,但这个说法并不包括手柄部分。机身主体部分厚度约为2cm,出门通常是立着插在摄影包里,如果DP Quattro系列可以有配套腰卡会非常方便,参考上世纪90年代BP机的携带方式。机身顶部设计简约,金属CNC工艺前后双拨轮,集合在前拨轮中央快门按钮,MODE按键用来切换曝光模式略凸出于机顶,电源开关则设计在MODE按键一侧略凹陷于机顶平面,扫街时DP 2Q最佳手持方式是虎口背向于手柄,拇指在内、四指在外。扫街抓拍,拇指可凭凹陷手感盲操快速开机,迅速进入拍摄状态。Foveon X3 Quattro传感器善于捕捉光线变化,独立热靴很重要,通过搭配机顶灯、布光引闪很有玩头。最重要的是,官方新款VF-41光学取景器全面升级了,金属CNC本体+光学玻璃,较之前的塑料玩具强不少,可惜这次没拿到,有点遗憾。

DP 2Q是首次在底部设计防滑橡胶垫,在单反中已经很常见了,主要用以对底部保护,在安装快装板时可起到防滑脱的作用,便携机上确实是不多见的设计。右侧手柄位置为电池仓,由于Foveon X3 Quattro海量的数据处理功耗确实不小,上一代机型的电池续航一直让用户比较头痛,新机型更换了新型号电池并且通过True III新的算法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DP 2Q机背按钮集中在右侧手柄位置,以手柄台阶区分两个按键区。回放键相对独立,平键帽区分于其他按钮便于盲操。删除键与AEL曝光锁定共用。在实际使用中拇指习惯在十字键左侧凸起位置,可以覆盖到两个区域较为方便。新机配置3英寸92万像素液晶,一体化的钢化玻璃面板看起来整体性很强。

受主体结构以及镜头设计等方面原因,适马DP 2Q比上一代DP2 M重约65g,这个指标与一台入门单反机身相当,体积上却小很多。环顾下来,DP 2Q的设计精细度很强,每一处设计经过推敲和验证。从Art系列镜头开始,适马一直在通过不同的材质与表面工艺来提升观感,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成功的,新的DP系列也深得其中精髓。

镜头设计

目前DP系列以镜头焦距区分,分为1、2、3三款不同相机,D P 1系列等效28mm广角镜头、DP 2系列等效45mm、DP 3系列等效75mm。

DP 2Q并没有更改前代DP Merrill系列的镜头设计,滤镜口径却由49mm增加到58mm。原因在于对焦辅助灯、对焦系统设计在镜头内部,体积也相应增大。光学结构延续DP 2M成熟的设计,素质早已获得认可。镜头结构是成熟的6组8片设计,包含一片非球面镜片,9枚光圈叶片,最大光圈F2.8。

有不少人抱怨过DP系列的镜头为什么不做成大光圈镜头,F2.8相对于 F1.8、F1.4还是有些小。在我看来,DP系列是面向精准用户群考虑。首先从体积方面,如果更换成更大光圈F1.4会对便携性造成很大影响;其次,大光圈镜头镜组直径更大,一方面不容易控制边缘素质,同时对焦驱动负荷会加大,对焦速度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再次,DP系列三款机型可以从拍摄题材上精准划分,DP 1系列面向风光;DP 3系列面向小品、微距;DP 2系列则更加倾向于人文题材,他们用途不一,味道不同。在属于DP 2Q的摄程内,这颗镜头从最大光圈开始就拥有极佳素质,摄影人可以从容的控制景深。

也许与我长期使用50mm镜头有关系,DP 2Q上手很容易,对焦系统较之前提升较为明显,即使在暗光低反差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对焦辅助灯也可以迅速果断合焦。

实拍效果

得益于Foveon X3 Quattro传感器全色彩信息,DP 2Q在黑白表现力上非常出色,完整的色彩信息在SPP软件中可以从容控制黑白灰阶。一直以来我用DP系列拍摄的很多黑白影片。借助于Foveon X3传感器优势,DP系列拥有完整色彩讯息RAW文件在SPP软件中调整范围更大。熟悉适马传感器的喜好,在前期更多保留高光细节对后期调整十分有利。

其实DP 2Q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新加入了虚拟水平仪、机内增加了21:9剪切比例,通过SPP双倍输出10000px长边JPG等等。其实,我更愿意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来说说我眼中的DP。从2008年开始使用DP至今,慢慢认识它,慢慢了解它的性格、脾气,慢慢学会用它的方式去和她相处,DP需要一个懂它的用家而不是玩家。在我看来DP 2Q是一台纯粹的相机,它没有华而不实的功能,没有张扬的外表,没有大光圈。但也正因为这些,DP系列相机越来越简单,简单到让摄影人可以静心发现生活之美。

猜你喜欢
手柄光圈对焦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基于PLC控制的手柄座钻孔攻丝一体机的研发
一种多功能无线手柄的设计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
为什么厨具的手柄不是金属的?
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