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该病由鸡副嗜血杆菌所引起,病鸡普遍有眼、鼻腔及眶下窦发炎,打喷嚏、流鼻涕和脸部肿胀等症状表现。鸡传染性鼻炎发病时无日龄限制,通常秋末和冬季为多发季节,尤以冬季的发病率最高。该病发病突然,传播速度快,病鸡产蛋量下降快,易与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疾病混感,死亡率较高,养殖户因此蒙受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一例鸡传染性鼻炎病例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1 病例情况
某养殖户共饲养2 000只蛋鸡,发病时为180日龄。一开始出现10多只病鸡,其脸肿流泪,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从正常状态下的90%降至50%。蛋壳颜色较浅,数天后恢复正常。之前误认为是流感,投喂大量抗病毒药物后病情无好转。发病5 d后开始有鸡只死亡,之后死亡率逐渐上升,发病10 d后死亡20余只,该养殖户遂前来就诊。
2 临床症状
鸡群食量明显下降,部分病鸡眼眶有泪泡积聚,流泪、甩鼻、打喷嚏,鼻孔流稀薄黏液;有的病鸡精神萎靡,垂翅缩颈、羽毛蓬松、呆立、闭目;有的病鸡蹲伏于地,或将头藏于翅下,食欲基本废绝,面部、眼睑及眶下窦明显肿胀,鼻腔分泌物呈浓性干酪样,臭味冲鼻;有的病鸡头肿大,眼球深陷于眼眶内,极个别病鸡的颈部出现肿胀。
3 剖检
病鸡消瘦且胸骨突出,消化道基本无食物。脸部明显肿胀,鸡冠呈胶冻样水肿,鼻窦黏膜有充血现象,表面有炎性渗出物和黏液的凝结块。部分病鸡的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均有炎症病变,同时其眼结膜充血,眶下窦有干酪样分泌物。输卵管管壁较薄,其内有灰黄或淡黄色分泌物,卵泡出血或充血,变形较严重,部分甚至液化。病变以上呼吸道为主,心、肝、肾及胃肠未出现明显病变。
4 诊断
结合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可初步考虑为鸡传染性鼻炎或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禽霍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或维A缺乏等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及病原学诊断可确诊为本病。
5 治疗
磺胺类药物是鸡传染性鼻炎最为敏感的药物,应首选该类药物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应全群用药。由于本病的病程较长,因此治疗时应持续使用2个疗程。对于产蛋鸡,可使用100 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兑水200 kg,连续使用3 d。之后为防止复发,应隔3~5 d再治疗1个疗程。对于育成鸡,可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0.2%拌料,连用2 d。然后0.1%拌料连用2 d。为防止复发,应隔5 d后再重复使用1个疗程。如病鸡的病情较严重时可每只肌注5万~10万单位青霉素和链霉素,同时每只使用100~200 mg庆大霉素,连续使用3~5 d,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此外,还应将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按每100 kg添加10 g)加入饮水中全天饮水,连用3~5 d。
6 预防
为降低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疫苗免疫。对于20~60日龄的雏鸡,可使用鸡传染性鼻炎灭活油苗,肌注首次免疫,80~100日龄后可肌注二次强化免疫。②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保持鸡舍通风,维持适宜的养殖温度,严格消毒。一般情况下,鸡群体质较差、室内外突然降温或鸡舍通风不良均有可能诱发鸡传染性鼻炎。另外,经调查表明当气温急剧下降时,本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气候波动,提前了解和搜集可靠的天气预报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做好相应准备。还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定期给鸡舍通风换气并对其严格消毒,努力减少病菌传播的可能性,为鸡群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此外,还应重视提高鸡群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
综上所述,为防治鸡传染性鼻炎,应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同时与免疫接种相结合。还应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还要提高与症状类似疾病的鉴别能力,尽量避免误诊。(编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