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相梁
在大庆工作40年,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在冬季拍钻井?
钻井生产四季都忙,而冬季最甚。因为只有在冬季,大片沼泽湿地、河湖沟汊封冻,各种车辆设备可以施展作业,井队“整拖搬家”也相对顺利。然而,冬季钻井难度最大,各种钢铁钻具冷滑如冰柱,稍一不慎就有险情,作业非常艰苦。钻工冒着-30℃以上的严寒,与轻则上百公斤、重以吨计的钻具打交道,力度大,动作猛,肢体语言丰富、生动。钻机一旦开钻,24小时昼夜不停,钻工轮班作业,几百根钻杆一寸寸、一根根打到几千米深的地下油层。寒风里,汗水形成的蒸汽慢慢透出棉衣,在工服表面形成一层白霜,钻工眉毛和棉帽上结着串串冰珠。
“80后”钻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大学毕业后到井队工作,有的父辈就是钻工。他们有知识,有激情,善于钻研,勇于吃苦,已成长为钻井生产的业务骨干。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工作,拍摄久了,我看着都枯燥,曾不止一次地问:有没有烦的时候,有没有想换个工作的想法?他们说:“说真心话,有时候感觉也很枯燥。但是,我们是学石油工程的,在井队工作一来在事业上打个好基础;二是收入上也多一些。在机关一个月几千元,房子都买不起,更不能想车子了。”“在井队大学生很多,钻井技术提高了,对油井质量要求也高了,没有知识不行。”“国家需要石油,不打井,哪来的油?没有油,你们的车怎么往井场跑啊。”看着他们高强度的劳作,听着他们真诚的话语,新一代钻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心井队工作,无怨无悔为国家打井,深深地感动了我。
作为纪实摄影,如何拍摄才能真实表现出钻工的工作生活和精神风貌呢?我想,钻井是钢铁与岩石硬碰硬的活;钻工说的是实打实的话,这都来不得半点假把式和矫揉造作。只有多跑井队,多了解钻工,不怕辛苦,才能拍出有真正纪实意义的作品,因为“纪实摄影贵在直接的真实”。
这些年来,我始终抱着这种信仰拍摄钻工,时时告诫自己不要耍小聪明,老老实实去拍片,决不要求钻工重复已完成的工序或重现过去年代里曾经的场景,全力做到原汁原味地反映钻工的工作生活状态,并直接地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由于工作的原因,早晚和双休日是自己拍摄创作的主要时间,风雪天更是。凌晨,星星还没隐去,我便身着石油服,头戴安全帽赶到现场,钻台上下、工人驻地,有时一天要跑三四个井队。一路下来,往那儿一坐,腿软,腰酸。为了俯拍钻台,还十几次爬上二十多米高的井架,为了拍一个工序或一个场面,凌晨以后回家也是常有的事。
然而,苦也是乐,我高兴的是,我的镜头没有辜负它所面对的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石油钻工那种不畏艰苦、敢于担当、严细认真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给我动力,给我激情,让我拍出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石油钻工的工作生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