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内容体系框架、研究企业参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和培养方案的制订,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途径,广泛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和拓展。研究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0 引言
以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气控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规范意识、敬业勤业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打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
1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模式
一个模式:即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引入、任务驱动”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校企合作创新,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基于企业现场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为主的项目化教学体系。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或实验、实习用教学指导书,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指导能力和教学改革经验。自制一些教学或实验用教学设备,进一步满足课程教学条件。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学术课题,提升科研能力。
引入工程项目,以任务驱动为切入点,每个项目设有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围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精心设计了工作任务。通过几个分任务将理论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融合,让学生在操作中完成项目相关参数的选择和项目内容设计,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
2 基于“工作过程,市场需求”导向
二个导向:即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导向,基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求提高高职高专机电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校知名度。可提高教师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就是以典型的工程项目为案例,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先分析其典型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要求,按照职业要求设计专业知识模块和项目案例,实现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紧密跟踪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产业发展的新动态、科学技术的新进步,按照行业、企业和各类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有用人才。
3 执行“职业标准,岗位任务”融入
三个融入:即职业标准融入教学标准,岗位任务融入学习任务,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职业标准融入教学标准,即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及时渗透到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中,课程体系的设计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和评价体系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证书来确保,进一步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岗位任务融入学习任务,即分解工作任务,形成教学情境和学习任务。岗位任务综合性强,具有实用性、通用性,先进性。突出了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即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渗入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渗透到课程文化,并在课程教学中贯彻企业文化思想,企业文化长期浸润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通过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途径,使专业文化充满了企业文化的特征,学生进入企业后增加亲和感,推動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4 注重“区域经济,校企工学”结合
四个结合:即注重地方区域经济特点和学校专业有机相结合,注重工学结合,注重校企结合,注重教室+车间相结合。
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发挥电气控制专业特色,主动将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伙伴关系,一方面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形成合力作用。
注重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企业专业技能。注重开展企业实际项目的技术服务和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的技术服务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产实际,熟悉现代化生产工艺,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并在实际开发工作中培养自己的技能。注重教室和车间相结合,学习环境仿照企业环境建设,教室就是车间。学院的教室搬到车间。实现了教室与车间合一、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策略培训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5 依靠“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共建
五个共建:即队伍共建,基地共建,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课堂。建立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为校企合作提供思想指导,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校企合作“TET”三力合一模式。
队伍共建。即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积极引进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聘请企业名师专家、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特别是重点培养具有专业优秀骨干教师潜质的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基地共建。即按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地利用企业设备,使实训室车间化、工厂化。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作用,聘请各类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
计划共建。即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建议。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计划,保障职业院校培养优秀人才。
课程共建。即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围(下转第83页)(上接第1页)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进行课程改革,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课堂共建。即在实践中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程师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把来自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形成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机制。
6 结束语
通过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推动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同时对“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领课程的全面教学实施起示范作用。通过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建设,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健全有利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立足于地方企业,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贤.运用“订单教育”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6):64.
[2]吴江贤.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J].职教论坛,1999(08):29.
[3]吴江贤.职业教育与班组长培养[J].成人教育,2004(03):47.
[责任编辑:陈双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