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白·中国白

2014-04-29 22:58:58舒曼
艺术品鉴 2014年12期
关键词:德化白瓷观音

舒曼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泉州港临近的德化,制瓷多且美。大批商贾云集,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盛况难以想象。由于马可波罗带回了德化白瓷,加之他的宣传,意大利等学者将德化白瓷戏称为“马可波罗瓷”。

德化白瓷与众不同,先是透光性极好,为群瓷之冠,其次可塑性极强,无一不能塑造。见过明朝德化观音的人无不为之惊呼,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竟栩栩如生,恰到好处。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中国白”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如此,在刚刚结束的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秋卖中,明十六世纪德化白釉达摩立像(《何朝宗》款)以14,440,000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德化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也就不足为奇了。

11月26,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今秋三场落下帷幕。本次拍卖最值得瞩目的是两个世界拍卖纪录的刷新:一个是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48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国际拍卖行的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另一个便是明十六世纪德化白釉达摩立像(《何朝宗》款)以14,440,000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德化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

偏安一隅的福建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东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理位置优越,离港口近,便于海运,瓷器交易非常频繁。1998年东南亚出水的黑石号唐代沉船,60000件文物中就有3000多件德化白瓷,品质高贵,器型丰富,其中的经典作品反映了唐代白瓷的最高成就。17-18世纪,至少有几千万件德化白瓷运往欧洲各国,至今还随处可见之踪迹。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着:

"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

德化白瓷的特性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要求,而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当两者结合在一起各显神通之日,正是中国陶瓷感动世界之时。也正是马可·波罗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而整个元代德化瓷器在海内外的一个良好的销售市场,为德化窑在后代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

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也称象牙白,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德化窑也达到了全盛巅峰时期。德化白瓷的胎骨细柔坚致,釉水洁净匀厚,与胎骨结合紧密浑然一体,呈色温润雅致。如凝脂冻玉,剔透光滑,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声音清悦悠扬,铿然作响。自独具一格的“象牙白”瓷问世以来,以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润雅静的种色、如脂似玉的瓷质以及优美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在异彩纷呈的瓷器之林中,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被推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中国白”的盛誉。

德化瓷器瓷塑胎质优异,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之称,别有情趣。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世音"有彩画者,有坐像、立像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评价德化窑,“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

明清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时期。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交通史上空前未有的盛举,这次大规模的远航贸易开辟了太平洋至印度洋的航线,对后来东西方贸易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海路交通自进一步拓展,瓷器的外销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行销的范围还是数额,都远远超出了宋元时期。虽然泉州港这时期在海外交通的地位趋于衰落,但是泉州地区的陶瓷器仍然通过民间商人或其他途径大量输往海外。明代主要从福州港、漳州港输出,明末以后改从新兴的厦门港。与闽南地区进行贸易的有东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亚的伊朗、伊拉克和非洲东海岸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35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中国瓷器。

德化瓷器凭借着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理条件和自身高超的工艺水平,很快就成为中国的一种外销瓷。并在以后数百年间盛烧不衰而名扬海外。

香港佳士得此次拍出的便是明十六世纪德化白釉达摩立像,这座立像高16英寸,约40厘米,是晚明瓷雕大师何朝宗之代表作。

明代以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一代瓷雕大师为代表的德化瓷塑艺术已独树一帜,获得了高超的成就,他们着力于脸部神情的细致刻画和整体造型及衣纹处理的讲究,形成了德化瓷塑造型精巧美观、人物神形兼备、衣纹深秀洗练、线条飘逸流畅和精雕细刻、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

何朝宗,又名何来,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驰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早期善于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他为德化宫庙泥塑的有: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深刻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个性,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有的保留到清末和民国时代。他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既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

德化窑的瓷雕人物取材十分广泛,主要有渡海观音、披坐观音、送子观音等各式瓷观音,以及如来、弥勒、罗汉、达摩、寿星、帝君、八仙、土地等神仙佛像。此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被选作瓷雕创作的题材,其取材之广、品种之多,不胜枚举。

德化窑瓷工艺人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洁净、杂质少等特点,又大胆创新,注意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匠心独具,以堆塑、刻划、贴花、印花等各种工艺手法极力追求器物的造型美,或将人物、动物形象与器皿融为一体,或摹拟瓜果花叶象生成型,创造出巧夺天工、令人赞不绝口的白色艺术品。

何朝宗的瓷雕作品,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着意人物外表衣纹的刻划修饰,线条深秀洗练,柔媚流畅,圆劲有力,形神兼备,独具风格神韵;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达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整体塑造与细部刻画的完美结合。同时,何朝宗所塑的瓷雕,摒弃了繁琐庸俗的彩绘,而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不仅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同时更注重刻划人物性格的完备,使人物显得格外慈祥、温柔、娴淑、善良和圣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塑造的瓷佛像流传国内外见于文献记载:有释迦牟尼、观音大上、弥勒、达摩、罗汉、吕洞宾……而尤以观音最负盛名。当时民间称赞他所塑造的观音“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被称为“何来观音”。他所塑的观音,体态丰盈,面庞俊美,超凡出俗,神态慈祥静穆,衣纹深柔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济,形神兼备,加上注意原材料的精选,他所用的瓷土、釉药都比当时德化一般白瓷有独优之处,配上“象牙白”瓷土,使瓷佛显得质地滋润莹厚,胎骨均匀坚硬,美如脂玉,令人爱不释手。他所塑造的其他古佛、神仙,在造型方面都能别有立意,独具风格神韵,从整个形象看来,修短合度,立体感强,衣褶线条,飘逸生动,栩栩如生,不仅塑出了各种人物的特定仪态,且能表现出特有的思想性格。

关于何朝宗作品的数量,据英国收藏家唐纳利著的《中国白——福建德化白瓷》认为,何朝宗的作品总数可能达到1000件。但据实际情况统计,目前存世量有40余件,且大多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私人手中少之又少。

由于德化白瓷特殊的品质,现在的收藏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将德化白瓷品收入囊中。专家表示,对于德化窑白瓷器的鉴定,一般应掌握以下五个要领:

一是目视表面观察: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红,犹如东方少女之脸白中泛红;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黄,犹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犹如猪油凝固时之白。

二迎光透视观察:明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粉红或肉红色。明代中期胎色白中泛肉红或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牙黄或牙白色。当然,迎光透视观察各个时期所显颜色,也会因作品的厚薄、配料的微少差异,以及烧制时温度控制的微小差别而出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凡古代德化白瓷或青花瓷,不管其厚薄,迎光或灯光透视全部均应透光,如不透光就是赝品。这是判定真伪德化瓷器的一项重要依据。

三是釉面光亮度观察:仿品釉面一般光泽度过亮,给人以刺眼感觉。真品釉面温润弱光。

四是从制作工艺上观察: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形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犹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正、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真品判定一般应掌握以下三个要领:

一是看,方法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易损部位有无断裂痕,界面是否为旧痕。

二是闻,方法是把瓷器放在一个无任何异味器皿中一段时间,然后在房间或办公室内确定无风静止的状态下,将器物迅速从器皿中取出的一瞬间,立即用鼻子闻断裂口及其它部位之味道。

三是舔,方法是先刷牙漱口,清除口腔中异味后,在物品的无上釉部分轻轻舔一下,接触面尽能大些,看是否有异味,一般情况是,凡舌头感觉有轻微“麻”之现象,这件物品通常是使用过酸性化学药剂浸泡过。

猜你喜欢
德化白瓷观音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景德镇陶瓷(2022年2期)2022-08-16 10:11:08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陶瓷学报(2021年3期)2021-07-22 01:05:38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06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观音(七绝)
宝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6
观音乘凤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0
德化也有五彩
丝路艺术(2017年6期)2017-04-18 13:58:27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海峡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1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