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军
禽曲霉菌病,也俗称曲霉菌性肺炎是一种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的,发病部位主要在呼吸器官。家禽和野生鸟类都是易感动物,雏禽发病多,常引起急性爆发,死亡率高达50%以上;成年禽发病少,以散发为主。本病的典型特征是在肺、气管、气囊内有炎症和长有肉芽肿结节,还可以转移到眼、肝、脑等组织。还可以引起人患肺炎,危及人类的健康,对人畜危害都很大。本文结合我县一例鸡场的发病情况,阐述了本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预防措施
1 发病情况
我县某镇的杨某的养鸡场出现病情,病鸡张口呼吸,相继出现死亡。杨某最近新进一批雏鸡2 000多只,正处在育雏阶段,发病的时候在12日龄左右,不知何故雏鸡不明原因的死亡,3 d内死亡死亡150多只,先后用抗生素土霉素、恩诺沙星、链霉素等治疗,没有明显效果。于是前来我处咨询,确诊为禽曲霉菌病,经过治疗,病情已有好转。
2 病原
此病的病原为曲霉菌,是一种有菌丝形成的真菌,分布广泛,各种环境中都可以发现。其中最常见、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菌,存在于垫草和饲料之中。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还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等。
烟曲霉的生长能力和对理化作用的抵抗能力都很强,在37~42℃的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的生长,120℃干热1 h或者早100℃的沸水中煮5 min,才失去发芽能力。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也很强,仅能使其变弱而不能杀死。2%的甲醛10 min,3%的石炭酸1 h,3%的烧碱3 h,才可以使其致弱。
曲霉菌还可以产生毒素,引起动物痉挛和麻痹,这些毒素大多是蛋白溶解酶,使宿主的机体组织受损。
3 临床症状
大多的病雏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多,但是和其他疾病不同的是该病的病鸡呼吸不伴有啰音,口渴,下痢,食欲不佳,进行性消瘦。常常呆立或卧在角落里,无声无力的张口喘气,机体衰竭,痉挛而死。有的在一侧或者两侧眼球产生灰白色浑浊,眼睑下有干酪样物质沉着,角膜溃疡。严重的结膜囊感染,眼中有分泌物出现。还有的没有呼吸症状,而出现斜视,不能站立,步行困难等神经症状,饮水、采食都非常困难,这是脑型病例的典型症状。
4 病例变化
对病死的雏鸡进行解剖,病灶主要在肺、气囊、气管、支气管上,有关的实质脏器也发生有病变。整个肺脏有散在的黄白色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结节内呈黄白色干酪样。急性病雏,看不到结节,只见到淤血,整个气囊壁肥厚,有散在的结节,有的成为很大的丘状隆起或者呈现黄白色圆盘状,表面稍凹陷或呈同心圆状、变硬,切面中央见有干酪样坏死组织渗入。肝、脾、肾、卵巢表面上也有圆盘状结节出现;与空气接触的气囊等处的圆盘状结节表面,有的可以看到轻微的带蓝色的菌丝附着。在肺泡、支气管中,可看见黏液、纤维素、细胞核分解产物,堵塞气管,菌丝贯穿管壁。
5 诊断
根据此病的典型症状,在支气管内有栓塞、肺淤血、结节等病变,可以基本得出结论。但是确诊还需要实验室检测,取黄白色结节内容物,用20%的氧氧化钾滴在上面侵泡,压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菌丝体、孢子,说明有曲霉菌存在。通过这些可以诊断病雏为鸡曲霉菌感染。
6 治疗
6.1综合治疗
将病雏从原育雏室转出来精心治疗、饲养,并将污染的垫料和饲料清除干净。用20%的石灰乳彻底消毒后,换成新的垫料,并饲喂质量好的饲料。
每天给鸡群1∶2000~1∶3000的硫酸铜溶液来代替饮水,连续3 d,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病鸡采用碘化钾来治疗,每升水中加入5~10 g的碘化钾饮水,效果不错。
制霉菌素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雏鸡3~5 mg,成鸡15~20 mg,混在饲料中饲喂,连用3~5 d。
6.2 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方1:鱼腥草60 g、蒲公英30 g、筋骨草15 g、桔梗15 g、山海螺30 g。煎汁代替饮水,可以供给100只10~20日龄的幼雏1 d饮用,连服1周。
方2:肺形草48 g、鱼腥草48 g、蒲公英15 g、筋骨草9 g、桔梗15 g、山海螺15 g,煎汁代替饮水,可以供给100只10~20日龄的幼雏1 d饮用,连服1周。
方3:在饲料中加喂大蒜,每只5 g,2次/d,连用3 d。
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5 d内都恢复健康。治疗期间有少量死亡。
7 小结
本病多发生在3周以内的雏禽,多呈急性流行,死亡率较高,慢性时死亡率不高;成年禽很少发病,主要是慢性型,如没有其他疫病并发,很少死亡。除了主要的肺炎型病症,还有眼型、脑型等。从真菌生态分布的观点来看,本病的发生,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以发生。
本病的发生都和生长霉菌的环境有关,常因饲料、垫料被曲霉菌感染,吸入了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采食了霉菌感染的饲料而发病;初生雏感染是由于在孵化过程中霉菌穿透蛋壳引起的。过度拥挤、潮湿、通风不好都是诱发此病的因素。我县7月份发生的这次鸡曲霉菌感染,和当时阴雨连绵、潮湿的季节关系很大。
预防本病的关键就是科学的饲养管理,保持饲料新鲜,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发霉垫料;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禽舍内干燥、防止积水、潮湿;饲养密度要合理,不能太拥挤。■(编辑: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