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崇友
[摘 要] 夏花鱼种因出塘正值夏季,故称夏花。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山区池塘需要生产者付出精心的劳动工作,才能达到高密度的苗种生产模式,培育出理想的夏花鱼苗。本文主要分析山区池塘培育建鲤夏花鱼种高密度技术。
[关键词] 池塘 培育苗种 施肥与注水管理 夏花鱼苗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73-01
为了提高山区池塘培育夏花鱼种的生产效果,笔者经历了20多年的生产实践,要想获得培育理想的夏花鱼苗,是生产者的要求和目的。在苗种培育过程中,特别是山区池塘需要生产者付出精心的劳动工作,才能达到高密度的苗种生产模式。其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一、培育苗种池塘准备
作为饲养夏花鱼种的池塘,应做好池塘的严格清整、消毒。采用干塘施药方法,效果比较理想。施药时要因塘而异,施药时要突出重点、洒药均匀、操作细致,一般应选生石灰溶水后及时施用,过2-3天后,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把药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消毒后需经5-6天即可注入新水,进入水质培育阶段。
二、加强施肥与注水管理
在鱼苗(水花)发塘前的6-7天就向培育池注水,在注水时要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在注入口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饲养池注水应在鱼苗放养前6-7天,按亩水面施经过发酵的人畜粪便200-300kg作为基肥,让水质变肥,培育丰富的天然微生物铒料,提高水花鱼苗培育成活率。
三、加强水位管理
培育鱼苗(水花)的池塘,尤其是在培育早期,水温还处在较低环节,培育池的水位要浅,将水位控制在40-50cm为宜,容易使饲养池水温升高,促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繁殖加快,提高浮游生物生长密度和速度,有利于鱼苗摄食和生长。随着施肥和投铒,饲养池的水质逐渐转肥,加之鱼苗的个体日渐长大,饲养池的鱼苗需要扩大活动空间,需要调节饲养池水质。因此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必须适时加注新水,提高水体溶积。每次加注新水的间隔时间在通常情况下应掌握在6-7天一次,但在实际生产中还要看水色、看鱼情、看天气等情况而定。每次加注新水的水位在10-12cm为宜。使饲养池的水质始终保持在活、爽、嫩的良好状态,让鱼苗随时都能吃到适宜的生物食料和人工铒料。
四、加强水质与密度环节管理
鱼苗(水花)发塘应掌握在饲养池施肥后的7-8天进行为好。在此时间内放苗正是轮虫繁生长的高峰期,是水花摄食的有利时间,能提高成活率的关键环节。鱼苗发塘时应注意:①鱼苗(水花)放塘时要尽量避开阴雨天气;②在鱼苗放塘时要尽量避开高温;③鱼苗放塘时温差不宜过大,应调节一致,温差应在±1℃。鱼苗(水花)发塘密度,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培育夏花鱼种鲤、草鱼、鲢鱼、鳙鱼,每亩分别为15万尾、12万尾、13万尾。
五、加强投铒技术管理
鱼苗(水花)发塘,每天投喂3-4次豆浆后,制浆全池泼酒。投喂量按每亩每天用黄豆4-5kg,浸泡8-12小时后,每天投喂时间安排在:上午8:00-9:00,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4:00-5:00。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将日投喂量作适量的增减,日投喂量调整看水质、看水位、看鱼生长方面确定。日投喂2次的时间应安排在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鱼苗(水花)放入饲养池经10-15天的饲养管理,鱼体生长至2-3cm的鱼种时,应组织销售和分塘培育寸片鱼种。
六、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不论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巡塘是生产者全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鱼苗发塘后每天都必须坚持早、中、晚至少3次巡塘。观察鱼活动、密度与生长情况,池水水质有无变化、溶氧值数如何、水位是否适宜,及时打掉岸边及池内杂草、清理敌害生物及池水中的污物、保护饲养池环境卫生。在观察中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给予解决,要及时填写池塘生产日记,做好鱼苗生产管理记录,以便来年和下次进行生产总结分析,才能达到培育高效目的。
荔波水产站苗种装運现场
荔波县水产站苗种生产现场
参考文献
[1]吴方禧,黄邦星. 建鲤引种繁育及成鱼养殖技术[J]. 水利渔业,2001,06:22-23.
[2]包华驹,方玉珍,江龙. 黄颡鱼夏花鱼种高密度培育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08:2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