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线争相上市

2014-04-29 20:38王漪
投资北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电影院线

王漪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十余年间,为国内观众带来更多中外优秀电影的同时,也让各大院线发展迅猛,电影院和屏幕数量保持增长。根据中国证监会今年以来相继发布的IPO预披露名单中,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均赫然在列,让院线迎来一波“上市潮”,争夺“院线第一股”也由此成为近期资本市场的最大看点。

老大与追赶者

同样是看电影,对于去哪家电影院,观众会考虑价格、服务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而从资产结构来看,目前国内电影院线排名前列的企业主要分成三类,一类是以中影星美、上海联合为代表,具有国企背景,由国有电影集团组建,通过与电影院签约加盟的方式合作;另一类则由民营企业投资组建,以资产联结为主、签约加盟为辅;还有一类民营院线纯粹依靠资产联结。

万达院线去年的票房收入位居全国院线首位。截至2013年末,拥有已开业影院142家,共1247块银幕。这些电影院全部直营,并且已经实现标准化,同时主动参与影片发行,布局电影产业上游。金逸自2004年成立以来,主要以“自营+加盟”的形式扩张。截至今年3月底,金逸院线在全国共有185家影院,包括自有的114家影院以及71家加盟影院。相比万达与金逸这两家民营企业,老牌电影厂上海电影集团在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布局更加完善,截至2013年底,上影股份旗下共228家影院,其中加盟影院200家。但此次选择了联合院线及东方发行作为上市资产,表明上市的业务仅为院线和发行。

根据各自预披露的招股书,三家都将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放在了扩张影院上。万达院线方面表示,20亿募集资金中将有16亿元用于新建50家影院;而金逸此次拟募资8.1亿,用于在全国投资建设40家电影院;上影则计划将拟募资9.68亿元中的7.42亿用于在14个城市投资建设34个现代化多厅影院。

为了登陆资本市场,中影集团此前组建了一家股份制公司中影股份,去年全年营业收入达42亿元,这相当于A股几家影视公司的营收总和,占据着中国电影行业里的霸主地位。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67亿股新股,不涉及老股转让,公司拟募集资金46亿元,主要用于补充影视剧业务营运资金、数字影院投资等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上涨,但企业的净利润却处于下滑的趋势。根据201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关于用于影院放映之电影”的谅解备忘录,中影集团不再委托中影股份从事进口影片的具体业务。从此之后进口分账影片总票房收入的1.5%和买断影片管理费,将从中影股份的发行收入中上缴至中影集团,因此受到这一政策红利消失的影响,进口分账影片发行环节的成本占比大幅上升,中影股份2013年净利润较2012年下降23.52%。

从表面来看,中影股份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影视制片制作、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影视服务等电影行业所有主要领域。但其经营效率却开始低于民营影视公司。2013年,中影股份参与制作影片35部,票房过亿元的影片只有7部,平均票房产出7651万元。相比之下,光线传媒和华谊兄弟的单片票房都已突破两亿元。因此虽然短期内,中影还将保持“一支独大”的发展态势,但已然感受到了来自市场上新生力量的威胁,因此也希望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加速自身的市场化进程,巩固并扩大原有优势。

相对于要保住老大地位的国有企业,作为追赶者的民营企业则稍显轻松。万达院线依托集团商业地产发展,资金实力雄厚,在成本上占据天然优势。2005年开创了国内商业地产与电影院线捆绑发展的先河,使其院线票房收入、市场份额、观影人次连续5年名列全国院线第一名。此次招股书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万达院线及下属已开业83家影院与关联方万达商业地产达成房屋租赁服务关系。另据公开信息显示,自2012年7月1日起,万达院线按照净票房收入的11%计算。去年全年,万达院线向万达商业地产的支付费用为2.22亿元,所占营业总成本还不到7%。

众所周知,商业地产的租金高昂是当下各家院线面临的主要挑战。2011年原广电总局发布的《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促进制片发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影院年度地产租金原则上不超过年度票房的15%。但业内人士介绍,现实中不少影院租金和票房比例已经达到15%-20%的水平。上影股份提交的招股书便提到,在2014年内上影要支付的最低固定租金(不包含浮动租金)为6686万元,占营业成本的19.03%,而金逸院线去年租赁成本为1.7亿,占营业成本的13.73%。由此可见,万达院线与商业地产捆绑的方式更具优越性。

上座率的隐忧

院线制是指以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家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的一种电影发行放映经营机制。一般院线对旗下影院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2002年6月,“院线制”作为跨省市、跨地区的电影发行渠道正式实施,全国首批30条电影院线正式成立运营。截至2013年底,全国注册城市院线共46条,农村流动数字电影院线249条。城市院线中,29条院线年度票房超过1亿元,6条院线年度票房超过15亿元。

“同类企业中,最早上市的将获得资本市场更高的估值,每股的价值被推高后,募集的资金也就越多,并能在日后带来连锁反应,但对于后继者来说,投资者的新鲜度和关注度都会下降。而影院投资建设属于重资产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文化娱乐产业证券分析师姜卫平解释各家院线之所以要争夺第一股的主要原因。

而从增建电影院的角度来看,意味着能够占据城市的优势位置抢夺观众。2013年全国票房收入前十的影院中,除南京新街口影城外,其余影院均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中以北京最为集中,占据了一半的数量。根据电影产业链的分成比例,下游院线和终端电影院合计能拿到50%左右的收入,因此渠道多少决定收入,院线所掌握的终端电影院数量越多,把控市场的能力就越大。与此同时,从院线公司的营收结构上看,其主要业务收入来自电影票房收入、食品饮料、电影衍生品销售收入及广告收入,其中票房分账为其贡献了绝大部分,使得资本愿意大量投资扩建影院。

姜卫平表示,近年来电影院建设速度较快,一线城市中心区域的市场空白点已经比较少了,各大购物中心内几乎都建有电影院,而在一些人流比较大的商圈出现多家电影院共存的现象也很普遍,竞争日趋白热化。因此各家已经开始在重点城市外寻找机会,纷纷在三四线城市布局。金逸院线便在招股书中表示,此次募集资金投资建设的40家电影院将以二线城市为主,计划投建29家影院,而在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将投建的电影院数量分别是3家和8家。

艺恩咨询发布的《2013-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影院持续高速发展,国内新建影院903家,总数达到4583家,新增银幕数5077块,总银幕数达到18195块,全国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达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但在观影人次这一指标上,2013年观影人次为6.1亿人次,较2012年的4.6亿人次只净增1.5亿人次,增幅为32%。这一增幅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此前2011年这一数字是45%,2012年是34%。电影院数量大增的同时带来的全国平均上座率只有15%,表明许多影院的座位处于闲置状态。

“院线的发展应该和票房的增长情况相匹配。上座率太低意味着市场可能供过于求,这容易导致未来院线间发起价格战,出现恶性竞争,摊薄彼此的收入。”姜卫平认为,院线目前已经度过黄金发展期,处于平稳阶段,依旧有钱可赚但应该警惕盲目扩张,利用电影院的独特优势,进行多元化经营,开发各种影视周边衍生品。与此同时,由于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相对于拍摄制作,发行放映属于较为被动的环节,影院的业绩和收入很大程度取决于影片质量和数量,因此布局产业上游,将重资产与轻资产的结合,可以寻找更多出路。

猜你喜欢
电影院线
调查
《囧妈》动了谁的奶酪?——兼论数字创意时代我国电影院线的发展格局
从《囧妈》线上首映看中国电影院线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院线品牌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校园电影院线观影现状与路径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影院线的博弈分析
我国电影院线的新媒体营销对策
中国电影院线产业组织分析
蕙质兰心人最美扶贫帮弱几十春——记河北省人大代表、保定市锦秀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董事长邝秀兰
我国电影院线的新媒体营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