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养羊场常见梭菌类疾病的防治

2014-04-29 20:23许英民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羊肠毒血症梭菌

许英民

1 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绵羊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病程极短,皱胃黏膜发生出血性炎症,多发生于绵羊。

1.1 流行特点

常发生于秋、冬和早春,当气候极变,阴雨连绵最是易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约为10%~20%,死亡率为90%。以6~18月龄的多发,病羊的营养状况多在中等以下。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病羊和带菌的羊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腐败梭菌通常以芽孢形式散布于自然界,潮湿、低洼的环境可促使羊发生感染,寒冷、饥饿和抵抗力下降时,产生外毒素而引起发病。

1.2 临床症状

羊突然发病,往往来不及表现症状即倒地死亡,常见在放牧时死于牧场,也有的早晨发现死在舍内。病程稍长些,表现为不愿走动、运步无力、卧地、共济失调。腹部臌胀,有疝痛表现。体温升高41.5℃,有的体温正常,磨牙、抽搐,最后衰竭昏迷,口流带血泡沫,多于数分钟至几小时之内死亡。可见可视黏膜出血,呈蓝紫色。

1.3 防治措施

1.3.1 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羊受寒冷刺激,严禁吃霜冻草料,避免在青晨、污染地区和沼泽区域放牧,保持羊舍卫生,定期用3%火碱、20%漂白粉乳剂、1%复合酚液或0.1%二氯异氰尿酸钠对环境进行消毒。

1.3.2 科学免疫 每年定期注射1~2次疫苗,可用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不论羊只年龄大小,0.5 mL/只,有效期为24个月。

1.3.3 及时治疗 可用青霉素注射,5万~10万UI/(kg·bw),用注射用水10 mL稀释,2次/d,连用3~5 d。还可用20%长效土霉素,0.1 mg/(kg·bw),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连用3次。可用甲硝唑注射液,10 mg/(kg·bw),静脉注射,1次/d,连用3 d。

2 羊猝狙

羊猝狙又称C型肠毒血症,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毒血症。其特征为突然发病,急性死亡,溃疡性肠炎和腹膜炎。多发生于成年绵羊。

2.1 流行特点

常见于低洼地、沼泽地区。一般多发于秋、冬和早春,食入带有冰雪的牧草或寄生虫感染等均可诱发本病。常与羊快疫合并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绵羊最易感。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食入被本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及使用的工具等,可经过消化道感染。

2.2 临床症状

病程短促,常未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发现放牧时病羊掉队,卧地不起,体温升高,腹痛不安,衰弱,倒地咬牙,眼球突出,剧烈痉挛,在数小时死亡。

2.3 防治措施

2.3.1 科学免疫 可用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苗,可预防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肌肉或皮下注射,不论羊只年龄大小,一律注射5 mL/只,2~4℃保存,有效期24个月。

2.3.2 及时治疗 对于病程稍长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160万~240万 UI,2次/d,连用4~5 d。同时用磺胺嘧啶钠(SD)5~6 g+甲氧苄氨嘧啶(TMP)1.0~1.2 g/(kg·bw),2次/d,内服,连用4~5 d。用10%~20%石灰乳,灌服,50~100 mL/次,连用2~3 d。

3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产气荚膜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其临床特征为急性死亡,其肾脏发生软化,甚至如泥状。

3.1 流行特点

此病有明显季节性和条件性。常常在春末、夏初、秋季和冬初饲料改变时诱发本病,多呈散发,在发病羊群中可流行1~2个月。在雨季、气候突变、低洼地区放牧或缺乏运动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本病开始来势凶猛,以后逐渐缓和或平息。绵羊和羔羊发病较多,山羊较少,常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多发。病羊和带菌羊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是一种土壤常在菌,也可存在于污水中,通常羊只采食被芽孢污染的饲草、饲料或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3.2 临床症状

多数突然发生,很快死亡。病羊死前步态不稳,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全身肌肉震颤,磨牙、甩头,倒地抽搐,头颈后仰,左右翻滚,口、鼻流出白色泡沫,可视黏膜苍白,四肢和耳尖发凉,哀鸣,昏睡死亡。一般体温不高,但有血糖、尿糖升高现象。

3.3 防治措施

3.3.1 加强饲养管理 夏秋季节避免羊只过食青绿多汁饲料,秋季避免采食过量结籽牧草,注意精、粗、青饲料搭配,不可突然更换饲料或饲养方式,搞好圈舍卫生,提供良好内、外部环境条件,增加运动。

3.3.2 科学免疫 每年定期接种羊快疫、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不论羊只年龄大小,5 mL/只,2~8℃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也可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连苗,可预防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不论羊年龄大小,均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只。于2~15℃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1年半。注射后14 d产生可靠的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3.3.3防止病原扩散 病死羊及时焚烧或深埋,隔离病羊,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对于环境彻底消毒。把羊群迅速转移到高燥处放牧,减少青饲料,增加粗饲料的饲喂量,要注意饮食卫生。

3.3.4 及时治疗 可用青霉素5万~10万UI/(kg·bw)+生理盐水100~500 mL+10%安钠咖注射液5 mL+地塞米松注射液4~10 mg,静脉注射,然后再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12.5%维生素C注射液0.5~1.5 g,1~2次/d,连用3~5 d。可注射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 mL/(kg·bw),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连用3次。还可用中药进行治疗,苍术、大黄各10 g,贯众、龙胆草各5 g,雄黄(单包)1.5 g,甘草8 g,水煎取汁,加入雄黄,1次灌服,灌药后再服1次植物油,连服3剂。

4 羊黑疫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梭菌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其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皮肤发黑,肝实质发生坏死病灶。

4.1 流行特点

主要在春、夏季节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冬季很少发生。与肝片吸虫的感染有密切关系。发病羊多为营养良好的羊只。能使1岁以上的绵羊感染,其中2~4岁的绵羊发生最多。山羊也感染。病羊的主要传染源,是通过食入被本菌芽孢污染的牧草、饲料或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

4.2 临床症状

病羊多突然死亡,因此常常只能发现尸体。如果能看到病羊,其表现为精神不振,掉队,喜卧,1小时内死亡,死亡前也不挣扎。部分病例可延长1~2 d。病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温41.5℃,常昏睡俯卧,并保持这种状态而毫无痛苦的突然死亡。

4.3 防治措施

4.3.1 科学免疫 在流行本病地区应做好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工作,可定期杀虫灭螺。在发病地区定期接种疫苗,可用羊厌氧菌五联菌苗,可预防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无论大小羊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或用羊快疫、羊黑疫二联苗,初次免疫后,需间隔2~3周再加强1次。

4.3.2防止病菌扩散 发现病死羊及时焚烧、深埋,并要隔离病羊,可用3%火碱液或10%漂白粉溶液进行环境消毒。羊群要接种疫苗。并要转移牧场,到离开疫区的地方放牧,要注意饲料、饮水的卫生。

4.3.3 及时治疗 可用抗诺维梭菌血清,50~80 mL/只,静脉或肌肉注射,1次/d,连用2次。对病程稍缓的病羊可用青霉素注射,5万~10万UI/(kg·bw),2次/d,连用3~5 d。

5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又称羔羊梭菌性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初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特征为羔羊发生剧烈腹泻,小肠发生溃疡。本病常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5.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羔羊,尤以2~5日龄羔羊多发,纯种羊的发病和流行及死亡率高。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母羊妊娠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天气骤变,寒冷袭击,特别是大风雪后羔羊受冻、春乏饥饿、哺乳不当、饥饱不均等不良诱因。天气寒冷多变的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5.2 临床症状

病初羔羊精神沉郁,低头拱背,不想吃奶,随后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呈黄色带血、恶臭,甚至排便失禁,变为血便,病羔羊逐渐脱水,虚弱,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 d内死亡。发现有的羔羊,腹胀而不腹泻,或只排少量沫,头向后仰,体温降至常温以下,最后昏迷死亡。

5.3 防治措施

5.3.1 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 供给配合饲料和优质牧草,保证羊舍舒适卫生,冬季保温,夏季防暑,产羔前对产房进行彻底消毒,可用2%火碱液或20%石灰乳消毒。注意接产卫生,脐带可用5%碘酒进行彻底消毒,辅助羔羊吃奶。

5.3.2 科学免疫 每年秋季对母羊注射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怀孕母羊分娩前20~30 d和10~20 d各注射1次,两侧后腿内侧皮下,分别注射2 mL、3 mL,羔羊通过吃奶获得被动免疫,免疫期为5个月。

5.3.3 及时治疗 可用5%氟苯尼考注射液,25 mg/(kg·bw),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也可用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 mL/(kg·bw),肌肉注射,1 次/d,连用3 d。磺胺眯0.1~0.2 g/(kg·bw)[或复方新诺明片20~25 mg/(kg·bw)]+碳酸氢钠片0.5~1.0 g+矽碳银片2~4 片+次硝酸铋片2~4 片+颠茄片2~3 mg,加适量水内服,2 次/d,连用3~5 d。还可用氧氟沙星注射液2.5~5.0 mg/(kg·bw)+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40 mL/(kg·bw),地塞米松注射液2.0~5.0 g,盐酸莨菪碱注射液3 mg,静脉注射,1~2 次/d,连用3 d。用加减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诃子各9 g,茯苓、白芍、秦皮、山萸肉各12 g,白术15 g,生山药30 g,干姜6 g,甘草5 g,将上述药物水煎2 次,每次煎汤300 mL,混合后内服,10 mL/次,2 次/d,连服3 d。

总之,中小规模养羊场,由于设备不够齐全,缺乏一定的预防手段,所以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使羊场的疾病复杂化,为了防治疾病过分依赖药物和疫苗,是不合适的。必须采用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彻底消毒,实施好兽医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强化生物安全措施,给羊提供一个良好地饲养环境,就可能减少接触传染的机会。█(编辑:李雨慈)

猜你喜欢
羊肠毒血症梭菌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
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Fidaxomicin 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