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华 王瑞雪
[摘 要]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依靠自身技术,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先进、实用、优质的农业技术装备,保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水利有机结合,做好这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尝试通过近年来对于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有效经验,分析研究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水利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提升现有的农村水利现代化技术。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村水利 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91-01
一、对于农村现代化与农村水利的分析
农村水利工程相对于县级工程形态要小,但重要性依然不少。农村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中小河道、堤防、灌区、涝区、泵站、水土保持、乡镇供水、农村饮水、农村水利服务体系等等各项农村水利体系的集合。农村由于其种植经济的特点,用水是其主要的生产要素。对于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如何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提升村内的用水量、用水科学度就是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基本解释。在农村现代化的大经济环境下,如何用先进、高效、节约、保护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农业现代化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农村水利与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科学体系,要在实践中把握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完善农村现有的水利设施体系。
二、辽宁省农村水利的基础条件
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的重点农业区域,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长期以来,相对于南方更加干旱少水的气候就伴随着辽宁省人民的种植生产。新中国建立后,为了保证农村种植产业的有效进行,已经修建了防洪、灌溉、除涝、水土保持、农村供水饮水等等多项工程,系统的提高了当地人民农业用水总量,通过科学的分时规划,已经基本满足农业用水和经济良性发展的需求。同时,对于区域内出现的洪涝灾害,政府的管理措施也相当及时。对于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洪涝灾害、涝田损失给予了迅速有力的帮助。
在实际数据上,辽宁省以控制水土流失七成以上,农村用水普及率一基本接近完成。同时,大量的水库,疏通工程也为辽宁省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有力的基础。为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水利工程结合的基本措施
1.灌溉抗旱的现代化措施
辽宁省处在北方,有着典型的温带气候特征,在作物播种需要大量农业用水的时候,常常还处于相当严重的春旱之中。由于水资源的短缺,所以在合理确定农用水资源的承载力,优化用水结构,建设较高供水保证率的灌溉工程体系,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方面我们必须寻找更加稳定科学的生产方法。
对于这个方面,我们首先需要对辽宁省辽中地区的水资源量做一个详细科学的调查。辽宁省辽中地区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易春旱。夏季炎热多雨,盛行东南风,湿度大,降水集中,总体气候环境复杂,但降水条件较好,冬季春季的严寒则是一个长期需要克服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通常不担心其全年的降水量,但对于某一时间特别是水需求量大的农忙时节必须有相当科学的规划,努力使其达到功能配套、调度科学、管理先进、用水高效等等高效益的种植环境。
2.防洪除涝的现代化措施
辽宁省的夏季降水量丰富,由于其他水源的灌入和常年水土流失恶化的实际情况,如何建设设计标准较高的农村防洪除涝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是实际政策和设计的重中之重。虽然在历史上,我省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防洪除涝发生率大幅下降,人民生产损失和风险大大降低。村镇的洪水防御体系的有效时间也大约控制在十年以上。
由于现代农业的逐渐深入普及,防洪除涝的技术也大幅提升,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可以支持在不影响行洪排涝的前提下,层层拦蓄水源。一方面,由于多层次的防洪除涝对于大型和长期的灾难有着更强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汛期的储水总量,配合合适的绿化,对于改善区域性小气候,增强水资源利用价值,美化环境,拉动相关经济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3.生活供水、生产供水的现代化措施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必不可少的,辽宁省辽中地区积极研究农业生产现状,同时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动力——经济和人力的彻底参与,同时,用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强知识总结,增加实践了解,积极探索农村供水新机制,实现了城乡供水的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城乡分割、布局分散、重复建设、规模偏小等问题。同时,我省还把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加快建立水质检测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加强软硬件设施配套建设,增加农村用水的安全性。一方面帮助农村的生活质量有相当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市场安全、健康的购买需要。
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水利工程结合的实践思考
综合考虑我辽宁省辽中地区的实际地理情况和实际生产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解放思想,促进治水观念的转变,研究农村水利现代化自身特殊规律的要求;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农村水利;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社会进步,人口与环境对农村水利的要求的同时,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农民生活标准为大前提,加速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民解忧造福,同时在安全上保障监督乡村污废水达标排放,为美化农村生活环境而努力。建立科技保障体系,对于新技术、新成果要敢于去实验好坏。可以建立防洪除涝减灾决策网络系统,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优化调度农用水资源,努力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其生产能力和持续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姚丽. 农村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预警管理[D].河海大学,2005.
[2]张岳,董其林. 论农村水利与农业现代化建设[J].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4,09:8-13.
[3]丁汉堂,周志文. 迈向现代化农村建设的水利规划[J]. 水利规划,1995,04:73-77.
[4]本报记者 周文凤. 要率先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N]. 中国水利报,2000-08-12001.
[5]翟浩辉. 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 努力开创新世纪农村水利工作的新局面[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