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满
[摘 要]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广灵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农民种植收入的主要来源。广灵县认真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项目,通过六年的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主要讲述广灵县玉米种植技术。
[关键词] 广灵县 农业 玉米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81-01
广灵县地处塞北高原,海拔1000米,年降雨量386毫米左右,年≥10℃有效积温3100℃,无霜期110-130天,属玉米生产半适宜区。近年来,广灵县认真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项目,由县农业部门组织农民大搞玉米高产创造,开展玉米高产竞赛。通过六年的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播种质量是基础,保证全苗上密度
广灵县目前种玉米,不论春墒干湿,凡能上水的地一律要浇保苗水,彻底改变了以前能够出苗就不花水费的现象,保证了春季苗全苗旺。在土地整理方面,春季旋耕二次,土地达到上暄下实,有利玉米发芽出苗。在播种时间上改变以前开播早、结束晚、时间长、出苗慢、小苗不齐现象。由过去的4月15日开始播种,5月15日播种结束,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改为现在的5月1日前后5天播种完毕,播期由原来的30天变为10天,缩短了播期,保证了适时播种,出苗迅速、苗全苗旺。玉米出苗时间由原来的20天以上变为现在的12-15天。使全县最严重的玉米丝黑穗病得到有效控制。在留苗密度上,由原来的每亩3000株左右提高到4000 株左右。高水肥土地亩留苗达到5000株左右,有效地利用了群体优势,为玉米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高产种子要选准,当家品种初形成
广灵县农业委员会从2000年开始,每年从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引进30余个玉米新组合进行品比试验、示范,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选中了“郑单958”玉米新品种作为全县玉米主产区的当家品种。全县16万亩水地玉米,郑单958面积为15万亩以上,占玉米品种的93.8%。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抗旱抗倒、轴细粒深、生育期适宜、高抗丝黑病、耐密耐瘠、产量稳定,非常适合广灵地区种植。短短8年时间形成了广灵当家品种,为广灵玉米高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及时浇水做前提,浇水适时待丰收
前些年,广灵农民种玉米,每到夏季看天等雨,守着机井不浇地,为节省水费挪挪兑兑,图省钱省事,不重视秋后效益。通过高产典型引路,农民学会了算大帐,渐渐明白了水多肥多效益高。浇水要浇增产水的大道理。近年来,农民种玉米春浇保苗水,夏浇增产水。前期浇水保苗数、中期浇水保粒数、后期浇水保粒重,浇水浇透,肥水互济。每年从7月10日开始,不论下雨与否,全县开井浇地,浇前施肥,保证了玉米整个生育期,水肥均匀供应,使主栽品种亩保穗4000穗以上,每穗600粒以上,千粒重320克以上,亩产750公斤以上。
四、配方施肥是保证,底肥追肥分开用
广灵县以前种玉米采取“一炮轰”的懒办法,亩产量一直很难突破750公斤大关,开展玉米高产创建后,广大农民学习全县高产典型经验,采取底肥、追肥分开施,氮、磷、钾肥配合用,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全县水地玉米一般每亩使用100公斤碳铵,40公斤磷肥作底肥。夏浇时再追20-30公斤尿素,单产大幅度提高,在很多玉米主产乡镇亩产750公斤是低产量。
五、病虫草害防为主,综合防治效果好
广灵县十年九旱,春季寒冷,碰上倒春寒年头,玉米22天以上才出苗,丝黑穗病期相当严重,有的年份发病率达10-30%,严重的影响玉米产量,为了防止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近年来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防治模式,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其方法一是推迟播种,保证玉米15天内出苗;二是种子包衣,粘土地外加“立克秀”杀菌剂拌种;三是控制播深有利小苗拱土;四是雨后及时打僵皮,保证苗芽透气;五是冷凉地区地膜覆盖,提高地温;六是浇透保苗水,保证小苗6叶以前无旱象,通过一系列综合防治,使全县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控制在0-2%以内。对于玉米红蜘蛛的防治采取大喇叭口前喷药,初发病时打地埂搞封闭。近7年来未发生大面积虫害。为了杜绝草荒,大面积推广玉米化学除草,墒情好时苗前封闭,墒情差时苗后喷施“烟嘧磺隆”混合除草剂,效果好、效率高。
六、地膜覆蓋起作用,旱地亩产超千斤
广灵县海拔高,全县部分乡镇年积温低,种植大日期高产量玉米品种难以成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省厅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项目扶持下,大力推广地膜玉米,起到了增温、保墒、保肥作用。多个乡镇由原来露地种植的小日期品种,更换成大日期品种,大大提高了产量。2013年,全县地膜水地玉米平均增产幅度达到20%以上。
玉米是广灵农业的主要农作物,是农民种植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后广灵县将在玉米产业上做大文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种植面积,实行机械化作业,使广灵玉米亩产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是广灵玉米单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把玉米这个黄金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赵久然,王荣焕,史洁慧,王晓辉. 国内外玉米动态及展望[J]. 作物杂志,2008,05:5-9.
[2]曹琪,陆顺生,董云飞,宋云飞,单艳,杨国田,刘艳,曾林. 玉米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J]. 宁夏农林科技,2014,02: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