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峰
年幼时看武侠小说,总羡慕那些练就独门绝技,使用独门兵器的武林高手,因为独门,所以难对付,不花多少气力,光靠出奇制胜就能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端的是一夜成名。
这自然是件人人艳羡的事情。
想必和我有着相同幻想的人不少,熟悉不熟悉的朋友之中,凡热爱写作、摄影、音乐、书画者,总会推出一些别出心裁的“作品”,比如书法,楷书未熟,手腕发抖,索性练行书,行书粘连,索性练草书,最后出来一个四不像,美其名曰创新,甚至有些在其他领域出名的老人,也未能免俗,所为的只是博取一个书家的美名,至于真实水准实在不敢恭维,较之练家子,相去岂止以道里计。
这样一来,聪明与愚蠢的区别,就界限难分了,所谓stupid line,你说是划在线左边好,还是划在右边好呢?
敢于且勇于走捷径的,都是聪明人,不排除这其中有创新的可能,但真实咂摸一下历史就知道,过于相信偶然,而忽视了冰山下的真实面目,是会摔出火山口那样深浅的大跟斗的。
我有过一位同事,痴迷于摄像,以他的聪明和早先的用功,能力略超同侪,有一次凭借“独门绝技”,偶然拍得了极好的镜头,赢得不少该得的赞誉,不知道怎么一来,他却把摄像当做了一件灵异之事,大抵看天气,看兆头,也看其他文化人类学称之为“通感”的间接线索,摄像本身的功课反倒给搁下了。从那次开始,撞运气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之一,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运气也不是常有的,他后来的成绩如何自不待说。当初的独门绝技,很快就被人发现了门道,说破不值一文钱,独门一旦变成通途,再也没有了噱头,他和他的作品,很快也就泯然众人矣。
还有一次,参加一位业余画家的画展,我不懂中国画,无非跟着大家看看一屋子的花团锦簇,最打眼的,是画展现场一副长达数十米的巨幅国画,光凭这体量,足以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作者本人颇为谦逊,开口便说自己不会画,因此同行的几位老画家也就没有给出什么评价。回程中,我专门请教一位老画家,问画展作者的真实功底如何,老画家沉吟半晌,说:“功底可以说几乎没有,临摹过几天八大山人的鸟和张大千的墨荷,如果说独一无二处,也就是那张巨幅的宣纸吧,这可是一般人买不起的。”说罢,满室哄然。我不禁有些为这位作者难堪,艺术也好,技艺也好,基本功练扎实之后,方能越级而上,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光是纸大,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真正让我明了这个道理的,是奥运冠军李小鹏,有次我组织同事采访他,提及体操里的动作,每一个都要练习成千上万次,比赛时是否还会有新鲜感,李小鹏回答得特别实在:“这个是不需要新鲜感的,如果你还有新鲜感的话,那说明你对这个东西一点都不熟悉,那就意味着你会失败。所以我是一定要很熟悉这个动作,而且要百分之一百地保证在比赛中能完整展现。
体操动作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个动作至少得失败上千次、上万次,最后才成功。体操所呈现的,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美。”
把一个动作练到麻木,练到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样的操练,是一直向往新鲜感的我所未能想到的,由此看来,忽视准备和锤炼,单冲着光鲜亮丽的结果,离stupid line就不远了。天才是有,但未必是你我,动辄拿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大学没有好好读说事的创业者们,不妨掂量掂量他们在课程之外打下的坚实基础;动辄以瓦特从开水壶寻找出灵感为例说服学生的老师,也不妨认真读一读英国科技史的普及读物,了解蒸汽机是如何发明的,艰巨的工作,哪一项又是唾手可得的呢?
假如真有一条愚蠢分割线,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它悬挂在头顶上,时刻提醒自己:真正的愚蠢,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运气。尝试冒险的时候,还是先把所有可能的失误和漏洞预估一遍,上帝会丢出怎样的骰子,谁也不知道,人生可只有一次,别把好容易积攒的优势,浪费在最容易灯下黑的思维局限里。
责任编辑:张蕾磊